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见者智识文集》—“悟空谈”—由NHK1993年《太平洋战争纪实》引起的反思

007 智识文集03

 

 

前言:“悟空”,虽然作为我的学弟,年岁不大,但从他的精灵名字理解,就可以相信他的兴趣广泛,涉猎甚丰,颇为“少年老成”;所以,当他告诉我,打算给《创见》提供一篇文章,是从他最近看NHK1993年拍摄的《太平洋战争纪实》收获的一些反思,我觉得并不奇怪。虽然我们彼此觉得谈论中国过去近200年的战争总结问题未免敏感,但最终他能落笔于:“国人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一直缺乏正确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导致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的时候只得疲于奔命。乃至不断失败后会产生无助感,乃至自卑的心态,然后变得愈加固执。当一个国家不少人都把固执己见当作维护尊严的最后屏障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改革是无从谈起的”,却可谓“举重若轻”。或许,你对太平洋战争的了解远比这篇反思文章了解得要更全面客观详尽,然而这篇《创见者智识文集》恰正是希望提示我们对中国近代几百年历史(包括战争)真正客观反思审视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

NHK1993年《太平洋战争纪实》引起的反思

悟空  于2014年11月16日

本文的目的不是研究一场战争,也不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文章写完之后,题目迟迟未定,因为笔者害怕读者由题目去联想那些耳熟能详而又毫无意义的发言稿。再三纠结之后,笔者确定了以上题目,如何判断还是交给读者吧。

今年9月3日前后的几天里, 社会各界又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2个月过去了,电视和网络视频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发言至今还萦绕在笔者的耳畔。在年复一年的抗日战争纪念活动中,国人对于那段历史总是从道德和感情的角度做出评价,诸如“中国人民是正义而勇敢的”,“日本军国主义野蛮发动了罪恶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等等,好像中国人永远都是正义的,中国人应该无条件地得到胜利的果实,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和对手。

出于兴趣爱好,笔者下载了NHK1993年拍摄的共6集的《太平洋战争纪实》,看过之后内心泛起了巨大的波澜。NHK作为日本著名的媒体,在20年之前以客观真实的态度组织巨大的力量,到太平洋战争曾经发生过的亚洲和北美地区,实地考察和采访了参与战争的日本退役军人、当地居民和历史学者,秉承“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立场,详细全面地分析了日本和美国在战争中的表现,对1993年的日本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疑问和反思。关键是,这份对于战争得失的严肃客观分析与反思不光是提供给军队院校的,而恰恰是为了分享给所有日本人民的。

相反,国内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主流媒体均没有像NHK这样组织浩大的力量进行客观公正地思考(这里指以不带较多“意识形态镜片”为宗旨的),对抗日战争发生之前中国和日本的现状,战争中中国暴露的问题以及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危机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等都没有认真地分析。除了央视一些零星的纪实电影和书店里千篇一律的军事题材书籍之外,笔者找不到真正带有官方性质的反思历史的纪录文献,隐隐地担忧之后萌发了写作本文的冲动,借以贡献一份绵薄的精神力量。本文首先对战争本身选取代表性战斗进行总结,然后对于社会层面的改革做出一些延伸性的反思

       开战前日本的决策—1941年开战之前,日本最高层预估了美国的潜在工业生产能力,日本要想维持侵略战争,资源的短缺是其挥之不去的噩梦。北上侵略苏联的企图已经因为1939年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而断绝,日本决定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然后以东南亚诸国的资源海运至日本维持工业生产。

日本最高层的这个设想严重依赖一个条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但是日本高层当时没有战争中的海运损失资料可以借鉴,无奈之下翻出了一战时期英国海军的海运损失资料,以英国海运损失率10%作为日军开战后的海运损失率。此外,日军方对于美军潜艇可能对运输线的攻击没有任何的防御措施,日海军用来保护运输线的舰艇为零。

