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的文中写到:“访谈的目的是和父母诚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人生问题上的处理办法和抉择,寻找自身受他们影响最深的价值观。更深了解父母,同时更好认识自己。”“我父母的生活是普通浙江三门县小村庄农民生活的反映,但我认为他们的思维稍微比普通家长更加开明一点。他们影响我最深的是:言传身教如何做人,要做有一定原则的人……一些事情看似不大,但是在细小的参与中我自然而然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知道了要有收获是需要付出劳动的道理,要孝敬老人,学会了给予,给予也带来很多快乐……是自己的责任就要扛起来……我的爸妈很简单,很朴实,但是值得我学习一生。”
星星“小太阳”
我自己赋予小太阳的含义:阳光积极,温暖善良,永恒不变初心,一直充满激情和能量。(图片是我自己挑选的“精灵”头像)
父母朴实人生的访谈报告
被访谈人简介:我的父母是朴实的浙江东部普通农民,分别出生于1962年和1963年,1983年结婚,1987年生了我。父母除婚前教育和成长历程不同外,婚后的生活、工作都在一起,所以婚后的职业生涯是类似的。
访谈内容
问题一:爸妈,你们读了几年书?
妈妈回答: 我啊,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是家里的长女,后来陆陆续续家里有了6个弟弟妹妹,你外公又是独子,家里劳动力少,所以一懂事开始就记得不是带弟弟妹妹就是放 牛干活,晚上提着煤油灯去学堂读过几册夜书,认识几个字,后来辍学也都忘了,就会一点点算术记帐。“文盲”是我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爸爸回答:我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读,初中毕业15岁吧,然后就参加工作泛水渠(定时用机器打水用于灌溉等)每月挣两块钱去了。坚持读书的几个同学后来成了医生、教师。
问题二:你们两人的劳动历程是怎样的?
妈妈回答: 我是一辈子农民。一懂事就开始干农活,14岁就进生产队,一日算八个工分四角钱,后来分单干户就又是帮你外公干农活,雨天编制竹篮去卖补贴家用。18岁的 时候你外公大病一场,我就充当了家里的顶梁柱直到你外公病好点了,后来嫁给了你爸爸也是做农民,还做一些短工补贴家用,比如割席草、做篮子、做门帘、做彩 灯,现在就是种植。
爸爸回答:初中毕业以后 15-18岁泛水渠,工资两元一个月,19岁加入生产一队,劳动记工分。21岁的时候分单干户,除了务农,还有一门手艺打石条做廊柱养家。1987年你出 生的那一年我用攒的钱加银行贷款共一万元买下村口一块地,开始和一个朋友一起合伙经营制作空心水泥板(房子建材)的小作坊。淡季时间还不定时去宁波等建筑 做水泥工,在家用山竹制作成门帘贩卖给厂家,季节到了外出宁波等地割细草,尝试做生意收稻谷,做西衣(失败亏本)。你上高中后,开始和你妈去上海承包土地 种植大棚西瓜到现在回家搞种植。也算是做农民的业余什么都体验过吧。
问题三:有没有想过职业规划?年轻时候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吗?
爸爸回答:哪想过喜欢做什么,都在想能做什么,那个时候有口饭吃,能养家就好,哪里有钱挣就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去干活。年轻的时候是生产队,吃大锅饭,没有想法,后来就想着怎样将已有生活过好,生活不要太拘谨,不要向别人借钱。
妈妈回答: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就喜欢做做体力活,农活。踏实、真实、简单,而且种植我很专业。你爸爸曾经想着盘一个小店让我经营,我认为自己不识字不想做。还有我不想承包塘养殖,风险太大。我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做事情追求安全感。
问题四:这一辈子什么是最影响你们的,或者最限制你们的?
爸爸回答: 缺少更加开阔的眼界。比如你很小的时候,我们攒了第一笔钱有机会在海游城里买一块地,结果我感觉我们以后都用不到,所以拒绝了朋友的邀请,反而把钱借给开 水泥厂的表哥,人家赖账血本无归,我那时还作为中间人帮他借钱,后来也代他还了帐。后来在上海等地走走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所以回来以后建的房子现在 20多年了样式还不是很旧,所以开阔的眼界很重要。但是做人就是不要怕失败,有错就要努力改,该有的责任就要承担,其他就是多做事。
妈妈回答: 不认字是一辈子后悔的事情,很多不方便的事情,坐个车还要你爸爸送,电话通讯录多了还要使劲地记,哪一年忘了市场上刚出细盐的时候我买来当味精用一天的菜 比一天咸弄出大笑话来,所以我鼓励你和你弟弟两个孩子能读多少书就读多少书。我做人就是简单、独立、勤劳,然后能给予别人就给予别人。
问题五: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规划没?你们对子女的期望是什么?
