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的游学见闻(第二集)- 学习生活初体验- – 《创见者智识文集》安然熔炉系列

菡萏导言

从华盛顿的匆匆一瞥,到在洛杉矶的市场经济初体验,安然最终在UCLA安顿了下来,安心开始了他的访问学者生活。

他带着无数的问题,在无数个地方,向多个新朋友寻找答案。例如“国家档案馆里独立宣言到底展出的是不是真品?”,又如“美国那么多老楼,财政吃紧,地主家又没有余粮,基础设施到底更新不更新?”

而另一方面,国外的友人在和安然的交流中也对中国有了新的感叹,比如“你们党员人数按人口比例来说不多啊!”。

废话不多说,赶紧来看看安然熔炉系列第二集吧!:)

**********************

我在美国的游学见闻 – 第二集 学习生活初体验

2015年9月12日,结束了在华盛顿三天半的培训,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华盛顿,飞向洛杉矶。

@ D.C.,匆匆一瞥

先插播一下在华盛顿的游历把。

培训第二天的下午和晚上,校方组织我们这些国际纵队去华盛顿市里参观。我们5人小分队去了档案博物馆,还有的小分队去航天博物馆等景点。到了档案博物馆以后,作为法律专业的博士生,我就直奔独立宣言等珍宝去了,由于看过《国家宝藏》,咱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到底展出的是不是真品?看了一圈,文档上的笔迹几乎辨认不出来啊,国内从小学开始老师教的英文写法到底对不对?无论心中如何嘀咕,我不得不承认,美国在纪念先烈、伟大事迹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出色,能看出来这是非常用心才能达到的效果,无论是建筑风格、装修、灯光等一系列外在的环境要素都讲当年美国的开国文件和开国领袖们衬托地十分高大。

参观完各种较为久远的文件后,又去了美国国会,恰好碰上反核示威,对于俺这种地方上的土鳖来说真是别开生面啊!广场上的大喇叭震天响,组织游行的意见领袖大声疾呼,下面的人群听得很认真。不过,当天阳光比较强烈,某些同志可能也累了,面露疲乏之色,着实不容易。当晚,我们去参观了林肯纪念堂、罗斯福雕像、马丁路德金雕像等,反正就是广场上那一圈景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仍是美国对有功勋的伟人纪念力度之大,这些景点都并不十分宏大,但当你身临其境之时却能感到气氛之庄严和伟人之光辉,默默地想起了毛主席纪念堂,小学一年级去过一次,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下次去北京争取再去看看老人家。

@ L.A.,真的是市场经济嘛?

到洛杉矶了,一个北大博士过来给我接机,他10月份回国,之前暑假时就定下来把98年的雅阁就卖给我了,我们也交上了朋友。

我到洛杉矶时,恰逢那几天高温,我就让北大小伙子开车带我去买风扇,哎呀,就此开始体会到中美市场经济的不同。我当天的感觉是,oh my god,美国真的是市场经济嘛?!

国际社会天天批评中国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现在看来完全是扯淡,至少是别有用心的。当天,我们跑了西洛杉矶四大商城,愣是没买到电扇。和店员们交流,得到的答复出奇的一致啊,“电扇?早就卖完了,夏天马上过去了。”我当时就想让他们在淘宝上看看什么叫“补货、补货、补货”知道吗?(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当晚,我热得大概三点以后才睡着。

第二天,寻思无论如何也要买到电扇,就上了美国的AMAZON,还算不错,首次注册有1个月免费的PRIME。俺挑了个33美元的电扇,送货时间是3-4 business days,我泪流满面了!京东不是早晨9点前下单,当天送达吗?!我爱祖国天安门。。。我想回家。。。

后来才知道,这根本就不算过分,忘了我买的神马了,9月16号下单,预计送达日期是10月6日-11日,Jesus Christ!!

原来美国人民生活在这种水深火热之中啊!囧

@ UCLA,老楼,空位,和听不完的营养讲座

3-4天熟悉了一下生活,也在健身房办了卡,各方面都逐渐适应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2015高校世界排名(USNEWS,QS和泰晤士报的),UCLA分别排第8、37、14,还能排世界前10,really?!不知道这个排行榜依据的什么标准,Anyway,我让北大小伙子陪我去UCLA校园转一转,看看所谓的世界一流高校到底怎么回事。

在校园内的最大最大感触是,好像不那么拥挤呀。。。

UCLA里的大楼似乎主要是酒红色系的,楼与楼之间距离相对较大,绿化很好,而且也算是建在小山上吧,所以整体的景致是错落有致的,看起来逼格挺高。最让我惊讶的是,北大小伙子告诉我,这些楼都用了几十年了,很少有新楼。我相信有出国经历的同志肯定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租住的地方可能是40-50年的房龄了,但没有让你有十分老旧之感。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虽然建设速度慢,但是用料、整体工程质量水准应该是比国内要明显好一些。不过,UCLA就是美国的一个小缩影吧,美国的基础设施年龄都比较大了,但是还都挺好用,而且现在美国财政才吃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基础设施到底更新不更新?美国国内对类似问题讨论的也十分激烈。


在学习方面,UCLA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冲击十分强烈。说两个点吧,首先是法学院的图书馆,环境之类的就不说了,座位太多了!!!