就这样,日本开战了。

与日本相反,美国在开战之前就已经下达了密令,一旦开战,美潜艇可以发起“无限制潜艇战”,对于日本的船只一律打击。

1941年6月,懂日语的白人在全美只有十几人,旧金山为此第一次开设了日语学校,提出以白人为中心收集情报,将美国懂日语的白人提高到1万人。在随后的战争中,这些懂日语的美军士兵在对日情报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日本开战的决策建立在主观猜测之上,而美军开战之前已经针对日本开始了切实可行的行动。一个是把幻想当条件,一个是用行动打基础。

       战争初期的中途岛海战—该战役想必已为很多人熟悉,结果当然是以日军的惨败而结束。百度百科已经对该战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笔者这里针对性地提出三点反思。第一,日军发动中途岛战役是想以进攻中途岛来引诱美军太平洋舰队进而歼灭之。但是日军为何要发动中途岛战役呢?是因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军轰炸了日本东京作为报复,此举大大刺激了日军的神经,从而匆忙决定进行中途岛海战。轻率发起的中途岛战役,为失败埋下了伏笔。第二,既然战役的目的是要歼灭美太平洋舰队,当已经发现美太平洋舰队的时候,为何日军主力部队不立即对美军进行攻击?却还是组织力量攻击中途岛?针对战争中出现的变化,临场指挥官没有及时地区分主次矛盾。第三,既然该战役具有决定全局的意义,并且日军已经出动海军过半力量,为何威力巨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等没有担任起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任务而只是充当山本五十六大将的指挥所?日军花费巨资打造的战列舰此时不开炮何时开炮?

       战争相持阶段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美军于1942年8月以19000人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获知消息后,仅派出1000人的队伍进行反击。为何派出如此之少的部队?日军高层认为美军真正的进攻应该在1943年,目前的进攻应该只是试探性的,估计美军只有两三千人左右。

第一波日军就这样出发了,日军认为岛上的美军只是懦夫,只会喝喝酒,和女人跳跳舞,根本不是帝国军人的对手。进攻之前,日军不做任何实地侦察,凭借其最擅长的白刃战向美军的机枪阵地发起冲击,日军960人的战斗部队中,死亡率高达85%。

1942年8月第二波日军出发了,兵力为六千二百人,决定继续使用白刃战。现场指挥官向大本营反映真实情况,大本营回复说“就算火力不够,只要气势就可以战胜敌人了”。第二波日军在美军机枪的交叉扫射中倒下了。

随后,第三波日军为一万五千人,美军是二万六千人且拥有更加巩固的防御。日军再次分散进行突击,再次被歼灭。

1942年 11月8日,现场的日军第一次总结了美军的情况,仍然称美军软弱,仍然坚信白刃战有绝大的威力。

       日军为何重蹈覆辙而不悔改?主要原因是日军在取得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的胜利后,对于国际局势有着盲目的自信,不再认真地研究对手,以日俄战争的姿态加入到二战中。因为白刃战是日军在日俄战争中最为擅长的战法,加之其武士道精神对白刃搏斗的迷恋,使得在二战中相信白刃战依然可以击败对手。

       战争末期的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美军决定进攻马里亚纳。日军集合全部家当,虽然实力与美军悬殊,仍然孤注一掷。

日军认为零式战机的航程是400公里,美军舰载机航程是250公里,日军利用航程优势开始超距离先发制人打击可以获得胜利。殊不知美军已经装备了性能先进的雷达,可以对日军飞机的距离,高度和速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当提前检测到日军的动向后,美军立即做好了准备。

美军的防空炮火让日军在3500米的高度根本无法瞄准,炮弹在飞机附近爆炸,日军飞行员只能躲闪,根本无法反击。该次战争中日军一共出击328架,193架没有回来,损失率58.8%,超距离作战完全失败。

