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平凡人生的失意与奋斗——【1st JOB】“星星”分享

竹子导言

星星们模块一任务3之一是与父母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照料者,诚挚地交流2个小时以上 ,了解关于“他/她”的人生道路与职业选择/发展轨迹中的重要事件与过程,思考长辈的这些经历可能会如何影响到现在的我们,尝试在访谈中找到与他/她/家族的内在连结或代际传递(哪部分他/她的人生与职业特质也是你所具有的,哪些会是明显不同的)。

母亲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养育者、引导者,对于塑造我们的人格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造就了她?她对人生的态度又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灵冲在与母亲的沟通过程中终于理解了母亲,看到了她们相似的不同的地方,对母亲对自己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我们不妨也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星创班三期星星灵冲

灵冲简介

灵冲,创见1stJOB三期星创班的星星。

大概是大二初的时候,他人的评价和优势测试都表明我是个“创新”的人。我当时没有在意。直到明白了这个世界是由少数而重要的规律而影响甚至以此为基础运行。基础科学积聚了人类巨大的智慧,其揭示的规律是迷人的。类似的原因和联系造成了我的“创新”。

我把探寻世界的内在运行规律作为一种爱,并希望去应用优化它们。我认为所谓的“创新”与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很相似。“冲”有融合的意思,有生长的活力。我很喜欢这个意义。灵冲,如果意味“美好的融合”是不是从某种角度解释了世界派生繁荣的奥秘?这令我兴奋不已。我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会不会1+1=3才是世界的真相?

前言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名人的传记

如果他们的人生可以称得上的是传奇或者故事

那么接下来你读到这篇访谈记录的时候

可能就要失望了

因为这个人实在普通得没有什么特点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特点

就是她的人生是失意的

但她从未因为失意的人生而停止与苍白的生命作斗争

我敬佩她、爱护她

这个普通人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一个县级市诸暨市犄角旮旯的一个自然村落里。我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在我印象里,村落三面环山,前面有一条不太宽的柏油路,至今依然没有公交车直达。好在浙江这个地方的人经商头脑还算不错,如今家家户户基本自备私家车。

但是母亲的家是老实巴交的务农家庭,外公外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粮食播种下去,收成还得看天意。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里,勤俭节约是生存下去的基础,而非道德层面提倡的美德。

灵冲度过童年的小乡村

母亲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时空里开始的。

母亲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过去的第3个年头,即1966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江南地区大灾荒,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小时候听外公说,那是家里根本要养不活人了,情况恶劣的时候得外出乞讨维持基本生活,以至于外婆当时在上海做保姆养活家里人。直到经济情况好转,回家后生下了我母亲和她的姐姐。

当时外公外婆和家里的成年人都在生产队务农。外公在生产队里种田,那时候每天只有两三角钱,日头要晒一整天。外婆在生产队种菜、萝卜、番薯。家里的日常伙食是青菜饭和萝卜丝饭,饭菜里都没有油。家里虽然养着猪,新年杀猪的时候,猪肉还要卖钱,也不能吃。家里的经济权都在外公手里,外公和外婆常常因为经济权而争吵。

母亲的童年和大多数农村孩子并无二致。

农村里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只能从扮人家和玩泥巴中取乐。小辰光(小时候)没有什么开不开心的,(很多事情)懂也不懂。伟松(我大舅的大儿子)要我们(我母亲和姨妈)带的,我记得8岁开始读书就开始带伟松,当是也没有什么感觉,家里人也没有的,(都去干活了)要谁来带?我不想带,跟你姨妈轮流带的。我其实不想带他,他要哭要闹,(我需要去哄他,顾不上学习)经常因此被老师打。读书的时候学语文和数学,那个时候喜欢数学,几何学得很好。考高中的时候就差了一两分,但是当是也没有意识,就没有再读下去。当是对家庭环境也没有想法,有本事就闯出去,一切要靠自己。靠爹娘也靠不住。

