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导言
所谓万事开头难,作为1st JOB 二期”星航班”的第一份作业,馒头们特别挑选了《老子》、《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庄子諵譁》和《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四本书的节选,旨在不仅加深对各种文化思想底层的逻辑辨析能力,也通过阅读引导星星们静下心来反思自身。犹记得和济群法师畅聊“我执”的困惑,和净空法师探讨如何修行更好的自己;然而这些都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如何放下自我?人生的希冀又在何方?答案需要靠心去寻找。
韵帆
韵帆,加入创见大家庭一年有余,韵帆也是本名,寓意是载着音乐的帆船,在旅程中高歌,用欣喜而欢愉的心情勇敢地驶向人生中的每一个可能,迈向远方,从未畏惧。
看完这么多的阅读材料,要写一篇心得,反而觉得有那么一点难以下笔。这些阅读材料里面涵盖的信息面太广,每一句话都可以品味再三,要在这6段材料里面精选出读后感着实不易,最后,我下了个标题”在创见中看到遗忘多年的自己”,来说说第一模块带给我的收获吧!
>>>>
从儒释道三家谈起
儒释道三家在中国存在已久,虽然个体上微有些不同,但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慢慢互相影响。释-佛家重视心的方向。强调明心见性,道家强调“道”,安身立命的方法,不以强硬的方式展现自己,用以柔软的身段但怀有强韧的心灵立足于世。儒家则强调生命的伦常,无论是仁或是礼,再都显现出伦常的重要性。
三家随着历史的长河渐渐交融,也根深蒂固在每一位华夏子民的心中。儒家的思想,仁/礼的观念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我们与长者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心里会不是那么顺畅,对于老师所教导的观念有不同想法的时候也不太有勇气表达。这些生活态度是西方人无法想像也难以理解的。除此之外,以柔克刚,不与世争,也是东方强调的观念之一。(虽然在这个暴戾快速的社会中已经慢慢减少),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常用语,基本上是从这一个观念衍生而来,比如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又比如”树大招风”,或许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在核心想法上或许是雷同的。
我们也看到三家宗旨都是在解决人根本上的问题-如何面对人生,如何生活。而西方基本也是如此,无论是圣经,或是一些新兴的心理学宗派,多着眼于”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于世界上”,由此也可以看到无论你来自哪里,心中都有一些疑问是相似的。
相较于西方对于每一个人”独立”的尊重,亚洲文化则更注重”家”的观念,每个孩子一举一动要会优先考虑到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多数的中华子女在做人生抉择时多缺乏自主意识,我们要到很大才能够自己独立的分析每一个决定对人生具体的影响,也要到了远比西方晚了许多的年纪才能够独立地承担起人生应该要面对的责任。
但中华民族看似家的观念浓厚,但相比于西方却又不如西方家庭来的”私密”,西方虽然独立担重视家庭的生活质量,相较之下我们就好似一条粗粗的绳子,把每一个人捆绑在一起罢了!
>>>>
儒释道三家对我的影响
阅读材料博大精深,阅读的同时我把相应的句子记了下来,接下来分为四个部分-心.我.环境.身体四方面来叙述感悟,其中包含自身的体悟以及经验叙述,希望可以透过这些面相,从阅读材料里面进一步发现自己。从我的笔记中发现,无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道家,对于“心”还有外在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琢磨比较多的。而济群法师除了心的重要性之外,也花了不小的篇幅叙述”我执”这个思想。
心
内观自省,发现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省察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理会外界蓬勃的声音,向前走吧!