妈妈爸爸回答汇总:教 育没有什么大规划。在你们小的时候就开始注意教做人,让你们做正直的人,不撒谎,不做偷、抢、懒惰的人,学会礼貌待人,然后就是希望你们能读多少书就读多 少书,我们两个努力挣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想让你们两个吃不饱饭或交不起学费。其他你们两个健康、开心就好,以后更远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自己去探索, 我们只能做到这步了。
对你们的期望倒是没有太多,你们两个不是村里最优秀的,但是也都大学本科毕业, 也不是坏人,我们蛮开心了。你们的工作自己喜欢,能养活自己就好,自己那么大了,也会管理自己,也不期望你们养老,虽然平时开玩笑让你们赚钱返回教育经费 给我们以后买东西吃。现在还有你和你弟弟的婚姻比较让人愁,希望你们的人生比较圆满,什么时间能做什么事情,但是这个随缘,我们操碎心也没用,是吧!等你 们两个都成家之后,我们两口种点地,吃饱睡好,安心养老。
写在最后的感想
我 父母的生活是普通浙江三门县小村庄农民生活的反映,但我认为他们的思维稍微比普通家长更加开明一点(不然也不会支持我做公益了O(∩_∩)O)。他们两人 在同一个村庄长大;妈妈幼年放牛回家过溪时差点被冲走;在不同的生产队里劳作,吃过大锅饭;体验过用石条等物换一头小牛的物物交换的窘迫;体验的亲子关系 是边带孩子边劳作;赶上改革开放,尝试过下海经商,但是由于太本分太老实,亏过生意,当然也屡次被骗辛苦挣来的钱;自己犯的错会很认真负责;他们又要经历 电子科技时代,学着用他们的粗壮手指用智能手机,也试着理解互联网;还要会和80后90后子女沟通和交流,让想法与时俱进;从十三四岁开始就勤勤恳恳工 作,辛苦了40来年,到中老年还要操劳上有老、下有小;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真的很酷。他们影响我最深的是:
(一)言传身教如何做人
我和弟弟都是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住校,没有遇到太大问题顺利度过青春期归于14岁之前爸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他 们妥善处理邻里关系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在他们做简单又有趣的活时会带上我们一起劳动,美其名曰“过劳动节”,比如一起摘桔子玩;我寒暑假帮妈妈做彩灯会挣 一学期都花不完的零花钱;收稻谷的时候帮忙递稻杆,种土豆的时候负责边数数边放种子入坑;妈妈在溪边洗衣服的时候我在溪里抓小鱼、小虾或帮忙洗一块小手 帕;他们很晚回家时我们会做好饭等着;爸妈做好吃的时候会让我和弟弟做跑腿的端一碗送给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分享;妈妈总是坚持在自己经济不是很好的给予别 人邻居,帮助一位姐姐上学……这些事情看似不大,但是在细小的参与中我自然而然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知道了要有收获是需要付出劳动的道理,要孝敬老人,学 会了给予,给予也带来很多快乐。
(二)要做有一定原则的人
爸妈比较讲原则,只要约定好的事情,都要尽量办到,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我们。我 们和父母间约定的有:吃饭的时间点要及时回家,每日放学回家玩耍前要先完成作业,学生时期一学期生活费先做预算然后约定是多少就是一次性给多少(一般他们 会多给),一定不能做偷、抢的事情,即使是自己家里人等等。一般我们前期沟通好的事情不会失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弟弟6岁左右,他迷上俄罗斯方块游戏, 妈妈没有同意买,然后他在妈的衣兜里拿了20元去买来游戏机在玩,妈妈拿过来游戏机直接摔地上,砸碎了,当然吓了我们一跳,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妈妈的伤 心。惊吓之后妈妈又会好好和我们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如果很想很想要一样东西可以提请求但是不能偷钱,然后她大约是讲了一个孩子从小偷东西后来进了监狱 的整个故事,其实我不知道那个故事是不是妈妈编的,但是恩威并济的教育方式对我们很有效。想想,我后来很好地坚持了中学时期不谈恋爱的约定,也是醉了呢!
动手劳动就不会饿死,爱施予的人是快乐的,这是最初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多想一种办法和可能:爸爸总是能用木头、钢丝、橡皮等废物变成我很好的玩具和家里需要的用具,所以我在物资不足的时候总会想想办法用别的东西转变而成。
是自己的责任就要扛起来:爸爸很负责任,不管是错信了人而闯的祸还是不小心的交通事故,他都不会推卸责任,并且会一扛到底到真正解决问题。
我的爸妈很简单,很朴实,但是值得我学习一生。我爱我家。
在《创见》微信号中回复左边绿色编码,阅读更多“父母与我们”的故事
9001–《520难忘记》:读懂父母,才能更懂自己- 我眼里的志慧传承(钢铁侠记)
9002– 那些爸妈没有告诉过我的事儿 -向日葵与父母的访谈记录
9003– “我是钟表匠的儿子” -白杨嘉兴访父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