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将首先播放第一集和第二集,与大家一起思考和探索以下四个问题:
1.The U of life: 过去的人生选择与事业发展中最独特的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与经历是什么?
2.The Dialog with Life and Self: 面对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你最常采用的“与人生对话”的方式是什么?
3. The Fear of Life: 你对”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会恐惧或担忧嘛?为什么?
4. Become the CEO of life: 成为自己人生的CEO,你觉得需要关注的地方是?就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3月26日(周六)下午,我们将要特邀【创见2016版-拾集】中的六位嘉宾来到上海市徐汇区源咖啡,与您面对面分享、交流、探讨,收获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的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您对这些创见者的故事或本人感兴趣,或者您对这四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想与我们分享和交流,请发送邮件至csight@126.com, 或者直接报名参加3月2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源咖啡举办的《创见》年会,您可以在现场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报名链接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二妹
—当我跨过【结不结婚?】这个最纠结
81 年出生,留学剑桥,CFA,辗转于港、京,专长资本市场融资。三门县有为图书馆创始人及理事长,该馆为浙江省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为本地青少年成长为具有 独立思想和广阔视野的新一代青年打开一扇思想和知识的窗户。三年来组织活动近500场,参与人次6000余人,读者辐射城区2.5%人口,馆藏流通率达 120%。
“你与众不同的the U of life 故事”
对我来讲,人生选择中最独特的不定性在于婚姻的选择。
背景资料:
本人:浙江农村人,留英,香港工作,企业融资。自以为是的中环金融拼命女+有为图书馆理事长。
———我是求不要鄙视的分割线———–
在34岁的人生中,我不只一次问过自己,我是否需要婚姻。
学 校毕业后,我一直生活在香港、北京各大城市,工作繁忙,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服务高效有序(水电工开锁匠通马桶的都是类似铜锣湾堂巴子的身材)。一个人 的生活,有寂寞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刻是被聚会、阅读、音乐、戏剧、运动、旅行占据。当然,时不时的fling也是生命的小插曲。
在东京、香港这些城市,不结婚这种概念本身已非常普遍。
财务独立的女人们在问:婚姻给我们带来什么“额外的”好处?
对于学金融的我来说,我在问:婚姻会是人生最大的投资,怎么样做到不赔? 我们因为爱情走入一段婚姻,当激情消逝,我们是否会怀疑自己曾经的选择,而这种怀疑其实更伤害自己和对方?人生还有50来年,我们彼此不会闷吗?
即使试图通过各种对话、阅读来了解更多信息,恐怕婚姻也是一种先行经验,不入围墙者不知其味。
当我尽量去消除社会、家庭的压力所带来的影响,我仍然对未知有一定的疑虑,这使我始终选择固化现存的生活方式的偏好。
Ps:当然最终我选择了婚姻……不然也不会在这里说当时的纠结啦呵呵呵……
总体说来, 个人的经验是,事业上的不确定性往往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基本消除:1收集足够的信息 :导师、阅读 ; 2权衡决定的利弊:导师、阅读; 3 选择更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决定:亲近的友人。
最后,来与自我对话: 静下来心来,将本身的纠结先倒空,然后擦洗、分辨每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慢慢放在天平上去衡量。如果理性分析后,不确定性(纠结)仍然存在,这也许就说明个人对于新的选择的热爱、勇气并没有到达一个地步,也许就是没到时候,我会选择保持现状。
事实是,在是否结婚的选择中,阅读往往让我更为纠结。我热爱吐槽婚姻/单身的段子,有意无意喝着“岁月静好”的鸡汤,读的先哲的书(顺便说一下:大部分哲学家都是单身汉)都不能给我唯一或正确的答案。
我的朋友从“合作伙伴的靠谱性可以极大提高婚姻成功率” 的角度给我详尽的分析,却也未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最终在选择的match point上,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怕离婚吗?
我想了一想:不怕。
她:那你为什么要怕走入婚姻呢?
我:…… 此言甚是。
以上这段对话引起我对婚姻带来的意义的思考。
竞争体制中的争强好胜的我,总在追求一个又一个“目标”。我认为完成这些目标会带来幸福。同样,人生就是什么岁数达到什么年薪、达到如何的社会地位、完成如何的衡量指标,习惯中,婚姻对我来说也成了一种“情感圆满的结果”、是目的、是手段、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认同与象征。
但,如果它……以上皆非呢?如果生活本身就是一连串的经历呢?(此处有天人交战n个回合)
处于与自我相处的舒适圈时,我们已具备了自我保持平衡的能力。如果继续保持,仍可以是一个圆满的舞蹈: 婚 姻不是人生目的本身。它可以是一种与人共行的状态。人生了不起而又美妙的特征之一即在于,婚姻,如同任何我们的选择一样,都可以是“激发” inspiration。我们通过与人共舞、推拉,激发出新的欲望、窥见自身都没能发现的内心。最重要的是,不惧怕新一面的自己。我们大胆走出这一步去探 索未知的人生体验,因为对于自己的爱,我们有能力去爱他人,再从他人的爱中得到滋养。
那么,这扇门后的生活,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吧?
