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前辈伴我行—访徐本亮老师有感(白杨) -【传承笔录】

IMG_3549

桌子导言

《创见》传承计划-1st JOB导学项目中,要求星星们完成一个职业访谈任务,去访问自己感兴趣行业的资深人士。通过与这些“前辈”们的交流,了解这个行业领域目前的发展、职业布局与道路状况,星星“白杨”就采访了自己公益之路的领路人——徐本亮老师。

每每提到公益和慈善,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离自己很远的、纯理想主义的,甚至可能因为一些负面新闻对他们抱有偏见。而对于从事公益事业的人们,外界又真正了解多少呢?白杨说“自进了公益领域才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可爱”,“做公益对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通过他所讲述的徐本亮老师的故事,也许我们能窥见公益人世界的小小一角吧……”

公益前辈伴我行—访徐本亮老师有感

与徐本亮老师相识四年有余,我在公益慈善的路上奔跑,与他是分不开的。

这一切缘于四年前我刚来上海求学,有幸参加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在学校开办的公益创业班。是这个创业班的教师团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公益,什么是慈善;是他们将慈爱的种子播撒在我心间,而后才有了我对公益、对慈善事业坚定不移的追随。

徐 老师是复旦附中67届高中生,那个火红的年代,社会上流传着:“能考进复旦附中,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复旦大学”。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徐老师赶上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担任过连队文书、农场中学校长。粉碎“四人帮”,恢复了高考,使徐老师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作为77届考 生,考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哲学。8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奉贤的星火农场中学,当了6年中学党支部书记。88年他有机会回到市区,有三 个岗位摆在他面前,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到高教研究所;二是到一所中专学校当党支部书记;三是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当老师。他坚持“事你所爱”, 选择了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当老师。88年到了二工大后,他先后担任过教师、副系主任、二工大继续教育部副主任、主任。当时正赶上上海大量国有企业工人下 岗,他抓住机遇,在1995年1月提出和创办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带领继续教育部的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慈善教育培训,帮助下岗、失 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998年徐老 师又在上海劳动局的支持下,率先在上海开展了创业培训,以创业促进就业。正当他在慈善教育和创业培训两个领域干的得心应手、有声有色的时候,2012年7 月,二工大机构改革,要他去当高教研究所所长。去还是不去?徐老师又面临一次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徐老师遵照德鲁克的教导,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做出了不 当处长宁可当老师的选择。这时正好二工大党委书记陈林退了下来担任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他聘任徐老师担任中心副主任,于是,徐老师又有机会从事 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慈善教育和创业培训。直至今日,徐老师一直在为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工作。

最让其特别难忘的一个项目是将NFTE创业课程的引进及具体实施。当 时的他作为上海创业培训的带头人,参与劳动局的许多创业培训。但后来他劳动局创业培训的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不符合创业者的需求。于是他决定不再做劳动局 的创业培训,而是去寻找真正符合创业者需要的好的创业培训课程。2003年12月他买到《青年创业指南》一书(也就是后来NFTE创业班的培训教材),发 觉不错,多次向《青年创业指南》一书的作者写信、发邮件,但都石沉大海。但他有着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很偶然的一次活动中发现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引进 NFTE创业培训课程,多次拜访终换回一次5分钟的面谈,到北京与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杜绍基先生一见如故,进而自己带队去北京当学生参加NFTE创 业师资培训,历经曲折,在2004年9月将该课程引入上海。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迄今已培训学员7000多名,成为上海创业培训的一个品牌。16年来徐老师培 训的学员超过16000多人,并帮助一大批学员成功创业,且部分同学成为上海小有名气的创业带头人,这也正是他比较自豪的一件事。

徐老师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思想的信奉者、实践者、传播者,他目睹了上海地区NFTE创业培训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整个发展过程。平 日他也以德鲁克的思想指导,除了做好中心的工作以外,还在全国各地开展能力建设的培训和咨询,为促进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公益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这使他 时间、目标、学习等管理游刃有余。眼下,从事创业教育十几年,他的学生遍及全国,早已完成10年培训万人的目标。这一切,用他的话说:我最终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是小失大得。

在今年年初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徐老师在20周年庆典的舞台上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为公益慈善事业,再奋斗20年!这是一个将近古稀之龄的老师说出的发自肺腑最感人的话。当我问到他这20年如何打算时,他说:美国作为中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社会组织却多于中国数倍,中国社会组织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面对发展,人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确定接下来的20年,将以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及职业公益者培训纳入到首要目标中。今后将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人才、公益机构的培养中。

徐老师作为我的老师、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无论在生活上、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都对我花费了很大精力,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当人遇到温暖和善良时,很容易被感动,在我踏入工作的这一年中,他们老一辈的执着、坚持、创新、不服输的观念等等很多地方让我感动,并深深影响着我,当然我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获得不少欢乐。这也是让我坚持在公益领域继续下去的重要原因。

之前对公益一知半解,自进了公益领域才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可爱,这里的事也很有意义,公益从业者并非像常人理解:饿着肚子干活、缺少尊严地度日。相反,做公益对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徐老师说:要想做好公益,必须要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多方整合资源,来满足目标产出及预期成果。目前公益活动部分项目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这也必将是未来的趋势,可以说公益项目,产出越精细,目标越明确,越容易达到预期成果。这是昨日访谈中,关于工作方面,他的教诲,我将铭记并践行之。

关于目标定位,他说:社会机构大致有支持型、资助型、事务型、研究型这么几类,那么我的国学传承理想应该是事务型的,它是一个长周期的运行,数年的坚持才能得到产出,进而看到转换的成果。那次星星馒头线下会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这些思考也差点使我动摇对国学传承的信念,我知道开始一个项目会有很多阻力,但我会以成果为导向详细计划,全面考虑,尽己所能让这个有意义的事持续下去。

注:徐本亮老师对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有丰富的阅历与真知灼见,网上简单搜索一下徐老师的名字,您就会看到很多他持续分享的行业“干货”。

编辑| 桌子
图片| 小花
校对| 叶子

排版| 桌子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