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乡一年纪

2017年1月,我加入了百宝乡,百宝乡是创见大家庭下的business爱好者俱乐部,每期活动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以读书的方式探索未知的营销领域。2017年我们一共学习了7期与营销相关的主题,细读了7本书。

我很赞同Real在年终总结里的这句话,“读书没有门槛,却也不易坚持,更难的是在读书过程中有独立的思考、见解并将领会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

我在研究生阶段最深的感触是,国内对学生们的business awareness(商业分析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特别是对非商科学生,对于各种新闻事件和社会趋势,我们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并不多。


在mockinterview(案例模拟)中,外国同学们能对阿里和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滔滔不绝地各抒己见,向他们讨教经验:“看书听新闻呗” 。日常的充电真心不可小觑。在百宝乡的这一年里,读书笔记做了十几份, 付费社群,共享单车等去年的热门话题也和大家一个不落得一起讨论过。每次的线下讨论都很值得期待, 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能让人产生吸收到新知识的愉悦感。( 品牌也有原型?)



(部分读书笔记)

 ————————-

百宝乡能将大家吸引在一起,不仅是读书形式和营销主题,更因为其中每位成员的魅力。我喜欢百宝乡里的每一位, 喜欢听他们的见解, 喜欢和他们共事, 乡民们中有眼光独到的投资大师, 有逻辑清晰的产品经理,有阅人无数的HR, 每一次一起共事组织活动, 我都能看到自己作为职场小白和他们的差距。

百宝乡每一期有两位领读人,每期的领读人负责调动线上讨论的参与度, 并组织那一期的线下活动。 我在做领读人时,和祎果,Real,一只桃老师进行对接, 短短几次交流,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随手举几例:

1.  拜托别人帮忙要注意的事项

背景:第二期读书会时,我们邀请石头爷爷来给我们讲荣格的原型理论.

和石头爷爷沟通来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一开始的邀请非常“空”,只是简单提及了主题内容。而祎果的邀请,主题明确“品牌+心理”,邀请时候更是站在受邀者的角度考虑“以最方便二位的方式进行,不占用太多时间、以两位的意见为主”,更提供了阅读方式“这是本书目录的截图(方便对方,不用专门下载),选取部分章节,1-2小时足矣”。

在麻烦他人帮助时,要站在受邀者角度,缩小需要帮助的范围和具体步骤,给出建议,而不是说需要帮助却不明确告诉别人需要哪些帮助和如何帮助。

2.作为project leader,如何管理大家的行为和结果

背景:第二期书的内容有点冗长,担心乡民们看不完,于是我们几位领读人就是否要框定读书的章节,还是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读几章就读几章,进行了讨论。

为什么作为projectleader要给执行者和参与者划定范围而不是让大家自由发挥?是让参与执行的人从意识和行为层面都觉得这个事情简单化了,有利于行动结果。不论是领读人还是领导人, 都是要管理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3.  “民主不起来, 精英主义带”

背景:第二期线上讨论一开始大家的参与度并不高,一度想放弃,最后凭着祎果和一只桃老师的力挽狂澜,唤起了大家的热情。

project参与度不高时可别就轻易放弃了,发起人带着明确的目标往前跑,大伙儿也会抓紧脚步小步跟上了。 

———

当然在百宝乡的这一年,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朋友,以及很多很多的关心。

1.  去年七月,百宝乡前往位于南京的扇贝总部参观,那天晚上一起去了南京的酒吧一条街。大家收起了白天的理性,伴着歌声和酒,让情怀当道。豪斯大叔给每个人送上了话,当时我正苦恼于工科转商科的迷茫,豪斯和我说,以后看看一定都是linkingdots(连接点)啦。(南京行链接, <可爱的扇贝, 可爱的我们>)

 2.  九月我去英国前,百宝乡举行了一次送行会,我收到了一本相册,里面是每个人的照片和大家写给我的寄语,收到时非常的感动。这一年回来我一定好好做一次分享。 


刚加入创见,加入百宝乡时,我内心涌出个声音,可算找到组织了。百宝乡不是什么付费社群,不是100天速成班,这里有的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小火慢炖。2018年创见百宝乡欢迎更多的小伙伴加入,新的一年我们会尝试更有料的向未知世界的探索,(链接:二条,百宝乡2018模式) 。我始终相信有趣有思想的灵魂终将相遇。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