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关于“守静的艺术”——【1st JOB】“星星”分享

秋实导言

“一千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篇韵帆从自身与环境入手,反思自己经历发现束缚住自己的往往是我执。年龄、工作、贷款等这些看似背负在我们身上的东西,难道我们真的放不开吗?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看清自己想要改变的东西,而看清自己的方法正如本篇碔蚨所述:守静的艺术

碔砆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碝石碔玞”。意思为似玉之石。首先它是块石头,我喜欢石头的坚强,那种经过风雨洗礼的味道;其次它特别,长得像玉,却又是石头,所以它普通但又不普通,我希望我这颗普通的小石头,经过1st JOB项目,用充实且坚硬的内心加入到这次探索之旅,去发现我自己的独特之处。

读完这几本书,让我首先想到的是三个词“宗教”“哲学”“人生”,宗教和人生有密切的关系,每种宗教的核心又都是一种哲学,而哲学又是对人生的终极思考,所以三者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佛教作为一种宗教,道家像是一种哲学的学派,儒家说的也是人生的智慧,似乎这三个词又和儒释道有着紧密的联系。

>>>>

初读“四”书

当今这个时代,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在快速地进行各种的爆发式的增长,当然不可否认,我们在时代享受到了很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便利与优势,但是当我们在快速行走的时候,灵魂却落在了后面。当我们的精神文明匹配不上物质文明时,就会引发了诸多问题,而我觉得儒释道恰巧是在这个夹缝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产物。通过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个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中的哲学思想去顿悟、去实践,我相信慢慢的灵魂会追上来,达到一种至美的境界。

南怀瑾说:“儒家像粮食店,道家像药店,佛家像百货店”,其实也很简单易懂地解释了儒释道的区别与联系。佛家像是百货店一样,包含了很多东西,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宇宙都做了很多的探索,里面全是生活必需品,不能缺少的东西。但是文字看上去都很简单,但是想去悟出其中的真谛是难上加难。道家像是药店,探究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读了《老子》一书,其中名言隽语,每一句都像是一种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去对抗生活中的难题。如果“不生病”可以不去理会,但是“生病了”又非它不可。儒家像是粮食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像是一种精神食粮,滋养着我们。如果让我选择一种思想让我极力推崇或者赞赏,我确实选择不出来,只能浅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想法。

>>>>

缘起对佛教的信仰

由于自己家里人信佛,所以也跟着信,也对关于佛教的事物很感兴趣。对于佛教有种好奇与诚服,但是从来没去研究过佛教的内涵。看完《净空大师讲“了凡四训”》首先是感觉惭愧,觉得像是爱上了一个人的外表,却殊不知它的内涵如此博大精深。这本书很有代入感,似乎有一种力量将你一直向前推,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佛教的知识,诸如佛教的术语、等级等,这些东西都是之前所不知道的。除了感叹有大师这样的钻研以及传承精神外,被这些浅显易懂的读物深深吸引,感觉佛教第一次有一种一同陪你成长的感觉,不再是端着的感觉。其次佛教教人要行善,要有爱心,但是其中的心理、环境因素也对我有所启发,相通了人的本质,其次心要清净,无欲无嗔。佛陀不能帮我们,只是教我们方法,真正能帮我们的人是自己。佛教就像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信教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什么是好,是么是坏,就跟信仰一样,要有心中自己判断与追求。

还有对佛法的理解需要天赋的,或者后天强烈的诉求去追寻那个答案。对我来说对佛法的理解,我是想去更多地包容,更好地去行善,让心慢慢静下来,用一种信仰去与内心的自己去对话。但是如果让我把佛学去当做一种哲学去研究,可能还需要去仔细研读。

>>>>老子说

再谈到《老子》,先讲一个小故事,之前面试一家公司,面试我的上司跟我同月同日生,在面试结束后,上司希望我能避免走他以前走过的错路,所以开始谈起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最后他送了我一句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我与《老子》接触的第一次,这句话特别适合当时的我,首先是说当我们掌握了规律,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其次是要保持一颗静笃的心,所以我相信只要这一件件事与一个个道理在我身上印证,我就会领悟到些许人生中的真谛。还有发现的是老子的原文其实很难读懂,其次是如果多采取几种版本的翻译,还是会有一定的不一致差异。说明首先就像是《老子》的灵魂一样,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其次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到底是匹配与忠于哪一种解释,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及认知。不应该以一种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应该有一种道生万物但又殊途同归的高视野。书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去引申出的社会道理,说明我们还是缺少一个辩证的思想、一个对生活的的洞察力、一种怀疑的精神。最后“道德经”用“道”和“德”来修心,来学会融会贯通地处理事情,我觉得已经够了。