你对“the U of life” 的独特感悟
我个人对事业的不确定性恐惧较少。因为个人在学业、职业发展方面的积累足够给自己信心。另外,可以尽量通过渐进式地改变来减少事业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非A即B的选择)。
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会有一定的恐惧,主要是针对人际情感上的维系及失去(情感经营对我个人来讲是个难题)。因为自身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多年在金融业养成的“计算”的本能,形成了比较保守的应对习惯。
现在,我逐步感受到与人的情感交往,是不断发现自身的一个过程。在婚姻、职业上的选择,都是一个人价值观体现、调整的过程。
参与到有为图书馆的工作中,对我的情感沟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 为在高效的商业社会中,我习惯了直来直往的沟通、命令,同时我对于“年轻一代”追求自我的个性展现非常不以为然。 直到参与到公益组织中,在薪酬低、组织资源有限、讲情怀的员工情感需求高的基础上,有效沟通、晓之以情地将“领导的高标准”转为“自身的工作动力”,是过 去的我完全无法做到的。 整个经历中个人也是受挫不少。 在有为图书馆的工作之中,我才慢慢在学习如何去进行非暴力沟通、如何同理心对待他人。另外,以自己“老一辈的价值观”通过年龄、资历的优势去强加于人,也会减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在做好时间管理后,基本上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把控。这里再强烈推荐一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以终为始的概念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自己对职业的自信就源于良好的时间管理。
- 当面对不确定性时:收集足够信息,了解风险程度
- 执行力:确定了方向后,在成本(投入的精力、时间、金钱)有限的基础上,just do it!
- 有愿景:我们需要通过排除、探索、拷问,去了解自身真正的价值观体系。对于企业来讲,就如同企业愿景的树立。(你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 有计划:正如一个CEO,在确立自身企业的发展愿景之后,需要树立非常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最好是可量化的,来有步骤地实现自身愿景。
- 专注力与风控:如果说我们关注、想要去影响的事物在我们的关心圈里,我们有足够能力去改变、影响的事物就在影响圈里。我们往往会发现关心圈很大,而影响圈很小(能力、时间有限)。样样能,也许就是样样不能。通过专注创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有限制性地去尝试新的挑战。
3年半前我与一群小伙伴一起创立了三门县有为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浙江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经过10多位领薪员工及数百位志愿者的努力,现在已成为中国乡镇社区图书馆的非常好的样本。我们馆藏的流通率达到130%(每本书一年可以借出去1.3次),读者平均借阅量等于上海、北京平均读者借阅量的两倍。下面我想用创立有为图书馆的例子来说明以上几点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在 创立图书馆之前,我第一步是对类似公益组织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一次80个人的宣讲会去了解了本地社区的市场及阅读需求,通过几次与当地教师、返乡青年的面 谈去讨论组织架构。之后我从财务、选址、人事、政治、社会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开办图书馆的最大风险及损失:全面收集信息。
之后筹建、宣讲、募资杀熟是几乎同期开始做的:因为我们看到风险的可控性,所以就直接开始执行了。我个人只是花业余时间在参与此事:执行力。很多时候,我被问到图书馆是如何做起来的。我觉得就是用这一种热情、勇气做起来的。Just do it.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图为建馆三人组,从左到右:总执行人麻俊、理事长章瑾、筹建期总干事杨小山]
几乎在与筹建同期,我们树立了自身的愿景及5年馆的目标:
请允许我在此老泪纵横一番……呜呜呜……我们做得比预期的好很多。比如2015年我们收入是支出的1.5倍,目前善款账户足够两年使用。
当然,因为实际情况有改变,有为的愿景与目标也一直在进行着调整。但调整的基础仍然是:全面的信息收集。
事 实是,在图书馆建立之后,我们不断地发现新的社区需求,比如有贫困学生需要赞助。在符合愿景的情况下,我们会将绝大部分的能力继续专注在现有服务上,再尝 试用不超过馆15-20%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进行新项目的尝试与创新,去了解我们是否适合、有能力去提供这类服务,新的项目是否与老的项目有协同效应。这 15-20%,就是我们的风险资金/人力,是属于可控范围的风险投资。
在最初一年,我自己对于有为的资金与时间投入,也符合同样的风险控制原则。这也保证了我自身职业选择的灵活度。
一路走来的旅程,正是在途中“有为人”共同携手的阅历所积累的经验与信心,让我们正在更充实无畏地展望与营造未来:“用一座图书馆,改变一座城”!也欢迎大家来“有为”做客,聊聊我们各自的故事。
《创见》年会通告:
《创 见》倡导“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奔放的思想”,鼓励“深诚思考”与“互益分享”,继2015年1月18日《创见》第一界年会 —“ 少有人走的路”之后,《创见》诚邀创见者们一起来参与2016年3月26日《创见》第二界年会,主题是【 the U(Uncertainty) of life – 如何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分享过去一年创见俱乐部成果的同时,共同聆听现场“真人秀”故事、分享探讨彼此对“如何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的 思考,希望每一位“创见者”都能更坦然地“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做好自己人生的CEO,生活的思想家!
点击阅读原文来报名《创见》年会吧!
图片 | 二妹
校对 | 黛正
排版 | 竹玉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