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笑“猴年谈”之[新年悟道]导言
一 年一度春节,全国人民都当了一回“隐士”。浩浩荡荡,长途跋涉,走亲串友于乡里乡亲,或放浪形骸在天涯海角。细细分辨,”隐士”也有阶层之分:民工及“白 领民工”们各自返乡,企业老板们回到国籍所属、妻儿所居之处。家境殷实的携家带口,挤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亚博鳌,囊中羞涩的一个互联网旅游套餐,散迹 全球各处。
但说返乡潮中,最近流行一个“回不去的家乡”的说法。意思过去二十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摧毁了青山绿水、乡里乡亲的童年记忆,家乡已人物两非。既然如此,不妨安心是吾乡。沏一杯茶,挑书首选老庄。逃逸到庄子的精神家园,不需要旅程规划,舟车劳顿。
这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鲲鹏击水三万里,鹪鹩栖林仅一枝。遥想姑射之山,有神女居焉;陪伴庄周梦蝶,是耶非耶?看庖丁解牛悟养生,听楚狂凤歌笑孔丘。不知不觉物我,唯邻家母唤儿啼,炊香串门,方知仍是人间。
沿着老庄文章顺流而下,王羲之叹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苏东坡吟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哪里都是庄子的烙印。折回陶渊明的田园诗,韩柳的寓言,直到鲁迅的神话故事,处处映着庄子的影子。
不似我齐鲁文章方正纯朴,老庄的世界汪洋浩荡,仪态万方,正合了春节里暂别物欲世界的心境,也让“回不去的家乡”在精神天地间复原。所以,新春之际,以[新年悟道]篇开启我的“猴年谈”,上篇探讨《以道家治理应对“新常态”》,下篇探讨《道家思想与中国资本市场》。
道家思想与中国资本市场——新年悟道(下)
一、无为而治,自化自正
前文说道,“无为而治”的“无为”,是反对搞运动、瞎折腾。正过来说,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八年,简单易改的、可以修修补补的地方基本差不多了。面对复杂局势,既要“士不可不弘毅”,“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士大夫精神,更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技巧。
中国资本市场也已达到相当的体量,市场生态多元化,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单兵突破或者大刀阔斧的地方没有了。更多的是柔性治理,需要耐得住寂寞。就是庄子《逍遥游》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淡泊表面的功名,追求实际的至善。
当下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目的是达到市场之“治”。就是从政府对发行价格、数量、质量采取较多的事前的管理调控,转型到更多的由市场“自化”(自我化解)、“自正”(自我纠正)。达到这一目的似乎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高举高打,追求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这是一种“为”的策略。近年有过多次尝试,结果却不甚理想甚至适得其反(详见王啸的文章《注册制落地要处理好五个基本国情》)。
另 一种是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放开价格管制,再放开数量管制,继而把对发行质量的实质判断交给市场,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市场化。放开价格管制是改革 的起点。在暂时控制发行数量的情况下,放开发行价必然带来“三高”。市场会有人叫骂“企业家一夜暴富”、“企业高价圈钱”等等。但须沉住气,不久后物非所 值的股票会跌破发行价。“破发”现象将自动教育投资者,莫要盲目打新,购买前要判断企业的质量和风险。于是投资者开始挑剔起来,市场渐渐出现发行失败。发 行失败的案例启示企业谨慎选择时间窗口,合理定价,而不是拿到核准批文一拥而上。当“破发”和发行失败成为市场惯常现象,投资者和企业都将趋于谨慎。彼时 逐步放开对规模扩容的管制,代之以市场自身对供需关系的调节。过程润物无声,结果水到渠成,做到老子所说的境界——“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少制造概念,少谈些改革,脚踏实地做事,事情办成功了,百姓觉得“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道家一脉相承的重要思想。《吕氏春秋》所说“治未病”,《道德经》提出“治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讲的是一个道理。唐代社稷之臣魏征深明此意,在辅佐唐太宗的政治实践中反复强调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引用《易经》的话“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 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其未兆易谋”,当一个兆头还没有明显显现时,容易及时治理。待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狂风暴雨大作,便只能听天由命了。可见道家的顺天知命并非被动听任命运的安排,正好相反,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危险消灭在无形之中。
这 些传统智慧本来在中国运用的得心应手,可惜近年大家热衷学习西方,传统的东西被弃置不用。金融市场有一种思潮,显然受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影响,主张管 理当局对市场不做预判,等泡沫破灭、危机爆发后再行动。且不说这种原教旨主义的市场哲学在美国不乏反对的声音,在金融危机期间更是引发了深刻反思。就其对中国的适用性和可移植性而言,也存在两大疑点:
一则,未雨绸缪的举措于西方当政者不是不愿为之,而是受制于民选政治的短期导向,不愿做那些花费成本但效果不彰的事情。所谓“徙薪曲突无人问,焦头烂额为上客”。倒不如来场大危机,再顺应民意亡羊补牢,相关预算容易通过。这是普选政治的弊端,大可不必盲目效仿。
二则,市场能够经得起大起大落,实现新陈代谢,凤凰涅槃的,天下唯美国一家。有赖于美国金融体系那种“化解纷乱并自我修复”的弹性。纵览全球,其他市场在危机过后大伤元气的案例比比皆是,一蹶不振者也不乏其例。(有关来自详见王啸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注册制》)