>>>>

关于孝道

读书的过程中也思考着关于孝道的问题,如今的家长和孩子都会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的父母为了家长活,家长一辈子为了子女而活。而现在的子女考虑得比较多的是自己,缺少对家长的考虑,学生缺少跟家长的沟通,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沟通。其实细细想来,我们如何跟家长建立比较好的亲密度,并且让家长更多地了解我们,达到一致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科技尤为发达,能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也很多,只有我们跟家长在一起经历更多的时光,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心灵体验。而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学着去了解家长在乎的东西,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东西,去建立更多地联结,虽然不用以前的那么多礼仪,但是我们要学会去分析孝道缺失的原因。

>>>>

浅谈儒释道,揣摩东西异

首先谈到儒释道的对比,其中相同点比如都是说人生中的智慧,让我们向善与向上,都是我认为需要遇到事、需要用实践去印证的大智慧。不同点是,儒家是中华民族文化主要的支撑者,为什么会选择儒家,是因为儒家注重对人本身进行修行,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与形成人的价值。对价值关注度比较多,像是一种规章制度与限制你的行为,而道教比较出世,超越了人的本身,去探索自然中的奥秘,比较多的一些方法论,佛教比较入世,注重内在修养,强调轮回,强调一个字“缘”。还有一点思考就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史实来进行进一步地理解与深化,这样会比较好。儒释道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共同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的生命,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互补,彼此融合,才能创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

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从不同的文化孕育出的不同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差别很多,再看宗教、基督教与佛教,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差别。总体而言,东方是往里面收的,而西方是往外面放的,东方的是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来探讨人生以及人生的意义,而西方更多是用很强的逻辑推理,去探索人生的哲学。东方注重的向内探索,修身养性;而西方是向外开拓创新,教育理念不同,东方的教育注重习惯养成,西方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等等。文化的差异总是跟历史一脉相承,文化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不用文化的产物,我觉得就足够了。

>>>>

守静的艺术

还有感触深的一点是安静的力量,我是双子座,会有很鲜明的两面性格,我发现我在一个安静(身理和心理)的环境下,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不管是当时的思想、思考都会比较好,在那种状态下我也会放下自己的心防,不用去伪装,在自己安全的空间里很享受。就像《道德经》的那句,“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是最喜欢的,“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来蓄积能量,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达到好的效果。保持对自我的反省与清醒的认知。这是我向往的状态。

>>>>

遇见真实的自己

在这类文章的阅读下、滋养下,我遇见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之前知道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那可能没有意识或者自动忽略,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自我的对话,发现了其实很多时候身体本能地习惯去说谎。我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在某些特定的情景或者状况,我可以变换自己的“形态”去伪装自己而达到某种目的,为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想达成的目标可能会不择手段。这种本能其实令自己恐惧,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种不断地认清自己的阴暗面的时候,像是剥洋葱,越到后面感觉自己的内心越“刺激”,感觉自己其实还会有“恶”。其实做一些事情是会存在侥幸心理才去做,而这种侥幸心理只要不被发现,可能就会被放大,这是相当恐怖的。这种果报说起来很悬,我觉得还是要看经历还有心理对这种说法的认知,到底有没有使自身认同。 但是这才是“我”,只有我更好地接纳自己,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再谈到人生,我觉得首先要有一种虔诚的信仰,读完书后带上对佛教的理解,去更好地让信仰给予力量与智慧。其次,随遇而安,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寻找那颗坚定不移的心,朝自己的目标奋进。去寻找、发现最真实的自己,直至遇见最好的自己。最后,命运是先天条件、后天努力和客观机遇的结合品,做好自己该做的,尽人事、听天命,用坚定、踏实的每一步去丈量自己的人生!

这才是“我”,一个正在逐梦道路上走得更笃定、更自然的自己。

1st Job项目与星航班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4年推出了“以老带新”的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踏入社会的20-28岁年轻人(星星Star)“导学”(原则上18-35岁皆可),主要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结合。做好“自己的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星航班是《创见》2016年“传承计划”导学项目继一期星承班之后的二期学员班级。一年的导学项目中,班级同学将逐渐平和人生心态,种下商业种子,慢慢形成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独立思考、自由灵魂、奔放思想之生命之种播撒在心灵之中。

编辑|秋实

图片|碔砆

校对|秋实

排版|秋实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