我们作为访问学者,每人都有一个小隔间,大概和办公室工位差不多,不过可以有个门,算是有点私密性吧。但是,我认识的访问学者都没有去自己专属小隔间里学习的,太憋闷,而且都不靠窗户,看会书就觉得精神有点恍惚。

同时,那么多靠窗户的座位,根本就坐不满人,而且还有沙发,很多美国同学脱了鞋躺在沙发上、脚搭在茶几上,我靠,看到这一幕,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他们到底会不会脱下袜子抠脚的问题。

再就是UCLA的讲座,我的邮箱里平均每天至少得4封以上的邮件,邀请你去参加各种讲座,演讲者不乏诺奖获得者、白宫智囊、世界500强CEO级别的,有一个经济学的论坛,一次就召唤了两个诺奖得主。。。在这种环境里,只要你能够勤奋努力,一定能在学术上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并做出成绩的。

最后谈一谈上文结尾中留下的话题。

美国人到底对中国无知到神马程度呢?

我最近半个月参加了两个活动,一是UCLA法学院每年一度的亚裔学生聚会,再就是上周二晚的富布赖特学者欢迎晚会,两次活动都有值得记录的事情。

一. 亚裔学生聚会

首先是亚裔学生聚会,同时也邀请了一些亚裔的教授或研究亚洲法律的教授参加。

我身边的是一位美籍韩裔教授,50岁左右吧,是那种美国出生长大的韩裔,专攻企业法。我俩畅聊了一个半小时,说一个把我雷得外焦里嫩的问题,中国成年人不全是党员嘛?

我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

然后我就给他介绍了一下

我说党员8000万,

他问中国人口有多少?

我说有将近14亿吧。

哥们掰着指头算了一大会儿(美国人的数学,你懂得),

然后惊呼,你们党员人数按人口比例来说不多啊!

我当时就想邀请他和我一起在洛杉矶弄个党支部神马的(其实我还不是党员呢,哈哈)。

然后,该教授又和我聊了许多中国发展、教育等问题。我也问了他许多问题,把他问的不好意思了,譬如:

美国老百姓真的关心总统选举吗,我听说2012年的时候投票率才30%-40%左右啊,

还有,美国底层人民的孩子能翻身吗,能上好大学的比例有多少(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也很严重了)。

老伙计腼腆地承认,我都问到点儿上了,美国现在自身的问题确实也很棘手,他说了这么个话,I think we have been spoiled in the last decades. 我心想,这话还算比较客观清醒。哎呀,中美两国都不容易嘛,也就没继续问一些让他尴尬的问题。

当然,他也问了我一些敏感问题,但我知道,他的这些问题主要由于对中国的不了解,我会真诚地告诉他,中国走过一些弯路,因为我们的执政阶层经验不足,但我是坚定相信“三个自信”的!他对我的回答也挺满意,临走时和我热情地拥抱,说今晚学到了很多。(谁知道是不是客套话,哈哈)

二. 南加州地区富布赖特学者聚会

上周二晚参加了2015年南加州地区富布赖特学者的欢迎晚会,其实吃得很一般,就是大家一起吹吹牛罢了。

60多个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和墨西哥、塞浦路斯的两个小伙子吹了一会儿,大家纷纷表示对中国没什么具体了解,就是知道,但凡说到中国产品,就是几乎没有原创,质量还OK,但一定very cheap

哎呀,当时内心里对富士康等国内企业的工人们感慨了好久,真是太辛苦了。

比较让我满意的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富布赖特项前辈,年龄50岁上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在美国和英国有三个公司。他的太太是台湾人,所以,他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这个前辈是真高手,工程师出身的商人,非常清醒和现实,他一直在强调和问我,中国政府要怎么样找到平衡,而不是上来就胡扯神马人权之类的,我也和他很认真地聊。

给我的感觉是,美国绝对有真正懂行、高水准的精英,或者说,美国的顶级执政层,他们很清楚中国是怎么回事,所以才忧虑,所以才拿一些不疼不痒地事情天天聊骚中国。

但我相信,中国懂美国的人数一定更多,同时随着我们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向全世界更多传播中国的积极形象和把准确的中国国情洒向世界各地。

越说越感觉自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了呢,哈哈。

第二篇就先到这吧。^_^

**********************

关于安然:

中美富布赖特联合培养博士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研究员。青岛黄岛区儒硕文化培训学校法人代表,还是一个三岁男孩的父亲。

《创见》的新朋友,与《创见》和“小花”的缘分始于果壳的经验分享平台“在行”。

安然为创见供稿的“安然熔炉系列”,作为《创见者智识文集》的一个单元,特别会分享近期他在美国游学和生活中与各国师生朋友交流的碰撞和火花。创见者们也会零时差阅读到安然的所思所想。

编辑 | 菡萏

图片 | 安然

校对 | 桌子

排版 | 菡萏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