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导言
新晋星星们进入1st JOB的第一关便是模块一任务1的“阅读挑战”(《老子》、《庄子諵譁》、《了凡四训》和钱穆《湖上闲思路》的选段内容)。通过共同阅读,大家能看见彼此,聆听他人感悟,并懂得欣赏他人;同时,“在阅读中发现古典之美、哲学之美,激发经典阅读、哲学思辨的好奇心”也是小花老师设置这一任务的原意。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脍炙人口。庖丁,正如竹子下文所述的“有匠心的人”,亦使我想起罗振宇崇尚的“手艺人”。如若获此称,那必无当今社会的心浮气躁,专心致志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非尝试过多。道,便近在眼前。
阅读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上篇丸子有感而发,在阅读中明白了改变的必要和心静的力量,更加充满信心地去拥抱未来,而本篇竹子从为人、处事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切入,作为一名95后,已开始思考人心善与恶,处事尽与废,人生生和死。

竹子简介
我一直对自己的名字不是特别满意,林雨竹,一股浓浓的琼瑶味儿,我老爸当初给我取名字的时候肯定不是看的金庸,反正是完全没有我想要的潇洒和帅气。不过好在认识我的人不常直呼我的名字,除了母上大人发怒的时候。于是我幼儿园是小雨点,小学是竹子,中学是阿竹,大学变成了傻竹。
人家说名字跟灵魂有关,可能还有那么点儿道理。被叫多了竹子,我便有意无意地要给自己培养出一些竹子的特性,谦虚、坚韧、安静之类的。背背郑板桥的竹石,看看唐伯虎的墨竹,知道了竹子是世界上最高的草,还专门写了篇随笔赞颂竹子作为一介草本植物要与树木试比高的豪情。所以要说取名字,还是竹子吧。
前言
读了这么些天的名著,许许多多的思想异彩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虽然只是粗读,也有些许收获。我的主要思考大概是关于生活,做事和人生三个方面。
关于生活
关于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之道,其实我一直很多疑惑。《了凡四训》主要是劝人向善,我想拿福报来做胡萝卜劝人向善无论过程怎样,结果总是好的。现在不知道是为什么,总觉得人们的戾气越来越重,特别是网上的一些言论,让人疑心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曾经真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书中提出了记录自己每天善恶的方法,我就去实验了一下,结果真是惨不忍睹啊。虽然我常常后悔,但是有时候就是不能阻止心中的不好的念头冒出来,开始有点质疑是不是真的是人性本恶,特别是前几天还在看一本叫《人类砍头小史》书,把人性之恶撕开来看。不过我现在的观点是,其实善恶一直都在,行善就是我们一点点淡化自己恶的过程。在这几天的试验中,每做一件好事,就感觉心更开朗一点,戾气真的就少了一点。
佛家教导的对待别人的毁谤和挑衅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有点像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我特别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气,所以常常发一些势必会后悔的火,这里看完之后也反思了一下,觉得确实很多时候争执并没有什么意思,一定要说服别人更没有什么必要,这样戾气又少了一点。为人处世的学问太深,要做到游刃有余感觉很难。但是真诚和善良一定要一直保持下去,这样即便有时候糊涂一点,吃些亏,也未尝不是福气。
关于做事
我特别特别喜欢庖丁解牛里面的见解,虽然实际上那里是想讲养生。现在我们的社会比较浮躁,人们也急功近利,有匠心的人越来越少了。很佩服日本人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很多人能花一生的时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就专注做好一件事。中国不是没有,但是比以前少多了。我们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一直保持专注确实很难,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在周围。
钱穆先生在文章中也提到如今我们的心房容易被各种涌入的东西塞满,于是我们不能保持心里的敞亮,就容易迷失。庖丁解牛我高中学的时候就背了下来,觉得特别励志。做好一件事,实际上就是不停地去钻研,探究这件事的道理,直至做到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看似简单,要做到“恢恢乎气于游刃必有余地”的境界也需要全副精力去探究半生的时间,何况是其他事情呢。
就上大学的这段时间,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的志向也是换了又换,一会儿想去读研,一会儿想去咨询,最后要去审计,还计划着什么时候超越下自我去创个业。倒不是说有理想不好,但总感觉不对味儿。有个小伙伴的读书笔记也写到了人生不一定只能做一件事,现在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开发自己的潜力去尝试新东西呢,我觉得也非常对,只是有的时候一生可能也做不好一件事,太多的尝试,也许反而浪费了时间,失却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庄子諵譁》中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到最后一部分是说看见其他技术不好的也要满怀敬畏之心,不过我觉得那段应该是在写庖丁他自己有时候也会遇到难解的经脉交错的地方,费劲解开之后很有成就感。不过书中的解释确实有些道理,毕竟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于人生
