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次买卖会如何?一次将思维导图用于项目管理的学习

 

毛毛导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非常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在创见思维导图课堂现场,有星星通过现场的小练习发现了自己内心的一些投射进而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所以除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工作场景,不妨也可将其视作自我探索的一种工具,说不定会有一些新发现。实践出真知,任何技能和工具的使用都不外乎如此。在1st JOB “系统化实践管理”模块的学习中,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是很重要的两块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星星们从执行者变成管理者,从理论走向实践,角色转换的同时,“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也让大家对这两项技能的体会和掌握更进了一步。

Part I头脑风暴新工具—思维导图

(By 水冰月)

>>>>“开源”—— 从线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开启思维导向的图形。思维导图的创造者东尼博赞先生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透过心智绘图,我们不但可以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能结合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像,颜色,空间,整体等。我们日常固有的线性思维就是习惯性地运用左脑的逻辑顺序而忽视了右脑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力”。

>>>>

“解牛”——摸清整体结构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是由“中心主题”、“分支线”和“关键词”(图形)三部分组成的。

中心主题永远处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地带,这也是我们最先绘制的部分。任何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主题,而且只有一个主题。我们每次绘制思维导图时都要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大的问题上,而不是多路出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围绕在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四周的部分,是分支线和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像毛毛虫一样紧紧地附着在分支线上,长短相同,大小相宜。分支线和附着在其上的关键词合在一起,被称为“思维导图”的分支。所以,如果我们谈到“一级分支”,是既包括关键词,也包括分支线的。

说到“庖丁解牛”,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再次安利下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牛”在这里隐喻为复杂的事物,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头脑中对于思维主题的各种设想,就像这头结构复杂但是有血有肉的牛一样。咋看好像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开刀。如果仅仅是一刀切必然不能摸清其中道理,更好的做法是像庖丁这样顺着纹理,一步步去剖析其中大的关节、小的组织。好似顺藤摸瓜地找到每一棵瓜苗的分支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思维框架,这便是思维导图的意义所在。

>>>>创见之“思维导图课堂

01

“拍照”的线性思维

2人为一组,从最先的传统线性思维开始,由“拍照”这个主题开始一步步联想出逻辑性的关键词,比如自拍-角度-姿势等,在最后和同伴的对比当中,大家鲜有重复的关键词。

02

“旅游”的发散思维

第二次任务是以“旅游”为核心主题开始我们的放射性思维之旅,先是从中心出发,写下你可以想象到的任意关键词汇,好似一个个神经元,再通过突起来传导至下一个小的神经元细胞,这样组合在一起后,再回过头来看核心主题,便有了更多的挖掘和整体的思考。在和小组同伴对比当中,重叠的部分开始渐渐隐现,这也表明我们的思考更加全面因而才有了交叉点。

03

“人”——潜意识自我

一开始,麦子老师先让我们画一个核心圆,写下我们脑海中关于“人”的第一印象,再通过我们脑中画面来衍生出自己关于“人”的四个方面主题词,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内呈现出漫天飞舞的思维放射图。每个人其实选的关键词都各有差异,有联想到enjoy 、coffee、good这些词汇进而反射出这个人的“享乐派”生活态度,也有意识流一点的充满了抽象性的思维显示平时的积累与兴趣点。通过这样的操练,意外地发掘出我们潜意识里的内在特点或者是我们所关注的地方。这也是思维导图带给我们的surprise之一吧。

>>>>

思维导图工具推荐—Mind Manager

上网百了下思维导图的工具,便有了Mind Manager、XMind这样的几个选项,还有之前创见群里面果儿和毛毛童鞋都曾安利过的MindNode,但是考虑到一部分付费问题便从网上直接下载了MindManager(详见官网http://www.mindmanager.cc/,30天免费试用)。

优点:操作简便上手快,可插入图片和链接。

缺点:图标等示例库存很少,产品设计有局限性。

如图所示,先建立起核心主题位于中央后,即可开始随着自己全方位思维拓展开始建立一级、二级、三级主题(关键词)了。我围绕“思维导图”主题后联想到了起源、概念、应用、案例、影响、工具这6个一级主题,继而衍生出起源里的创始人、背景、时间,应用里的生活、学习、娱乐、教育、工作等数个二级主题,其中也不乏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关联线头来表示。如果真的是要写一篇深度文章的话,可以借此架构把每个主题再次深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牛”文。

思维导图写作之MindMap工具应用示例

“每一个内部业务讨论,如果有人来找我说我想做 XYZ,我会说‘ 给我个导图’”,据Fitzpatrick(DUOMENTIS-一家利用MindManager和Catalyst解决White Spacing、客户战略和产品开发问题的发明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所言,这种方式的众多好处之一是“每个人都开始360度思考,这对加快速度和理解投资回报很有必要,MindManager 理清了团队思绪,让每个人都成为战略家”。不仅仅是团队能够更好地追踪新想法和策略—对企业内部的创新也很必要—它保证了员工能有一个过程评估并实现自己的想法。

据Fitzpatrick所言,通过思维导图的相关实践,他的团队“聪明了3倍,速度快了10倍”,业务过程和产品中的创新如此有价值,“没有它,简直不能进行内部讨论”。

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赶快拿起手头的工具开启一轮新的思维之旅吧!

