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的游学见闻(第一集)初次踏上北美大陆 – 《创见者智识文集》安然熔炉系列

菡萏导言

第一次出国你在做什么?在某个城市走马观花,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在旅途永无穷尽的理想照耀下终于迈出第一步,以脚丈量一个城市?(欢迎回复微信告诉我):D

回想起来,菡萏的第一次出国竟然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游玩,而是跟着老板去大英帝国开会,顺便感受一下伦敦的古老和时尚,还有满满的Agency文化!(此处乃炫耀贴,如有不适请忽略)

为什么今天主编的画风如此活泼,因为实在是受到了本系列作者安然的画风的影响。作为一个第一次出国的博士,第一次出国就能有这么多特别的视角,无限深刻的洞察藏在风趣幽默的文笔背后,让“流水账体”也能很好看 – 实属罕见,也是“创见”首次。废话不多说,希望大家喜欢。喜欢的话要点赞要转发,这样安博士才会多多贡献哦!

**********************

我在美国的游学见闻 – 第一集

起飞 -> 落地

2015年9月6日,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这是人生第一次乘坐飞机这种交通工具,心理很忐忑啊,走之前都和媳妇嘱咐了,万一我要是出事回不来,你赶紧改嫁昂。脑海里还浮现着媳妇噙着泪水的双眸,飞机就起飞了,从跑道向空中拉起来的那一下子,还真挺刺激。很快,飞机就进入稳定飞行的阶段了,我恰好坐在窗边的位置,在云层之上俯瞰大地的感觉确实很壮美,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遐想的状态,同时又觉得,自己得好好干啊,一辈子总要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才行!

13个小时说快也快,赶忙就到了旧金山的机场准备转机,中间有5个多小时的时间呢。下了飞机就和同行的女博士去找吃的,我觉得到我表现的时刻了,得请人家吃个饭啊。于是我俩找了个餐馆,有正儿八经的MENU让你点菜的那种。菜单一上来,我俩就傻眼了,虽然大部分单词都认识,但也不知道具体是神马吃的,于是就按感觉走了。结果自然是不理想的,我的是一份鱼肉和一个贼硬的面包,同行女博士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汤。这件事充分说明,凡事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最可取的,碰运气往往会导致不理想的后果。我俩一共也没吃几口,40多美元就花出去了,现在还挺心疼呢。

从旧金山到了华盛顿,准备开始3天半的培训。我们住的是美国的快捷宾馆吧,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叫comfort inn,是美国连锁的酒店品牌,估计定位和汉庭差不多,或稍微强一点点?酒店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温馨的,房间很大,异常干净,空调极其猛烈。我和一个新西兰的小鲜肉住一间房,第一晚大家都有点拘谨,神马都没说。

第二天,培训正式开始了,我才知道,我们一共22个人,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尼泊尔、阿富汗、葡萄牙、突尼斯、约旦、墨西哥、摩洛哥、柬埔寨、韩国、日本、香港、智利等。当时给我吓了一跳,突尼斯和约旦这种国家还有富布赖特项目呢,美帝渗透工作搞得可以啊。接下来就展开了3天精彩的生活,领导讲话之类的程序性事务就不说了,拣点印象深刻的聊一聊。

一堂课 -> 联合国

首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跨文化的交流学习活动。组织者先发给我们一个quiz,上面有各种空白,需要询问身边的人才可以填上,这一活动让大家迅速熟络起来,至少营造了一个非常轻松、和谐的氛围。然后,又让我们随机分成若干小组,来想象自己所认为理想的国家是怎么样的,如何有效开展学术活动等。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让组员和其他小组的成员投票,看谁的意见得到最多的支持。(很有西方特色)

其次,一个领导力课程(Leadship plan working session)也让我觉得很新鲜。一个专门研究领导力的伙计过来给我们上课,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领导力是不是天生的、希特勒是不是好的领导之类的,然后让大家投票。当然,这里的投票只是一种类似于摸底的简单调查,是一种课堂手段。但确实使课程显得十分生动。课程临近结尾时,该教授给出了30个非常好的品质,让我们选出自己所认为成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最后的结尾是,研究结果表明,真诚是最重要的!哎呀,原来真的是大胜靠德啊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参加了一个文化多元的测试,还有专门研究这个的?而且还是定量研究,能给你评出分数来。我震惊了,从0—5分,分数越高代表你的思想越不多元、不开放,我的分数是4.8。哈哈,其实我还挺骄傲的,虽然不是党员,但是咱也赞同三个自信。身边的墨西哥小伙子3点几的分数,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对于国家神马的概念并不热衷。

对话 -> 与各国青年的头脑碰撞


有必要多花费一些笔墨的是和这些地区的青年学子们的交流,这真的是让我打开了视野,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也坚定了一些之前的信念。我按照时间顺序一一介绍。

