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之“ LGBT群体的自我接纳与成长 ”主题工作坊活动回顾

铁樵夫导言

距离上次石头村线下工作坊结束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回顾活动带来的触动与思考,会发现它已在不经意间慢慢影响了我。那日活动在石头村是最温馨的一场,表达爱与支持的玫瑰花,真诚的拥抱和欢乐的歌声…

我们之所以抛出性少数群体的自我接纳与成长议题,是因为这个群体中自我认同常常是最优先被讨论和关注的部分,但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议题。

在讨论同性取向的问题时,常会被提及“有没有出柜?”——那个柜子像一件需要很大勇气才能脱掉的外衣,真实的自我怎样才能带着足够的安全感走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件外衣,即便是在最亲近和信赖的人面前也变得难以启齿。“柜子”可以是性别取向、感觉糟糕的自我或是一段难以释怀的往事,而两位主讲人叫瘦和总财的分享,向我们展示了勇敢接纳自己、做所想所爱的事可以如此精彩,参与者的经历分享也让我们深感亲密关系形式的丰富多彩,并非原本以为的那么简单。

回到组织这场活动的初心,我们相信内在世界的稳定和接纳真实的自我会帮助我们更从容的应对外在多变的世界。Are you out?走出心中的柜子,你准备好了吗?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作为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事物,贯穿于我们的一生。而过去在主流语境之外的,特别是在国内往往被忽略的LGBT群体,又当如何去面对呢?

活动的开始,作为LGBT群体的一员,叫瘦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历程。从他的困惑与纠结,到如何认知与接纳自己……现在的他,已然不复过往的迷茫,积极地拥抱生活,并和总财一同为我们讲解了关于LGBT的理论研究。

认识他人和自我往往要从更宽广的角度,所有人(不同性群体)都是在同一个坐标上,我们只是位置有所不同。下面的两张图标告诉你如何理解LGBT群体,主讲人总财的干货来啦!

LGBT分别对应Lesbians(女同性恋者)、Gays(男同性恋者) 、Bisexuals(双性恋者)与Transgender(跨性别者),一张图表简洁明了地解释了四者之间的差异与关联↓

图表从生理性别,性别认同以及取向偏好,从多个维度上进行了区分,但是性别绝不仅仅只有生理性别。在这里,性别被分为三个同心圆,由内到外分别是:生理性别,心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当我们出生时所拥有的性别,我们对自己认知所拥有的性别以及外界他人对我们认知所拥有的性别,他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对此起重要影响的,往往是我们所身处的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对性别的认知也往往会受到其影响。而酷儿理论(Queer Theory),恰恰揭示了这一现象↓

酷儿理论认为性别是流动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性别认知与表现形式。这里,“流动的”主要是指心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如被当作男孩抚养长大的女孩,往往具有更多的男性特质,她也更倾向于认同自己是男性,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当来自外界的压力要求她表现得更像一名女性,她可能又会改变自己以符合社会对其性别的期待。

性倾向是一条连续的谱线,“异性恋”和“同性恋”只是现实世界被过度简化的两个极端,任何一个人都坐落于这个谱线的某个位置,靠近“异性恋”,或是靠近“同性恋”。而“同性恋”“异性恋”就像无穷大和无穷小一样是不存在的理想极端。

——总财

 

然而,这些本不实存的理想极端,却因为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使得贴上“LGBT”标签的群体遭遇了实实在在的偏见与压力。

回到叫瘦的故事,当这份无形的压力笼罩头顶,他感到被拒绝,默默缩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变得沉默寡言。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女孩自如地在大庭广众之下练习舞蹈,“讲真,她跳舞的水平真不咋滴,还没我好(笑),可是她却敢于这么做……”,那一幕带来的心灵冲击,仿佛瞬间唤醒了他的真我,让他找回了本有的自信与自在。

今天,当我看见这位毕业于欧洲顶级商学院、会中英法三语、有四大洲20多国的学习工作旅行经历、会带着阳光的笑容走向每一个人的叫瘦,心中涌现的只有诚挚的欣赏与赞叹。

自我接纳,恍如唤醒心中的暖阳。即便周遭阴云密布,我们亦能满怀阳光。

在我看来,这次的工作坊绝不是LGBT的小圈子活动:就像跳舞的女孩曾经启发了叫瘦的心灵,今天的叫瘦与总财也点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参与者

精彩感悟

感悟一

听了叫瘦,总财和其他人的分享我觉得很感动,因为大部分的你们都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变成现在很自信的样子,而我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与内心渴望了解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相反,其实我也比较内向。叫瘦故事里那个专注于跳舞的姑娘更让我觉得很感动让我觉得一个人就是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学会爱自己才能被人爱。现在我也在学着变得更加自信地活着。

感悟二

总财介绍的理论分类很有趣,大家的坦诚分享也很多次触动我。大家在分享时,有的会哽咽,有的更“轻松欢乐”一些,我想每个故事背后都是连接着一条不容易的自我认同之路,也许才起步,也许已经走了很长很久。我也面对了很多关于自我认同的挑战,也正在努力着。我觉得这就是这场活动最赞的地方就是—这是一场关于自我认同的分享,不管具体面临的是LGBT这个特性还是其他,有所觉察的人也必然从中获得感触。我从大家讲自己故事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得到了力量,多次对自己说“我遇到的问题,也会解决的呀,大家都强有力地生活着!”

^^

特别鸣谢

最后,感谢所有报名参与本期石头村活动的伙伴,因为你们的友善、开放和勇敢表达真实自我的态度使这期性少数群体自我成长的讨论成为可能。

特别感谢“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微信公众号:麦格劳希尔高等教育)友情提供的经典心理学书籍——《自我》The Self(作者:乔纳森·布朗 Jonathon D.Brown玛格丽特·布朗 Margaret A.Brown),石头村在活动后已将书籍赠予两名活动参与者。我们的线下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石头村小伙伴带领大家对内探索与思考并未停下来哦,阅读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你相信吗?欢迎对探索自我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与我们阅读和成长。以下为书籍介绍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有人如此悲观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杀?

为什么有人遭遇重重失败,依旧坚韧不屈?

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与人迥异?

什么是自尊?如何认识自我?

布朗夫妇在《自我》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对复杂思想的表述通俗易懂,全书读来轻松有趣,生动活泼,不论读者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水平如何,都能从这本书有所收获。

你是否也想读来一试?

欢迎大家扫二维码,关注Mc Graw Hill Education出版社的优质书籍推荐↓↓↓

编辑| 向日葵

图片| 旺财

校对| 铁樵夫

排版|铁樵夫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