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见》年会线下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年会的后半程还在继续。线下活动的分享,讨论,对话,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参考,让我们把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继续深入下去,扩展开来。3月29日-4月13日期间,《创见》将继续播放第6集到第10集《创见-2017拾集》“真人秀”,并附上整理的线下版年会参与者与“主人公”的共鸣,敬请关注。
古月之井简介
所谓大叔一枚,自认内心仍旧孩童。热爱艺术、热爱电影,挚爱则是足球。于商业世界行走多年,内心时感孤独,也长存温暖,所以更追求精神的行走。相信圆融于这个时代,需吐故纳新、精彩拼搏;更需一脉相承、宁静致远。
A. 你与众不同的“跨越边界”的故事
A1:Boundary-Spanning Experience:
在过去1-2年的人生中,你经历过学业与事业,生活与家庭,人生志趣等方面比较大的“转变”吗?
尤其是实现某一种外在形式上的“跨界”经历,
比如,改换工作的行业,领域或城市,经历毕业、结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阶段,有了新的习惯、爱好或获得新的成长、成就等等。
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跨界故事”。
如,在这段“跨越边界”的经历中所遭遇到的人生不曾有过的挑战,困惑与纠结等等……
当然也包括独特的欢愉,感触与收获。
我本人其实是一个经历比较多元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比较跨界的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穿插于南北,两域性格兼而有之。
到目前为止的职业和事业历程,包含了外企、民企、创业等多个阶段,也是颇为跨越和折腾。
事业
跨界的次数太多,具体例子无法一一道来。但这其中倒是可以总结出几种比较典型的跨界冲突与改变,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1. 行业、专业领域跨越后可能产生的巨大落差和学习量(这只是跨界中阈值最浅、最容易解决的);
2. 内心一贯价值观与转变后周边人文环境的巨大冲突;
3. 人性。自己的人性、跨界过程中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人的人性。不断地发掘、深入、冲击,直到融合或者远离。
生活
三年前结婚,两年前有了儿子。
从一个不羁爱自由的浪子,到逐步理解婚姻内的价值观和哲学观,直至一个事无巨细、诚惶诚恐的菜鸟奶爸,更有面对那颗至纯灵魂时的思维重构以及精神再生。
一句话概括
跨界,一定是痛苦的。但经历之后,无论哪个方面的升华,都将是欢愉的。
A2:The Boundaries in Life and Self:
在你上述的跨界经历中,是否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边界?
如行业、职场,地域、人群之间的阻隔等等。
是否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边界?
如生活中被你分割的不同领域,包括家庭、工作、社群,你扮演的不同角色。
又是否看到了我们内心的边界?
比如,很难改变的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对人、对事某些方面的处理和沟通方式等等。
请你分享一下让你感触较深的曾经或正在面对的这些边界。
社会上的,自己生活中的,自己内心里的……
你是如何看待和跨越这些边界的?
你的跨界经历对你打开内心边界有什么重要影响?
你觉得自己在跨界过程中所打开的边界是什么?
还有哪些你看见的自己内心的边界是期待未来能继续打开的?
人在跨界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不同的新环境对标共存。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固式以及价值观一定是不同甚至冲突的。
举个我在跨界过程中曾经经常遇到的问题:
付出的信任总被各种辜负和打击,甚至是丑陋人性的恶意利用。我一度走向极端,认为世间一切概不可信。
后来我想通了——何为信任?信任就是在特定的思维框式内对于达到安全范畴域值的情形(或人)做出的正向积极回应。
所以信任本身没有错,出问题的是你的特定思维框式、出问题的是你还不够宽广深远的对于安全范畴的定义和洞察。
而这,就是又一次打开的内心边界。
B. 你对“打开边界” 的独特感悟
B2. Open the boundaries in our heart:
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客观身心状态与生活境遇不尽相同。
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模式,行为习惯,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也各具特色。
这也就同时意味着每个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自己内心的“边界”。
有时候我们想守护自己价值观“底线”,有时候我们希望改掉一些坏习惯。
这都需要看见或打开自己内心的边界。
关于“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其实跨越边界最痛苦的不是跨越这个行为以及这个行为过程中你所付出的努力,而是与自身的相处。
这就牵涉到道的层面: 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其实是一个认知本我的过程,以及我要去到哪里的问题。
你的精神长处是什么,你的精神短处是什么,你的精神底线又是什么。
所以,我目前对“界”的根本领悟是“律”。无律不谈界,无律不跨界。
律是你的精神纪律,律也是你的本我认知,律的更高层面则是你的超我管理。
当然,这只是我目前阶段对跨界的认知。也许到了下一个人生阶段,会有另一种更为不同的认知。谁知道呢,我很好奇。
年会现场Q&A——
Q1:能否举例一下自己最大的跨界的那个点,剖析跨界的原因和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选择跨界?