佛教强调心的重要,净空法师对于心的阐释非常精辟,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有很多不同的内心动向。一个看似平平实实的君子心中的想法未必都是善的,而一件看似不好的事情,当事者也不一定是恶的出发点来行事。所以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们的人生不用对任何人交代,只需要问心无愧。
济群法师也说道,你的认知模式决定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这也牵涉到了他在开篇用大篇幅提到的”我执”的想法,如果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有太大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件事都有过强的主宰欲,我们便失去了接纳一切的可能,而失去了一颗敞开的心扉会让自己无法随心所欲地学习吸收,也失去了很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我一直是一个全力吸收,也喜欢吸收,享受学习,相信自己会持续学习的人。但随着年岁增长,渐渐开始有一种感觉,好像当别人知道你不断的在学习,就会觉得你”不够懂”。这或许是年纪跟现实的纠结。但是当我看了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有一种相信自己的”心”,回去过往简单的心态就好的拨云见日感,顺从自己的心往下安心的走吧,我这样告诉自己。
如果相信佛家,相信踏实生活种下善因的可能性,心中会踏实许多,不会飘飘荡荡的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走在对的方向上,也减少了许多对生命疑虑的机会。回到最初的本心,踏实/简单/开心/快乐的生活就好了。
执
从我执入手,看见更原初的自己
如果“我执”是让器皿变满,让海绵变硬的原因,如果可以发现自己执著的地方,然后觉察改正,是不是就代表我们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我执并非单一指着”执念”,其中包括了更多的想法例如,觉得自己优秀,只相信自己,是很广阔的把”自己”看的太重的概念。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之间找不到心的平衡,也不知道要从哪边着手,或许可以从觉察我执开始,先去发现自己有没有一些地方是排斥的,有一些观念想法是外面进不来的,再缓缓地修正。
我一直相信信任和感谢是让生活美好很重要的因素,人与人之间如果有信任做起很多事情来会简单许多,可以避免花很长的一段时间疑虑对方,猜忌对方是否怀有真心,因为相信让生活变得更单纯简单并且可爱。
济群法师提到这点,他说道”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冷漠有隔阂,因为每个人建立且执着自我,为了保护自我采取很多与对方对立的措施。自我封闭时间长了,就与外界有疏离感”,因为这个疏离感,筑起了人与人之间高高的围墙,也因为这道围墙,让人与人之间疏离感、不信任、猜忌,我们关闭起自己的心扉,以为保护了自己,其实让自己举步维艰。
对我而言,要抛弃掉我执,要敞开心扉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或许吧,笑),更难的是如何在没有我执的前提下保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一盘过于松散的砂粒,就像是道家的无为,无用,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在用与无用之间找到绝妙的平衡,在为于无为之间找到行为不着痕迹的举足标准。
环境
在七彩世间依循初心
不要责怪环境非我愿,当内心强大就可以面对一切困境。
在《了凡四训》里面,净空法师提到不要让心受到环境的影响,也慧我良多。保持初心不难,但如何在五彩缤纷的世间保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困难的地方。济群法师同样也提到”每个因缘都可以视为一个因果系统,可以不进去,也可以进去之后不粘心”。我们生活在世间,在每一个因果里面打转,是不是自己真的陷了进去只有自己知道,这就是关照本心的力量。
或许这样的观念给人太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生而在世永远要对自己的生命负担,永远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环境好坏,境遇好坏,我们可以掌控的只有自己面对一切的心境,接着,境由心转,海阔天空。
在体制内走不出来,也是因为思想固化,内心有需求和执著,因此限制了自己的生命。
记得自己在28岁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因为幸福的家庭成长让我在做各种选择得时候不用有太多得顾虑。而率性如我也不太在乎父母内心的想法,不在意太多社会的观感。22岁本科毕业,读中文教育的我实习一年之后决定转职,往平面设计走去,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之后,28岁毅然决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到加拿大学习,30岁离开加拿大回到台湾后两个月内直赴上海。