一切要靠自己。

有本事就闯出去。

这是我幼年听大人说得最多的,也是母亲家族发展繁衍过程中留下的最重要的价值观。

闯荡上海的帅气妈妈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过年,即使没有新衣服穿,新鞋总归还是有的穿的,外婆会亲自做一双新鞋给我们。最难过的事情是小时候家里人吵架、打进打出,小舅舅和外公打架,我去帮忙的时候,也挨打了。那是十多岁了。为了争夺家里的家私。外公外婆为了经济权也经常吵架。

读书还是很开心的,当时的教育很槽糕,也没有电灯要点蜡烛写作业。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想,只能混混日子。

跟兄弟姐妹的关系也平平谈谈,每个人都有生活,和二娘舅说话相对多一些。爹娘都不管我,书要读就读一句,做得不好经常会被打骂。最严重的一次被打的经历是把外婆的一件衣服弄掉了。外婆的那件衣服是从上海带回来的。生产队根据家里的劳动力来分配粮食,如果劳动力不足,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生产队田种的也不是很好。

由于没有考上高中,就直接做生活(干活)。

第一份工作是在邻村的服装厂里工作。干活的时候可以赚钱感觉还是很开心的,虽然钱都是上交给爹娘,但是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还是很开心的。服装厂做了2年之后,去种蚌了,因为种蚌工资比较高,有7块钱一天,还包吃包住。种蚌是要把蚌肉放进蚌壳中,培育珍珠的工作。这个时候家里相应联产承包制度来承包种田。种蚌种了3年,就去炒瓜子,一年之后由于生意不好回家。因为种蚌的工作,在湖北、宁波都呆过,第一次离开诸暨觉得外面没去过,感到很新鲜、开心。

开心的妈妈

当时对未来也没什么想法,觉得只要把钱赚到手就好了。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上海闵行打工,做了没多久就不干了。后来在南京路的商店里卖衣服。做了一年不到又回家了,老板柜台不做了就走了。但是感觉上海比诸暨好一点。

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开始给介绍对象。对方是大宣人,因为听其他人说他外面有女人,人品也不好,而且听家里人的话,但家里人又很自私,所以最后也没成功。后来也一直没有什么结婚的对象。

在上海,和你爸在南京路卖衣服认识,也是因为在大宣的老乡介绍。那个时候二十八九岁的样子。第一次看到你爸其实也没啥感觉,但是身边有很多人感觉他挺好的。那个时候他说他家里有房子的,(其实也没有房子),就约了几次谈谈天。我对他印象还好,他是开车的,觉得有房子也是一个可以结婚的对象。我也没接触几次,所以没有了解性格。我当时其实想要找一个可以过日子,老老实实的人。你爸那个时候把我带到他家里去,我看他有这么多房子也算是不错的。他把我带到他家里,在阁楼上,还带到他大姐姐家里,有几次亲密接触,后来就发现怀孕了。

那个时候发现怀孕已经很晚了,也没有结婚,他姐姐说不要这个小孩,我说那就给2万块钱,因为当时孩子已经很大了,已经6个月大了(但肉眼观察不是很明显,胎儿太小了),几时怀上的孕也不知道。再打掉可能有生命危险了。双方通过争执协商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了下来,这是我和他争执吵架的根源。我们是有孩子之后,快要生孩子了才去领的证。那时三十岁。

因为在上海没有人照顾,我就回诸暨养胎,在诸暨生了孩子。生小孩的时候由于有姐姐妈妈照顾,心情也比较平和,既然孩子已经在了,那就生下来吧。小孩在的时候,没有经济来源,觉得压力很大。养胎的时候也没想太多,觉得先生下来再说。在家里人的照顾帮忙下,生小孩还是比较顺利的。第一次打架是因为他觉得我不回应他,说又不好,不说又不好。生完小孩的3~4个月之后回来上海,由于双方吵架争执不断再次回到诸暨。其实生了孩子之后,关系一直不平不淡。当时去一次上海吵一次架,去一次上海吵一次架,对于婚姻已经不抱希望了。