遗 憾的是,对西方治理哲学浅尝则止的理解加上中国市场的浮躁心态,形成一股挟裹民意、绑架政策的洪流。最近爆出e租宝、泛亚等P2P平台(官方称呼为“网络 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乱象就是一例。P2P平台业务模式本来没有神秘之处,它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效率、支付效率和聚沙成塔的优势,便利融资者和投资者实现 小额、快速的资金融通。但不少企业在大数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散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打着互联网和金融创新的幌子招徕业务,真知走上非法集资、庞氏骗 局的路子。P2P平台野蛮生长—泡沫积聚——风险爆发——重拳管制不是某方面因素造成的,社会各层面都忘记“治未病”,“治未乱”。结果“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政策意图被过分解读,“让子弹飞一会”的声音甚嚣尘上,“刚性兑付”的投资心态,包容乃至纵容的监管态度,共同导演了这出悲剧。
另一个例子是2015年股灾。去年年初伊始,融资规模飙涨,场外配资花样频出,概念炒作击鼓传花,非理性牛市形态毕现。彼时入手治理可谓“风雨欲来风满楼”之际,尚有釜底抽薪的腾挪余地。然而监管方畏首畏尾,舆论添油加薪,投资者欲罢不能,待到几乎积重难返,清理配资无异扬汤止沸,引进熔断则如风声鹤唳,酿造了股灾惨剧。
三、顺势而为,因时而动
无 论改革者、投资家和企业家,都需要研判大势,顺势而为。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 思。”后半句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当时天下疲乏厌战,分久必合,诸葛亮六出祁山,以一己之智劳师兴众,以图扭转时运。司马懿表面上消极应战,实际避其锋 芒,最终把诸葛丞相拖死,三国终归一统。市场如战场,对于管理层、投资者、创业者,都需懂得顺势而为,因时而动的道理。
(一)改革家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常 有人问,注册制改革什么时候启动?什么时候完成?此种问法是对市场化改革的真谛缺乏理解。市场化改革与计划经济搞运动不一样,有些地方无法制定计划,如果 条件不成熟硬推出去,对市场反而是一种伤害。顺应市场发展的改革,应该是靠市场机制的培育,根据市场参与各方的成熟程度相应施行,以求水到渠成,果熟蒂 落。
(二)投资者需相时而动,顺势而为。在 全球资产上行周期,地产、黄金、艺术品、股票等种种资产,一路持有便是赢家;当全球拐点来临,过去成功的投资理念、策略行动都需要及时转型。人们按流派区 分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投机),将这两者对立起来。价值投资奉巴菲特为圭臬,在价格低于长期价值时买入并长期持有。殊不知巴菲特是全球投资史的特例,他的 成功依赖“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美国二战后长达半世纪的繁荣提供了“长坡”,一些跨国公司如百事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等伴随美国商品和文化全球扩 张持续发展,成就了一片片“湿雪”。
现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快速发展,技术迭代和跨界竞争势成常态,企业长期价值的坐标变幻不止,市场估值中枢剧烈起伏。相应投资策略也要 顺应大势(趋势投资)并精选标的(价值投资)。如果刻舟求剑地追求价值投资,希冀时间的玫瑰慢慢绽放,结果恐怕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
市场有一种做法叫逆向操作,难道是不顾趋势、逆潮流而动的意思吗?正好相反,逆向操作恰恰要对趋势做出慎重的判研而后行动。当大势向上时过早做空,大势向下时过早抄底,都会伤痕累累,一败涂地。
(三)领导企业、创新创业须顺应潮流,抓住机遇。雷军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他说,“我们看了这么多成败,觉得最最核心的原因是大势,它看起来不够情怀,不够有英雄气概,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但这是成功的真谛。”
有 人观察了微软、苹果、甲骨文等一批计算机和软件巨头,发现创业者出生在同一时代,正应了“时代造英雄”的中国古话。同样的规律在中国创业者身上也基本适 用。不但互联网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不例外。例如第三方体检的三巨头——慈铭体检、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创始人年龄在1970年左右,相差不到四岁,创 业时间在2002年到2006年之间,正值第三方体检从苗头出现到蓬勃发展的年头。有人说成功创业是领先市场半步,慢一拍就来不及,早一步则冻死在天亮 前。
猴年开局,中国资本市场正待从三轮股灾中休养生息,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各项改革呼之欲出,又时值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市场汇率风云变幻。我们既要有“士不可不弘毅”的作为心,也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以《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篇作喻,时下正当“至于族”,触到矛盾交织、症结交错、因素叠加之处,当持有“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之心,“视为止,行为迟。”待到“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方得“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的境地。
海笑于2016年2月8日(丙申年初一)
海笑:金融届才子一枚,除了正式工作身份外,还有很多头衔,包括专栏作家,大学兼职教授,会计学专业博士,金融法学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CFA)等等,不但深谙国内外宏观金融政治经济体系,而且对中国文化与社会历史人文也造诣深厚。欢迎关注《创见者智识文集》中的“海笑谈”系列(在《创见》微信里回复“海笑”查阅系列历史文章),猴年里继续与大家分享“啸哥”新的深思灼见。
本文经海笑同意,在2016丙申年开春之季在《创见》上与大家特别分享。
编辑 | 菡萏
图片 | 菡萏
校对 | 樱桃大丸子
排版 | 菡萏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