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每一年“年会”我们都相约在一起,探讨关于人生的话题,聊聊我们奔放的思考,遇见有趣的灵魂。
过去几年,我们分别讨论了:
– 独立的人格:那些少有人走的路 (2015创见年会主题)
– the U(Uncertainty) of life: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2016创见年会主题)
– 打开内心的“边界” (Open the Boundary) (2017年年会主题)
按照以往惯例,创见年会主题探讨也将分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3月25日的《创见》年会线下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年会的后半程还在继续。线下活动的分享、讨论、对话,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参考,让我们把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继续深入下去,扩展开来。3月26日-4月3日期间,《创见》将继续播放第6集到第10集《创见-2018拾集》“真人秀”。
每位年会参与者都分组加入到针对本次主题特别设计的互动讨论中。通过小组分享与互动,嘉宾提问等,对“留白”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我们也将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选取部分现场参与者的感悟以及他们对“留白”主题的分享,敬请关注。”
张弛:将近10年互联网营销的工作历程,曾转战新加坡三年,回国后开始做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品牌和项目。热爱自然间的旅行,热爱一切原生态的事物。 此生梦想:望人如其名。
1
你会如何形容(比喻)自己平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请描述一下你所从事的领域(或跨领域)及目前生活的状态。基于这样人生事业背景,你平时每天的生活状态是如何的?可以打个比喻嘛?你感觉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你在自己主动的选择,还是(部分)被动遇到的呢?这样的生活状态最让你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呢?这个生活状态中,最大的幸福感来源自哪里?
其实这几年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唯一没变的是,我仍然是个工作狂。
如果你们有时间,我想把故事从头说起。我是(我认为是)最早一批加入互联网大潮的工作者,从当时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足鼎立的时代开始,我就在互联网广告行业打拼。“广告人加班”的传统加之互联网日新月异的行业属性,我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几乎是同龄人的两倍,每天的工作正常都是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加之,深入我血液的摩羯工作狂的特质,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本人快速地从一个皮肤像剥了壳的鸡蛋一般水灵的少女变成了满脸青春痘还带压力胖的“章阿姨”(当然叫我章阿姨的初衷是我爱打抱不平,总喜欢帮人出头)。我不以为然,因为我很享受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和新事物的出现,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年轻有为”的成就感。
我第一次感觉到“事情不对”的时刻是,那天在我服务的客户香奈儿恒隆办公室开会,做他们第一次每月竞品分析。为了这个“第一次”整个团队三天通宵达旦的准备,我是互联网组唯一一个要在会议中发言的人,三天可能才睡了不到十小时,头昏脑胀,人却莫名的亢奋,心跳很快。想到以后每个月都有一次这样的会议,我严重担心我会不会英年早逝。那是一个一整天的会议,中午没有和同事客户一起午餐,25岁的我,带着一脸浮油的妆,穿着一身黑,蹬着个高跟鞋,蹭蹭蹭义无反顾的跑到了楼下Club Med的办公室,没有填写任何申请表,我就在前台说,我要找hr,我要面试。