全家福

后来就在诸暨长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十一年。在你外公支持下买了织布机,在家里织布。当时自己还有些钱。你外公对你是很喜欢的,别人的小孩一个都不抱的,就把你抱来抱去的,不论是晒谷还是干其他的活。我觉得婚姻的失败的原因主要出现在你爸是个没有家庭观、没有责任感的人。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瞎了眼,当时就应该不要。有一次我身体不好,你爸竟然叫我把孩子带到医院里去。

后来的事情我都见证了。

母亲后来换了很多工作,比如卖梨、打(珍珠)孔。后来考虑我的发展问题,毅然要求把我的户口从诸暨迁到上海,从此打开了我的人生新篇章。但是她成了孤苦无依的异乡人,遭受家暴的单亲妈妈,靠便利超市搬运工和钟点工的微薄收入和政府补助艰难度日。

只是为了成全我!

就像她受到的教导一样,希望我也能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

母亲认为我小时候并不像她,不是很听话。比较傻,看到吵架的时候就愣掉了。那时候多亏了外公外婆,接送我上下学。当时去托儿所的老师家里,去了就不想回来了,那时候要上托儿所需要300块钱一个月,我要去读就只能给我去读书了。

我脾气时好时坏,不听话,用钱太快。从来不主动打电话关心他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诗歌朗诵得好,平时喜欢参加这个活动另一个活动。不太记恨他人,事情过了就好了。

母亲的性格像外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极度节约,非常拼命地干活。在上海,由于没有真心可以交流聊天的人,经常感觉到非常孤单。

每一天都感到孤单。

自己没有房子,借别人的房子还是要吃苦的,要看别人脸色、受气。

她这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事情是婚姻。

最骄傲的一件事是生下了我。

她也希望我长长眼睛,不要走她的老路,生活的好一点。如果我像她一样,以后就要吃苦了。未来的生活做得动还是要做。如果有一天死了,希望葬在外婆家,还是请自己的亲人来。没有什么朋友可以请。

在访谈开始之前,我对母亲的人生已经是略有了解的。但是在结束访谈后,我对母亲的人生和她的抉择更为理解了。

青春伤怀的年纪,我非常怨恨我的母亲。

我当时认为她是个逆来顺受、没文化的底层懦弱的可怜人。她当时生我养我,就像养大一条狗,吃饱穿暖算数(作罢),就开始期待将来有一天可以享受养老的待遇。

所以我从来不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这是我和母亲很不一样的地方。

母亲是个听话老实的人,因此受人欺侮。而我个性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希望以此来武装自己变得强大。

但是有一点我遗传了母亲身上的一些品质。我们都经历了生活带来了波折,但是一直在努力适应环境、坚持解决问题、并乐观地憧憬着未来。

还有我们身上都有着纯粹的农民的血液,那是一种庄稼人对土地的朴素的品质。

我满怀感恩和敬佩的心情面对我的普通的平凡的母亲。

灵冲和妈妈

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拥有我们自己的房子,那是安全的幸福的家,让半生飘零的破碎的心驻进温暖的港湾。

我希望努力工作发挥自身价值,拥有幸福的婚姻,不断学习以获得智慧和保有纯粹的良善的心,追求目标实现梦想——通过商业分析(或者新信息技术)复兴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样,我的母亲会真正得因为生下我而骄傲而幸福。

——The End——

1st Job项目与星创班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4年推出了“以老带新”的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踏入社会的20-28岁年轻人(星星Star)“导学”(原则上18-35岁皆可),主要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结合。做好“自己的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星创班”是《创见》2017年“传承计划”导学项目继一期“星承班”和二期“星航班”之后的三期学员班级。一年的导学项目中,班级同学将逐渐平和人生心态,种下商业种子,慢慢形成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独立思考、自由灵魂、奔放思想之生命之种播撒在心灵之中。

“星创班”名字由来:“创字的延伸意有很多,比如开创、创造、创新、创痕等。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创痕来到1st JOB,虽然抹不掉它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但这都代表过去,我们依旧可以带着这些印记开创属于我们的新生活,去创造属于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这里我们遇见未来,而遇见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

编辑 | 竹子

图片 | 灵冲

校对 | 秋实

排版 | 竹子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