在领略了思维导图的魅力之后,创见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实践心得。

如何管理和配合团队成员的工作,有效的完成任务,做好项目进程的管理是整个模块三学习的重点。要做好项目管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项目”?一个通用的定义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目标要求的一次性任务。“项目”还有一系列的特征,比如明确的目标及客户、有限的生命周期、可以跨组织/团队合作、一次性、有时间/成本/质量的要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还总结了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这些理论知识确实可以给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参照框架,让我们不至于晕头转向。但单纯依赖理论知识是无法做好项目管理的,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能力。模块三几乎所有的任务都是小组作业,每个任务都可以看做是一场小型的项目管理实践,星星们轮流在不同的任务中担任组长,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体会如何做好一个项目。接下来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1st JOB二期星星秋实的部分学习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实践中都有哪些收获。如果大家也有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心得体会想要跟我们分享,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交流。

Part II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By 秋实)

模块三的第3个任务是对模块二营销方面的学习之后的实践操作,即买卖交易实践。我们小组三人,由于时间精力分配一一错开,开始现由荟爷担任组长,组织讨论了我们组要售卖的创见周边产品:C-shirt。

>>>>

过程回顾

售卖前期几乎都是由荟爷一人负责,拿到的两件样衣在印刷和面料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第一次销售的过程中,只有概念主打的C-shirt适用度不广,用户群只是对1st JOB内部成员的。在接手荟爷组长一职之后,在短期之内商量出第二套方案,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制定出了第二件基础款的C-shirt。但是缺少销售方案的计划以及团队成员之内信息不流通,导致第二次销售过程中我有点孤军奋战的情况。后期我们小组三人复盘一下全过程,以及制定了接下来的计划。9.24模块三线下活动的时候,叶子老师觉得我们的作品略微可惜。接下来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感触深的地方。

>>>>

沟通

作为组长的我要检讨,在和修格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之后,没有及时与荟爷进行沟通,在第二次销售前半个小时,荟爷才知道一些卖点的转变,直接导致荟爷在销售时没有能够帮上忙。还有小组讨论聊细节的时候,除了特别约了一次线下面对面交流之外,其他都是在微信上发消息或者微信电话。微信上的信息损耗率很高,而且在没有准备下的微信电话进行头脑风暴或是讨论,显得特别低效。即使是线下约出来把事情的细节处讲清楚也很费时费力。我们庆幸于像叶子老师说的那样“不要太依赖于一种沟通方式——微信”。然而欠缺的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我们并没有使用两种方式确保对方看到重要的信息。实现信息互通的即时性很重要,除了线下见面,还可以选择发邮件和打电话的方式去到达目的确保对方接收到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当然发邮件还要确认对方收到,有附件的情况下最好在微信里再发一遍,两种方式确保紧急事件不被遗漏。

>>>>

项目管理+时间管理

模块三任务1的作业就是UI图和项目时间管理表,在实际销售的应用中作业的不足之处便体现出来了。最开始没有放太多精力在作业上,在时间优先级上把它排得不高,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最后延期申请晚交作业的时候,也是被自己定的死线牵着鼻子走,明明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最后不得不划归到了重要又紧急的区域。正因为时间管理上的不足,“救火”事件太多、时间有限,从而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线下复盘时叶子老师也强调,重要不紧急的区域才是我们平常最需要重视的地方。所谓“今日事,今日毕”,只有在被截至时间催着赶着的时候,才深深体会到它的重要性。而1st JOB的作业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部分而已,更多重要不紧急事件还包括健康、人生规划、自我学习、情感联结等等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东西,这才是我们人生的重点。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实践交易的作业,如果能及时提升销售计划的优先级可能结果会好一点吧。

>>>>

后记

在线下活动之前,我们小组的人员线下见面复盘了一下我们销售的全过程。从想法、思路、视频、海报、营销方案、沟通和PM的责任等等方面进行讨论。我们最初是如何确定用户需求的?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别的组的作品销售量更高?我们和其他组的区别在哪里?一系列的问题在面对面的讨论中有了眉目和答案。

理论固然重要,而实践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很高兴有成为组长的机会和体验,尽管当时的我为作业头疼过,在实践上也有巨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从中能学到理论课学不到的东西,感谢修格和荟爷对我的包容与配合,感谢馒头们对我们的引导和鼓励。

编辑|毛毛

图片|水冰月、秋实、毛毛

校对|竹玉

排版|毛毛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