新西兰舍友的交流无疑是最为深入的。小伙子是来美国西北大学读工程博士的,业务非常好,应该也是属于近似学霸型的。由于新西兰的社会比较稳定,相对也比较富足,他的心态非常平和,很多问题都可以和我进行敞开心扉式的理性沟通。他有些话直接击中了我的内心,比如,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不明白中国在干什么,不明白中国一下子就这么牛气了,所以西方世界对中国普遍是困惑的、纠结的,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不知道中国下一步要走到哪里去,所以防范心理非常明显。他对中国的了解就是计划生育、一党执政,再就是这些年有钱人很多,在新西兰狂买房。不过,据他介绍,中国人在新西兰买房的热情和比例大概排在3名左右,加拿大和中东地区的土豪更多,这一点我是十分惊讶的,没想到加拿大还有这么多土豪呢。小伙子一个三星手机用了5年,我问他为什么不换,他说平时主要用笔记本和IPAD,但同时也是因为没有钱。他的笔记本是微星的,国内号称美国神舟,当时我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我一个三星手机用了一年半没换,就已经开始像媳妇炫耀自己多么节省了。

希腊的一个作家在车上坐一起,前后聊了有大约2小时吧。和他的聊天就比较沉重,因为希腊现在债务危机全世界都盯着呢。这个哥们已经出版了两部小说,年纪在40岁以上,今年来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半年。和他的聊天,给我的感觉是,希腊想走出危机首先应认识到问题之根源所在,否则就很麻烦。希腊作家的核心观点就是,我们被忽悠了,不应该加入欧盟,没加入欧盟之前,我们日子好过得多。这种把责任全都推给外界的想法肯定是有问题的,虽然可以列举出无数数据和事例证明希腊加入欧盟之后没占便宜,但没占到便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欠了这么多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这都是引人深思的,为什么中国加入WTO之后搞得不错,我们的祖辈、父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智利来的伙计聊得许多,哥们大概35岁上下吧,既是律师,又是大学老师,现在来芝加哥大学读LLM,业务非常好,是那种睿智型的中青年人。我们聊了许多智利和南美洲的问题,智利这种国家竟然私立教育大行其道,最好的中小学几乎全是私立学校。当时我一听就晕菜了,这就注定中下阶层的老百姓想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智利老师告诉我,他和他姐姐的车被偷了三次了,最近一次就是今年初,他买了辆新车,两个月就被偷了。智利国内各行业的高手缺口很大,但是教育状况就决定了,最有逆袭精神、吃苦耐劳的很难上来,私立学校培养的大部分青年人都天天想着高端大气的工作,那么需要技术和吃苦的活谁干呢?

日本女孩的沟通很有意思。我一上来就说了,我不想谈历史,比较复杂,想谈点轻松的。她也十分认可。然后我就先吹捧了一番日本动漫(也确实是我小时候的精神食粮),人家肯定很受用。姐们的专业是进化心理学,我当场就凌乱了。她的解释大概是这样,这门学科是生物科技和心理学的结合,研究二者的互动作用,当时只恨自己知识面太狭窄,同时似乎也说明,发达国家的专业设置确实细致(国内是不是也有我不清楚),很多学科发展之深,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聊了一下日本的大型科技公司为什么不行了,如SONY、松下等,女孩子看来也不大关心,没有神马有启发的信息。

韩国女孩的聊天更有趣,我俩在聊历史的时候,被日本女孩听到了。日本女孩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和韩国女孩聊历史而不和她聊。我说,因为中日之间的历史太复杂,短时间确实说不明白。结果忘了具体怎么回事,韩国女孩就和日本女孩聊起来了,告诉日本女孩日本政府从来没正式道歉过!说实话,我心里挺激动的,终于明白国际场合捍卫自己国家是一种什么感觉,确实让人热血沸腾。韩国这个民族的历史教育搞得确实不错,人家也有血性,似乎值得我们学习。韩国女孩告诉我,韩国在80年代前后结束独裁统治后,国家倾尽全力打造了几个大企业,我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韩国和中国关系比较好,韩国的几个大企业是不能倒闭的,一旦倒闭,韩国的经济就垮了,这种状态的风险非常大,但回头看当年,这种做法似乎又是最有性价比的,而且三星、现代等大公司目前做得也确实不错,不过真的令人担忧。

两个葡萄牙女孩的交流比较简短,但也很有意义。我问她们对中国的一般印象是什么,她们说不出来,就说这几年去买房子的很多。她们问我知道葡萄牙什么,我也被问住了,我说你们足球很不错。此外,和柬埔寨、尼泊尔的同学聊天,基本上我对她们是一无所知,她们就知道中国产品不是原创的、但确实便宜。

未完 -> 待续

在华盛顿的4天收获颇丰,和各国的年轻学子交流起来才让我意识到,国际间的交流还是太匮乏了,虽然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是大家能够深入沟通的机会仍然十分有限,除非科技能达到瞬间移动的效果,否则,国与国之间的隔阂还将长期存在,同时也说明国际贸易肯定还会持续火热很多年。

美国教授亲口告诉我们,只有9%的美国人有出国经历,而这些有出国经历的人大都是走马观花的旅游。所以,美国人民对世界的了解之少也令我震惊,这个留到下一篇再叙述吧。

**********************

关于安然:

中美富布赖特联合培养博士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研究员。青岛黄岛区儒硕文化培训学校法人代表,还是一个三岁男孩的父亲。

《创见》的新朋友,与《创见》和“小花”的缘分始于果壳的经验分享平台“在行”。

安然为创见供稿的“安然熔炉系列”,作为《创见者智识文集》的一个单元,特别会分享近期他在美国游学和生活中与各国师生朋友交流的碰撞和火花。创见者们也会零时差阅读到安然的所思所想。

编辑 | 菡萏

图片 | 安然

校对 | 桌子

排版 | 菡萏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