       美军在该次战争中之所以觉得巨大的胜利,有几个关键的原因。第一,美军在开战前期已经认识到雷达的重要性,花大力气研发新型的雷达。日军虽然也曾经进行过雷达的开发,但是日军重进攻轻防御的思想造成了高层对于雷达的轻视,加上日军陆军和海军各自研发雷达且互相不交流,导致研发效率低下,故障频繁。第二,美军为了提高防空的效率,开发了VT引信管,该VT引信管不同于以往的定时引爆,而是根据探测目标的距离远近而引爆,其命中率相比定时引信提高两倍,VT引信管,雷达和原子弹均被美国政府列为二战绝密。第三,针对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性能,美军开发了格鲁曼F6F地狱猫战斗机,该战斗机加强了对飞行员的防御,其动力和爬升率均有很大的提高,零式战斗机战力日益低下。

太平洋战争已经远去,日军的失败和美军的胜利都蕴含着必然的规律。日军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美军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是否可以给当今的国人以启示?笔者想联系一下社会现实,提出一些反思与读者分享。

第一,1993年的日本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如此的背景下,NHK作为日本著名的媒体可以花大力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全面反思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此举令笔者十分欣赏。联想我国,虽然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媒体对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和1937年抗日战争)都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总结,好像国人在刻意地回避历史,难道真是我们国人面对失败的时候还是不够勇敢和理智吗?

第二,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暴露出的错误需要国人引以为戒。首先,立国政策方向错误,通过侵略战争来强大本国的做法必定失败。然后,因为前期的胜利而过度自信,不研究对手,凭主观做决策;遇到失败后,把失败当做偶然的因素,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失败辩护,不分析自己暴露出的弱点,重蹈覆辙而不思悔改;再次,不重视人的生命。对敌人滥杀无辜,对自己轻视保护。不重视保护自己士兵的生命,自己的战力是不会持久的;不重视保护别人的生命,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反抗。最后,日陆海军军事人才的培养存在十分严重的弊端。重视进攻,轻视防御;重视精神力量,轻视客观条件的准备;重视计划执行,轻视临场应变。联想我国,国人在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够首先想到冷静地分析原因而不是抱怨呢?

第三,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出的优点值得国人学习。首先,开战之前认真研究对手,发现对手的弱点,制定针对性的打击策略;面对失败,直面问题,分析原因,组织力量进行攻关。美国政府执行力十分高效,善于利用民间的巨大力量攻克战争中的困难;最后,重视保护人的生命。对于己方的士兵,想尽办法提高保护措施,当最具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人得以保全的时候,胜利还会远吗?

第四,笔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历了一些的人和事,发现很多人在面对错误和别人反对的时候,总是花很大的力气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些人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分布较广,有50后,60后,80后,90后;有小学毕业的,高中毕业的,本科毕业的,也有硕士毕业的。这些人理屈词穷的时候,会说出很相似的一句话:“如果不坚持我自己的方式,我便没有了尊严,即便那是错误的。错误谁没有?可是人没有了尊严,还活什么?”大概不少国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笔者思考之后的结论是:国人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一直缺乏正确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导致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的时候只得疲于奔命。当一个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无法改变的时候,会产生无助感;长期的无助感会产生自卑的心态。当一个人长期活在自卑中的时候,会变得愈加固执,因为在这个时候,或许坚持自己错误的方式真的是维护自己尊严最后的屏障了。当一个国家不少人都把固执己见当作维护尊严的最后屏障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改革是无从谈起的,会像二战中的日本一样失去胜利,甚至失去未来。

而当国人逐渐走出自卑和无助感的时候,学会客观独立思考问题的时候,才是变革真正开始的时候……

尾声:“海笑”谈做个正常人,到“少年Pi”讨论当代中国人9大特征,再到“悟空”谈论战争反思问题,你可以看到不同“创见者”可以贡献共创的独特“智识”视野;如果你也想来分享你对这个世界,社会,与人生的独特“创见”,欢迎投递至csight@126.com!

《创见》是黛正(DZ)发起,由创见者(C-sighter)一起主笔的原创读书与生活笔记。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认知世界,传承思想,创见未来的历程与感受,让每个人平等地成为自我生活的思想家!

 

 

《创见 (C-sight)》中所有文章(自然包括本文及文中各类图片)均为创见者们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的改编请绕行!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