A:我特别同意安安说的,没有什么固定的点。有时候是一种冲动,有时会提前有一定的分析。
比如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觉得时间到了,你就去做,这是一种机遇点的选择。
动因方面来说,好奇心永远是人前进的最大原因。除了好奇心之外,我个人年轻时对财富权力的追求,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动因。
比如看到扎克伯格,或一些互联网的英雄等,认为自己也能够做到。
好奇心以及生活中的需求便是跨界的原因。
Q2:您是通过跨界的经历,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边界,有想过3-5年之后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么?
A:3-5年我确定的事情就是我的儿子比较折腾,第二关于我自身的话,我自身的状态我能够做一家公司。
之前的3家公司做了参与和主创,我想做一家完完全全的不需要很大的公司,自己有很强的成就感的公司,这是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
另外一个回答芷草,我的内心的渴望和人生理想是在45岁以后去戏剧学院考导演,个人非常喜欢电影,不管有没有人看,这是希望自己5年之后的事。
Q3:通过观察您上台的动作和坐姿,感觉您追求自由,难以被束缚,组建家庭的跨界因此会显得更困难,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感受?从甲方到丙方的过程,是否有一些帮助?
A:对于结婚的男人来说,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甲方到丙方的自由落体。
我是三年前结婚的,结婚也算比较晚的了。个人比较喜欢自由,想要更少的束缚。
正如前面几位嘉宾分享的那样,“本来是打算60岁做的事情,提前发生了也就发生了。”
我原来也认为我本来在40多结婚,发生即存在,你说这个幸运还是不幸呢?世界上万事都有两面性,很难给事情做定性。
但是既然你已经跨越到这一步,那这背后你肯定是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前面分享也提到:跨界时,你本人也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人格。如果你人格不够完善的话,你跨界也走不了太远。
婚姻也是跨界的过程,完善包括树立责任心,包括感性和理性的动因,使做事更有框架,逻辑和步骤。
在性格上的约束,那会让自己go further,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个人对家庭的奉献。在这个家庭中有没有孩子,状态也不一样。
无论你在跨界中还是在婚姻中,生活中总有些因素会改变自身。
年会参与者共鸣——
· 跨界的过程也是一个看见自己的过程;
· 见天、见地、见众生,最终见自己;
· 重要的不是边界本身,而是通过跨界看见自己;
2017创见年会速递
继2015年《创见》第一届年会“少有人走的路”与《创见》2016年第二届年会”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 之后,2017年第三届《创见》年会,我们依旧邀请了10位创见者们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本届年会的主题: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Open the Boundary)。
边界是我们用来分类这个世界和定义自我的重要元素,因为有了边界,我们才得以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区别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同时,因为边界的存在,我们也可能变得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愿意走出自己内心边界围绕的“舒适圈”。打开内心边界,与更多人交流,经历与体验新鲜事物,与不同的世界及多元的观念融通,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内在的活力和生命力。各种“跨越边界”的经历也成为我们打开内心边界的宝贵经验。
编辑 | 毛毛
图片 | 紫霞
校对 | 碔砆
排版 | 毛毛
—————-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