实际我是被刷新了三观。很惭愧,我是一个特别贪生怕死的人,对于生死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人生的至理名言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曾经安慰自己,人虽然死了,可是组成人的物质还在,它们只是又融入了其它生命中去了,所以死亡也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我马上就被“那就不是我了啊”这样的想法带来的痛苦淹没了。
所以看了《了凡四训》之后,马上有种被拯救了的感觉,原来我的精神达到一个高度就能够超越生死了啊,简直要被忽悠入伙了。其实仔细一想,我还是不相信轮回的,或者说是持保留意见吧。但是我认为夭寿不二这个概念却值得深思,虽然后来净空法师可能为了方便易懂从轮回的角度来解释,说是因为人行善所以不怕来世遭遇苦难,但是我想实际可能并不是这个意思。前一段提到了不动心起念则无分别,这一句我就还没有彻底搞明白,不过总感觉有那么点意思在了。
事物的不同实际上关乎的是我们的看法,这话说起来很唯心,但仔细一想似乎我们确实常被念头左右,喜怒哀乐都是从心生出来的,而非事物本身的属性,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了念头,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就没有差别了,不知道这么理解可不可以。庄子说的就简单多了,“死乃生之必然,两者看似对立,然而是互相依存,所以是同一的,都是自然现象,而且薪尽火传,思想不会死亡,所以人虽死犹生。”关于人生的话题,其实说来不免老生常谈,关键还是看个人,没有什么统一的正确答案。读完了上面的这些观点,虽则我离看破生死还有不知几重十万八千里,但是总觉得最近想起这个问题来并没有先前那么惶恐了。一方面是冒出一些念头的时候就学着《了凡四训》中的讲解掐了它,一方面我自己天天说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把死亡当做是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就好受了一些。
如果没有了死,不就没有了生,那就变成行尸走肉了。除了生死,关于人生我觉得老子和庄子的其他一些观点我也很喜欢,总的来说就是道,方法是顺其自然。有小伙伴分享说这种无为的想法有些消极,但是我倒觉得很有道理。首先我觉得无为不是不作为,是不强求。而顺其自然也是指弄清楚道为何然后顺之。比方说一棵除了长在地上没有任何长处的树,那么它的道就是长在地上,顺其自然地越长越大,于是有一天也可能受人瞻仰,如果它为了要受人瞻仰非要去跟能被雕刻成像的好木头比,也许下场是变成柴火。
从前容易去盲目追求一些东西,从来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也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时候追求变成了徒劳往往就会怨天尤人,而不反思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真正原因。“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我很喜欢,可能是消极了点,但是相濡以沫的执着代价就是一生的痛苦的话,那么执着的意义在哪里呢?有时候顺势而为,反而能够发现另一种活法呢。
就我现在看到书而言,儒释道三家都混杂着出世入世和处世的道理,有些玄而又玄,有些就通俗易懂。这几天的读书学到了很多,同时发现要学的更多。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观点,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明了究竟要怎么去活。
1st Job项目与星创班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4年推出了“以老带新”的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踏入社会的20-28岁年轻人(星星Star)“导学”(原则上18-35岁皆可),主要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结合。做好“自己的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星创班”是《创见》2017年“传承计划”导学项目继一期“星承班”和二期“星航班”之后的三期学员班级。一年的导学项目中,班级同学将逐渐平和人生心态,种下商业种子,慢慢形成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独立思考、自由灵魂、奔放思想之生命之种播撒在心灵之中。
“星创班”名字由来:“创字的延伸意有很多,比如开创、创造、创新、创痕等。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创痕来到1st JOB,虽然抹不掉它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但这都代表过去,我们依旧可以带着这些印记开创属于我们的新生活,去创造属于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这里我们遇见未来,而遇见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
编辑 | 惜缘
图片 | 惜缘、竹子
校对 | 秋实
排版 | 惜缘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