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见者智识文集 》 — “冬莹谈”系列 — 人生是一种经历 下篇(以读写为“乐”的创业)

017 智识文集10

 

 

导言:她,因一段跨国爱情,离开了工作十年的新华社;她,与丈夫携手回国投身环保,参与全球变暖的无国界战役;她,不惑之年为了混血儿宝宝又回到英国,致力于跨国文化教育与交流,启航公益创业;认识冬莹,与其说是“领友”之谊,不如说是相同的“初心”注定的缘分,开启了我们在文字感悟间的“神交”。她的人生与社会创业感悟中,可能也有你自己的影子。

冬莹谈,或许与以往的《创见者智识文集》系列作者不同,少了些议论,更多点故事;《人生是一种经历》分为上下两篇(在“创见”微信号中回复“冬莹”阅读),上篇《我的“断舍离”》是冬莹十年人生选择的回顾;而下篇《以读写为“乐”的创业》分享了她立志创业,搭建跨文化,跨地区以及跨语言障碍的语言学习和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微信号:语言学习与教育国际工作坊;language_club),从中感悟的快乐;她的文字多的是平实,少的是缠绵,她自嘲说自己是“男性思维”;她简洁的文字并不是想讨论人生的对错是非,只是谈她自己的故事与感悟;而在我看来,她的阅历本身就是一份“创见”。

几点摘录:

1. 以前不信没有孩子的人生不完美的说法,直到育儿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并愿意为她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包括放弃自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做个全职妈妈… …

2. 但如果生活中有那么一、两样事情,能让自己放下功利的心态,而以兴趣和激情去投入做事,那将是人生何等的一件快事!

3. 如果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那人生已到了一定的境界;但如果写作也成为一种习惯,那可算是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了。再者,如果写得东西能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并因此带来好的变化,那这样的人生应该是最快乐无比的了。

————————————————————

人生是一种经历 下篇

-《以读写为“乐”的创业》

冬莹  2014年12月30日落笔于伦敦

孕育:有“孩子”的人生更完美

有一天晚上,思绪翻腾,立马下笔,写了一篇新浪博文《宝贝,谢谢!是你美丽了我的人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写作冲动,主要是有感于不惑之年,孩子出生,以及随后生活和事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了孩子的两年多来,和很多父母一样,每天都在“痛并快乐着”,日以继夜的辛劳换来了孩子令人欣慰的成长。蓦然回首,回味于付出和收获之间,静思这个孩子于我的意义,心中存满感激之情。此前两人世界,不能体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情愫;以前不信没有孩子的人生不完美的说法,直到育儿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并愿意为她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包括放弃自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做个全职妈妈… …

每日的生活点滴见证着我们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也正是因为这些细微之处让我积累了许多源于生活的素材和感悟,激发了自己对育儿话题的写作兴趣和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生活在英国,孩子的中英文双语学习让我开始关注海外中文教育。通过几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国内外的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视;再者,东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已经从理论的高度逐渐地深入人心,且对家庭和社会教育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似乎让一个处于事业中断状态的我突然间找到了一份“养孩子”和“创业”相结合的差事。因此,也就有了微信公众号公益教育项目 –语言学习和教育国际工作坊。做这个公益项目初衷是集聚有识之士一起打造一个跨文化,跨地区以及跨语言障碍的语言学习以及国际教育交流平台。项目运作四个月来,收获累累,感悟也颇深!虽说开始也预见到,运作如此的一个媒体项目将会伤筋动骨。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发现,需要付出的辛劳远比预测的要多得多。所以,用”又养了一个孩子”来比喻其中的付出,根本不为过。那这次又是怎样的一种”痛并快乐”呢!?