接着,我在上海开始有了犹豫,开始有了执著,也因此开始反思。直到看了这些阅读材料才渐渐的理清,我心中羁绊着的是心中的那个自己。
在28岁的时候,我希望自己35岁可以买下房子,可以存入人生第一桶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只是觉得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外,需要有一些经济的支柱。幸运的我,在去年如愿买了房子,开始了被房贷压着跑的生活。我审视自己的生命,好像达到了一个里程碑,但是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不快乐的。
因为有了经济的压力,不能再随心所欲,因为有了年龄的包袱,便不能任意自由奔跑想去哪就去哪。开始慢慢地了解很多朋友惊讶我去加拿大的决定,能够拥有随心所欲感的生活取决于家庭给你的自由宽度,也取决于自己对于经济能力的负担。在有了贷款之后,变得比较不快乐,卡在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工作中,难以抉择。
直到看到济群法师说,因为我们有执著,所以放不开,所以轮回,忽然恍然大悟,有那么一点懂了自己一两年来不明究理的原因。
身体
利用工具,开阔一生
净空法师说”身体只是工具”,证严上人说”我们只有身体的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而我们要用这个工具做什么?便延伸到了”行善”以及”改过”。净空法师又用了一些篇幅来叙述”如何行善”以及”什么是过”,其中我感悟颇深的包括-积阴德的想法以及非信之信/非礼之礼/非慈之慈。
我是一个耳根子很软的人,很容易被说服,也很容易因为看不过去而答应。以往我常常觉得,没关系吧!随缘,当做帮个小忙。结果在看到净空法师这样一说才知道-原来这样不是善,乡愿非善矣。很多看似好的事情,因为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后果,往往到最后变成一件不好的事情。
这一两年来,我一直在练习说不,也一直在强迫自己面对冲突,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个性上的”病根”,如果要往更好的方向走去,就要面对所有的好与不好,慢慢地改正。
在正向心理学里面提到,人无法真正地改变因为我们没有看清自己想要改变的东西,比如说果断和冷酷可能是一体两面的,当有人想要放弃冷酷变得温暖一些,但潜意识却认为自己如果不冷酷就会失去果断的优点,因此无法把两者剥离开,便无法打从心底修正自己。
这样说来,我或许是把善良/信任和无法说不绑在一起,因此我自诩为一个热情愿意帮忙的人,便造就无法说不的后果。
>>>>
记在最后
初
纠结
来谈谈我报名1st JOB项目到现在的心路历程吧!报名1st JOB的时候参加《创见》将近一年了,跟一些小伙伴都有些微的认识,在报名之初,其实是纠结的,一些小伙伴也说”韵帆,你确定你要报名吗?你要不要再想看看”。纠结的点最主要其实是年纪,因为参加的人其实都相对年轻,具体的说我真的不知道我能不能真的从大家身上互相学习(好吧~我承认是一种我漫的想法),但想到里面有很多厉害的馒头,又是强者小花和叶子主导的项目,还是毅然决然报名了。
中
体验
刚开始看到第一个模块的阅读材料时说坦白的,第一个想法是”哎哟~我都知道了”那就看看呗!一开始并没有怀着谦虚的心态学习,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在起初几次打卡时,也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反思自己的收获,直到认真看了《了凡四训》。
后
放下
慢慢地我开始敞开自己的心胸,接纳并反思一些虽然自己之前就知道的事情,但进一步的花更多的力气去实践,放下了自我之后,自己就像一个空的瓶子,可以容纳进更多的东西。打卡的时候也不会管别人怎么看,就如实的陈述自己的收获及反思就好。
我想,到这边,我的收获就是大的。因为我真真实实地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开始一趟心的旅程。
1st Job项目与星航班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4年推出了“以老带新”的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踏入社会的20-28岁年轻人(星星Star)“导学”(原则上18-35岁皆可),主要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结合。做好“自己的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星航班是《创见》2016年“传承计划”导学项目继一期星承班之后的二期学员班级。一年的导学项目中,班级同学将逐渐平和人生心态,种下商业种子,慢慢形成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独立思考、自由灵魂、奔放思想之生命之种播撒在心灵之中。
编辑|秋实
图片|韵帆
校对|秋实
排版|秋实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