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t JOB导学项目第一个课程模块“人生与职业规划”已接近尾声,星星们最近两周在忙什么呢?他们正为各种访谈忙碌着,而其中有一项特殊的访谈任务–“与自 己的父母诚挚交流2个小时 ,谈谈关于‘他/她’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作业”?
如果你看过前几天创见发布的文章– “少数派”段然与她的《中国家庭传承》计划(在微信号中回复8002详细了解)”或许能获得一些启示。如段然老师所讲 “因为家族的故事,经历与经验,藏着我们自身问题与困惑的答案。而现在“传承”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被提及,但真正躬身其中的人并不多”。作为同样走少数派路线的“创见”,也倡导每一个普通人都积极地去实践“传承”,尤其年轻一代,我们说对父母的“孝顺”, 一个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一个是继承其“志向”。对于1st JOB项目的星星们,其实这个作业设计背后的秘密就在于此,鼓励的是大家与父母做“传承”,正如段然老师所述“表达,是最好的疗愈;倾听,是最大的尊重;和解,是传承的第一步路!”。我们选了几篇星星的“访谈记录”与大家分享,或许你能感受到作者与父母之间那种静下心来“思考,表达,聆听,和解”的过程。
我的精灵名叫向日葵。有着向日葵一样的特质,面向太阳,传递能量。喜欢太阳,感恩于太阳普照于万物的能量,也希望这把自己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他人。(图片是我自己挑选的“精灵”头像)
那些爸妈没有告诉过我的事儿
这是我来到上海的第六个年头,和爸爸妈妈基本保持着每2天视频一次的节奏,估摸着做这个采访爸妈是不会太拘束的。
知道要做访谈后,父亲大人很大方地接受了,但访谈开始后就一直用重庆方言问我“还有好多个问题哟”。相比较母亲大人,她一开始是“拒绝的”,但进入状态后便娓娓道来她这一生。
A: 相比于我们这一代,父母那一代人在职业规划上显得更为简单。爸爸高中还没毕业就接替奶奶的工作到了港务局的工程队。在我印象中爸爸是学习非常厉害的人,小 时候不会的数学题甚至是奥赛题都会拿去问爸爸,爸爸都会解出来讲给我听,第二天我再讲给同学们听(哈哈),那时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想爸爸没有辍学的 话,一定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爸爸说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一是被现实环境所迫,家里需要人赚钱;二是自己当时年少,没有主见。在港务局的工程队里一待就 是7、8年。让爸爸印象最深的是在期间指挥过塔吊,这是一个需要顾全大局的角色,这或许是我爸爸这么有责任感的原因之一。
后 来由于单位收益差,爸爸做起个体户,在火车站用三轮车运送客人。也是在这个时期爸爸开始考虑做一名司机。1990年我来到这个世界,同年爸爸拿到驾照,自 此之后爸爸便是一直在出租车司机的岗位上。爸爸说重庆的出租车市场经历过一次变革,2000年以前市场竞争还没那么大时,司机都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司机 的使命是把乘客安全地送达目的地。2000年以后,各地人群都涌入出租车市场,为了赚钱,有些司机把车开得很疯狂,这让恪守本分的司机很难生存。我问爸 爸,喜欢自己的职业吗?一直认为爸爸是个有情怀的司机,对这个行业也有很深的感情。但爸爸的回答有点出乎我意料“从内心而言,不是很喜欢,但做到了,没办 法,只能好好做。”
妈 妈这辈子就只从事了一个职业—财务会计。妈妈说在她小时候,受了文革的影响,整个社会都没有什么学习氛围,小学也就玩过去了,到了初中特别想读书也特别喜 欢读书。高中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了重庆医疗器械厂做财务会计。那几年中她白天上班,晚上到夜校学习。之后她进了90年代已是上市公司的重庆实业。那 时普通工人的工作就200-300元/月,她可以拿到1300元/月。这段故事正好发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我当时拼音入不了门,开家长会时班主 任跟我妈妈沟通,让她放下工作回来辅导我的拼音。于是妈妈放弃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工作,重庆实业为了留住妈妈还给她涨了300块的工资,但妈妈还是决定回来 陪我学拼音(写到此处已泪崩)。之后妈妈就在家附近接一些零零散散的会计工作。再后来我舅舅自己创业,妈妈便帮舅舅打理公司,做舅舅企业的会计。妈妈小时 候的梦想是做一个裁缝,虽然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但她觉得做会计也很好。妈妈说人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和养活家庭的技能。
Q: 哪个价值观是奉行一生并认为是最对的道理,这个道理是谁教的呢?