推敲:经得起岁月磨砺的文章

如今的网络信息量实在太大,各种内容繁杂,超乎人们的承载能力, 尤其育儿是个永久的话题,全球不乏各类相关资讯。但同时,问题也有不少, 那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有问题的地方,就有做事的机会。所以内容上,我们力争原创,同时要求文章必须言之有物。即便有转载,也需要有所编辑,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有意义的内容。

 

虽然我认为不看重点击量的媒体不是一个进取的媒体,但我本人还是很反感一些哗众取宠的内容,配上一个吸引眼球标题的做法。如果内容很扎实,或者有可读性,即便标题有些噱头,我觉得可以理解。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无厘头扣上标题党,打开文章扫了一遍,内容很无趣,点击率上万。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一种智商被蹂躏的感觉,很不是滋味。

 

这是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人们都喜欢看一些娱乐的,不用动脑子的内容。最好的佐证就是,公号上往往花精力最多的文章看的人最少。但我想这些文章【很多是中英文双语的】的价值是最高的,它们能经得住岁月的磨砺。我们会一直坚持刊发这样的文章,让读者从一篇有意义的作品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投入:读写本身是予人予己的快乐

我一直的理想是把公号建成一个协作式平台,让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在同一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所长。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感,无论你从事任何工作,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基本都是“不得不做”,因为要生活,要养家糊口。除了管理者,很多人的工作都只是在发挥一个螺丝帽的功能,况且很多时候并非把人安置到可以发挥其优势的工作位置上。这样一来,你能指望谁长期工作热情不减呢?但如果生活中有那么一、两样事情,能让自己放下功利的心态,而以兴趣和激情去投入做事,那将是人生何等的一件快事!

记得我在英国广播公司实习时,一天到晚就只做一分钟的电视节目。我很钦佩同事们的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但说实话,那样的实习很是“憋气”,因为你除了学点编辑技巧,并没有太多的实践和思想的交流机会。回顾多年来在国家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海外机构的工作环境和感受,我一直就在琢磨,如何把这个项目建立成一个开放式的合作平台,让其中任何的团队成员(目前全部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工作),包括实习生和专栏作者,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我想在初期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对读者的育儿,学习和生活态度起到一点促进作用,那所有的辛劳就非常值得!在我看来,如果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那人生已到了一定的境界;但如果写作也成为一种习惯,那可算是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了。再者,如果写得东西能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并因此带来好的变化,那这样的人生应该是最快乐无比的了。

在新年到来之际,以此文同所有的创业人士共勉,并祝朋友们2015年快乐,进步!感谢大家关注和支持“语言学习和教育国际工作坊”。

———————精灵分割线————————

黛正编后语:《创见》走入2015年,将于1月18日下午1:30-5:30在魔都的“公益新天地”迎来“年度创见同学慧”,并以“少有人走的路”为主题,实现创见者之间关于“独立的人格”的线下分享与探讨。由衷感谢“冬莹”年末岁初的分享,她说“人生是一种经历”,而这正开启了《创见》年会主题的感悟。接下来的两三周里,你在《创见》会读到更多的人生故事,会有10位平凡而独特的“创见者”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与你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 做少数派的事业与生活经历,与其中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2. 过去与目前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去把“个人价值观人生意义”与“自己的事业创业工作生活”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

3. 关于“独立人格”的认知与思考,对其他“创见者”的建议与分享?

本次《创见》年会完全实行邀请制(RSVP)。所谓“非诚勿扰”,鉴于整体线下活动的互动性要求与局限,只能从所有申请者中挑选出几十位最迫切希望与合适参与线下版“对话”的同道共识这次先来与会,未申请到及其他创见者,都可以参看所有线上同步分享,也可以之后参与每月“创见同学慧”的其他主题活动。凡最终受邀现场参与者,须全程参会,谢绝打酱油!

目前提前申请方式如下:

方式1:微信报名:在《创见》微信号内文字回复:姓名+目前主要学习工作的组织+手机号码+邮箱地址+2个申请参会的问题的答复+最后输入“保证全程参与”;

方式2:邮件报名:邮件到csight@126.com:姓名+目前主要学习工作的组织+手机号码+微信号+2个申请参会的问题的答复+最后输入“保证全程参与”;

方式3:<活动行>平台报名:请点击微信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参会申请报名;

2个申请参会问题如下:

1)你觉得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吗?为啥?

2)你最期望通过这个创见分享会收获的是什么?

收到申请后,会统一通过csight@126.com确认,并最迟于1月13日之前最终邮件确认是否“线下版活动”申请参会成功。

第一次线下年会,总有各类不周到,请《创见》同仁同道见谅!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