发起人

0

创见第1001篇写“间隔年”,在整理“间隔”系列旧博文时,恰巧《Xface》(记录留学海归的职业生涯的微信自媒体账号)的叶主编正在整理与我数日前在Café Society的访谈内容,同以“间隔年”为题,对话中我较详细描述了自己求学与职业生涯的经历,并以此成就下文,特此转载,以备好奇。

以下全文转载自《Xface》

Xface专注讲述海归们的职场故事,也欢迎大家关注!

———————————————————

Daisymini-bio

毕业于:LSE组织和社会心理学硕士,20072008

最大收获:在第一个间隔年遇见了真实的自己,留给女儿的300天游学博客;一帮堪称知己的英国chevening学者朋友;并为第二个间隔年埋下伏笔。

雅思:学霸不便公布,志奋领要求6.5,单科6

现在:2013年从创业7年的CIC CEO位置上隐退,回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注研究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企业与社会化商业创新;同时启航微信自媒体栏目(创见;C-sight),旨在完成自己的燃灯使命。

微信:daisyzw笔名:黛正

追求: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奔放的思想

旁观者:Daisy的人生是倒着进行的,先是生计所迫、家庭所逼,18岁就自力,不断奋斗,30岁成为CEO34岁公司卖给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WPP35岁辞职二度创业,36岁,她回到校园,重新开始校园生活,一边攻读PHD,一边陪伴已经青春期的女儿成长。殊不知,年少成名,攀峰固是一段艰难而精彩的旅程,放下也是一种磨练与考验。间隔年,给自己一个让灵魂赶上奔跑的人生机会。

—————————————————

今年910日教师节,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教师节是属于每个人的,有了认知与传承,就有了同学与老师;有了思想与思考,才有了相知与知己;有了独立的人格,我们才能深切感受什么是灵魂的共鸣。谨以《创见》发刊,致敬每个人的教师节,为了人生探索之同学”“相知共鸣

职业轨迹:遇到三个老外

18岁考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但同年父亲生意失败,除了基本学费,生活费与其他都要靠自己。我的大学时光在读书、打工和谈恋爱间弹指而过。毕业很想出国或在国内继续读硕士,但经济压力摆在眼前。这时,大学校园里一场广告业大咖智威汤逊(JWT)的招聘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尤其是亲临现场、至今仍然是广告业风云人物的JWT大中华区CEO Tom Doctoroff,这位犹太裔中国通让人印象尤其深刻,启迪了我对广告营销行业自此以后长久的职业好奇与兴趣。于是不顾四大500强之类,悉心了一份简历投递,并顺利过关斩将,让Tom最后一轮面试中当场收下了我这位新J seedJWT管理培训生的昵称)。

如我复旦管院的恩师所说,我成了当时企管本科市场营销方向班里最专注一直从事营销工作的学生。JWT之后,我经历了光明乳业最辉煌的好牛好奶营销时代,成为当时集团一个事业部的整体营销负责人,对快消品营销,大消费品流通有了深刻认识;再之后,我又遇到了第二个老外老板:新加坡人EdwinSong;他偶然面试中的伯乐慧眼,又开启了我在市场研究领域的豪华征途,先是去到AC Nielsen做零售研究,然后又到Added Value从事定制化研究设计。期间,为很多客户做了创新性的市场研究方案,并参与到几大500强客户的长期营销战略策划中。让我对市场研究数据对于生意的真正意义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职业中遇到的第三个老外,是邀我加入CIC创业团队的美国人Sam Flemming。互联网加上研究创新,还能实践自己一直认为更好的学习型组织设计的理念;我动心了,用7年时间一手一脚把这家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社会化媒体研究与咨询公司搭建起来,直到2013年帮助CIC顺利完成并购与纳入到世界最大的营销沟通集团WPP的体系之中。同期,我把CIC过去10年来鉴证中国社会化媒体引领下的商业变革历史与其社会化媒体研究创新的经验编著成书,《社会化商业变革在中国》。然而书上架的时候,我已隐退回学校里继续啃其他书本了。

Tom,Edwin, Sam,三位事业上的关键阶段的引路人恰巧都是老外,可能这也暗示着我间隔年出去走走的想法。

第一个间隔年(2007-2008):游学英伦

我最爱的事情就是读书,别人看到读研究生很怕,我却本科毕业后还一直期待重燃战火,自嘲高分低能,但最不怕考试,发现靠读书也能挣钱(有奖学金)。投身CIC创业的同时,我开始申请英国的学校,并发现了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是可以对外公开申请的。虽然很多人觉得只有体系内的优秀青年干部才有入选机会,我还是愿意相信英国人开放的诚意,积极申请,并最终成功。这意味着我去LSE读硕士的学费与生活费都会由英国政府埋单。面对志奋领学者这样难得的荣誉,Sam也特别愿意支持我转做一年兼职以完成英伦求学之旅。可惜好景不长,07年秋天,我刚登陆伦敦不久,公司的一些变故,让我不得不重操营运管理公司的重担。于是,我成了至今志奋领学者、同学、同事还津津乐道的超女”——求学一年里,我完成硕士学位,游遍了欧洲各处胜地,每天坚持更新MSN的个人博客,还通过各种skype会议把公司管得好好的。求学那年,我正好步入30周岁,大家对我的具体求学经历感兴趣,可以看创见微信号里的《旧文曦思集》,其中《三十而》这篇应该是个很好的总结。

鉴于我在英国求学的收获,尤其之后在事业上学以致用取得的成果,2012年,我还获得了英国商业大奖的年度校友奖提名。然而,这种兔子狂奔的生活以及之后几年在CIC担任CEO的辛劳,却对我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隐患。

第二个间隔年(2013-2014):燃灯启航

2012年考上复旦公开招考的博士生后,13年秋我从CIC隐退;期间开刀住院,也有尝试移动互联网创业,而更多的是利用难得的第二个间隔年,找回7年前曾经经历地的那个更珍爱的自己与生活。

过惯了兔子的生活,习惯了一石N之鸟的高效整合工作方式;我一直说想试试当一只乌龟,而乌龟的人生有舍才有得

读博,跟在美国的导师做研究,与爱因斯坦们在一起,让我变得比过去更快乐,身体健康也得以改善;如今我常常陪伴在女儿身边,错过了她的小学阶段,不能再错过中学,我终于可以陪女儿一起开启属于小女神的青春韶华,并很高兴地浸淫到00后的N次元文化之中。

我从未放弃自己的逐梦之旅,熟悉的人都知道我的梦想是办一所社会化大学,为中国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创新做贡献。求学,经商,人生路上遇到那么多引路人也同样召唤着我为人燃灯引路的志向。读博也好,分享创见(C-sight这份读书笔记也好,其实都只是完成自己一生燃灯使命的每一步铺垫。今年91日开学,微信里我说将“7年磨一剑,再过7年,不知道是否我又将遭遇自己第三个间隔年用《创见发刊词》里的话来一起共勉:

因为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奔放的思想,拥有了思考的创见,我们无聊的生存才变成了有聊的生活!让我们用开放宽厚的心态去接受不一样的灵魂带来的多元价值体系,让每个人平等地成为自我生活的思想家!

==Xface记录留学海归的职业生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