A: 爸 爸的回答是“顺其自然”。爸爸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记得家里的大人摆龙门阵时提到过,爸爸差一点就成为一名空军。差的这一点是因为在高空中有严重的耳 鸣。当年我入伍也算是圆了爸爸的一个心愿。从年少时理想到青年时期想创造财富再到现在只求稳定、健康的生活。生活交给了爸爸这个真理——顺其自然。
妈 妈的回答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妈妈从初中开始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读书让妈妈有思考有危机意识。读书让妈妈喜欢静静地独处,喜欢喧嚣之后的平静。确 实,我妈妈是一个不爱热闹的人,除感情外,其他的一切都看得很淡。她说这个道理是20几岁时从一篇文章中顿悟到的。她一直保持着一个积极的心态,知道如何 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我妈妈着实是一个能干又有生活情趣的女人。直到现在我妈妈还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微信之后,妈妈通过阅读微信了解 各方面的信息,妈妈经常会发我一些关于上海政策的文章,妈妈说她以前很关注各区政府的动向,以便享受更好的政府福利。妈妈也挺纳闷,为啥我就没有这个方面 的意识。
Q: 小时候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教导”与教育方式是什么呢?
A: 对于这个问题,爸爸妈妈的回答都非常契合时代,爸爸说印象最深刻的教导是爷爷在他小时候经常嘱咐他们“不要浪费粮食”。妈妈的回答则是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教导,那时都是“放养式”,家里大的带小的,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我外公外婆生了9个儿女,活下来了7个,妈妈排行老八。外公外婆一直想要儿子,可前八个都 是女儿,还好舅舅出生了。
和 爸爸妈妈的这段访谈让我了解到一个时代背景,90年代我们一家三口住在重庆江北城,那是一座古城,有着城墙、拱门和砖头砌成的老房子,经常会有剧组来这儿 拍戏取景。我儿时的记忆是和邻里小伙伴们愉快地穿梭在古城中,那时我有好多小玩伴,大家一起办家家酒、一起在古城“探险”。于我,古城是充满快乐回忆的地 方,我并不知道这座古城里有许多许多的人没有工作,几口人挤在10几平米的小房子,死亡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1997年,我们一家三口从江北城搬到九建,住进了80多平米的商品房。这在当时是富裕“阶层”了。我也因此转到一所实验小学上学。妈妈说之所以那么早买商品房,是为了改变我周围的环境。确实如此,换了学校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改善了。
我 一直很清楚父母对我的期望,而父母也一直尊重我做的每一次选择。爸爸希望我不要退伍,就做一名军人,妈妈希望我能和她一样学会计,妈妈认为女孩子学会计 好,不愁生计也不会太累。而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饲养员或驯兽师。爸妈始终是最了解我的人,通过这一次的采访梳理也让我更了解他们。所谓“孝顺”,一是 发自内心的尊敬,一是继承其“志向”。真的很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有这样的父母一直是我的骄傲。虽然我们家财富上不算富裕,但在精神上一直特别富有。我想我可以继承父母大人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爱人的精神,做一个让他们少担心、少操心、值得骄傲的女儿。
《创 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今年推出“以老带新”的“传承计划”之第一期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与刚踏入社会的20-25岁年轻人(星星Star) “导学”,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相结合。做好“自己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 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 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长 青树”是一个研究与倡导相结合的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创见者”将持续致力于研究与倡导社会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中国当代“代际沟通”问题的理解与关 注。“长青树”愿景是群聚长者积累的独特人生阅历与人生经营智慧,贡献给社会发展,学术研究,及商业创新;同时传承给年轻一代,促进代际之间的沟通互爱, 造福未来中国与全世界社会,经济,人文的发展。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和位育,传承始终!
伴 随上次小花发布的《传承笔录》开篇-“母女”,《创见》之【长青树计划】已经正式启动!我们之后会就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和当代中国的“代际沟通”问题展开 不同维度的研究与讨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创见者,请持续关注【长青树计划】。我们将每月陆续发布各类文章与研究分析,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召集等。我们也非常 欢迎您自愿来稿,分享您与自己父母之间“志慧传承”的“长青故事”,相信审核发布后,您的故事可能会帮助到更多不太善于和父母沟通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