当时Club Med正在招募巴厘岛度假村的GO (GENTIL ORGANISATEUR,“和善的组织者”或“亲切的东道主” Club Med特有的工种,他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个个精通两门以上语言,并拥有一技之长,以热情和高速质的服务著称。世界上任何一国游客都可以在Club Med得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的帮助) 当时正好有另两个姑娘一起面试,他们都打扮得特别青春活力,当面试官问我们为什么要来面试GO这个职位,两个姑娘滔滔不绝叙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并“刚刚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想要换一个环境重新认识自己”,而我只说了一句话“再继续像现在这样工作下去,我可能会英年早逝。”当时我是一时冲动,GO的工作意味着要在巴厘岛呆上一年,工资虽然很低,但每天都在阳光海滩,和客人一起聊天吃吃喝喝玩玩。不知是不是出于对我的同情……两周后我竟然接到电话说我被录取了!巴厘岛Club Med总裁助理!就此,这个消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通往新世界。中间的过程就省略了,最终我是没有去Club Med, 嫌工资太低。当时我所在的公司迅速向我伸出橄榄枝,给了一个又能享受阳光海滩又能有个好工资的机会,我去了新加坡亚太区办公室。
那三年的新加坡,我的生活就是“周中泡仔,周末泡海” , 同时也为我现在做的事业埋下了种子。几乎每周末,我都在新加坡周边的东南亚城市和海岛旅行,我开始接触到了一种旅行叫做“wellness retreat”翻译中文就是养生静修,不是老年人的夕阳红养生旅行哦。通常会是一群各个国家的“工作狂们”在周末带着简单的行李,跑到离城市很远的海边、山里、森林里,每日冥想、瑜伽、户外运动,吃健康漂亮的食物,一群很正能量的陌生人一起聊天,朝夕相处,看山川河海。大家通常都冲着“调整平时不健康、高压力的生活节奏”来到这里。一个周末,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胃口也变好了,每天都很有活力,心情也格外舒畅,没有安排的时间里,就看书,或者发呆,literally发呆,因为大自然太美了,美得让你无暇顾及别的琐事,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少看手机,很少想和外界联系。像是过着理想中的山居岁月,物质欲望都减到了最低。
那三年在新加坡,我参加了好几次retreat,有巴厘岛瑜伽,有普吉岛潜水,有斯里兰卡禅修和徒步。那几年的旅行至今都是我最深刻的记忆,我记住的不一定是风景,却是处在那时风景中的我和我的感悟。我开始有些变化,好像看清了一些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也好像开始对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有所选择,听从内心。
到今天,我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这种旅行带给了中国人。这旅行可以归纳为“专注疗愈身心的旅行产品”,将身体疗愈(包括以理疗康复为基础的瑜伽和普拉提,和食物疗愈)、精神疗愈(冥想,芳香疗法,环境疗法)全部结合在了旅行过程中。为什么是在旅行中呢?因为不离开你的生活,就永远无法做到彻底地放下。这里的“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它就是今天主题所说的“留白”,留白的最终意义,是为了更充实。
近两年我都处于一种创业状态,虽说做着一份美好的事业,为都市人寻找身心放松、回归自然的空间和机会,而背后的执行却让我心力交瘁。或者说,我做的就是为别人创造留白空间的事,我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却拥挤不堪。这有些讽刺的。
从工作量来看,并没有比以前减少很多, 压力却大了太多,创业的压力,和创业过程中的艰辛,要放下骄傲,要改变工作方式,要承担后果,要接受失败。这是我每天都需要自我调整的地方,所幸我对这些都有心理准备,只是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每月还不至于揭不开锅,我还做了一份兼职的工作,这势必又将本应休息的时间变成了工作时间。
有时候我会逃避,像鸵鸟一样藏起来,好像若无其事,却是因为不敢面对。事情推进困难的时候,我会产生惰性,什么都不想做,消极的情绪时不时都会冒头。这可能是我现阶段生命中很大的挑战,如何去调整心态和精神状况。
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工作关系,每天都在挖掘帮助身心健康的方法,我也开始慢慢获取了很多知识,并且将专业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了更适合自己或者身边很多朋友的生活方式。我也身体力行,有规律地运动,科学认真地挑选放进嘴里的食物,将自己的体会写在公众号上或告诉身边人 。这是我感恩的,感恩自己选择了一个事业,即使目前没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福利了自己影响了亲人和朋友。
2
你最焦虑与心思烦躁的生活场景或状态是?
你曾经经历过(或现在还在经历)的让你最焦虑与心思烦躁的生活场景或状态是什么 (或者说有哪些)?你觉得为什么我们常常会陷入烦忧而无法“停下来”呢?我们经常会把生活塞得满满的,是因为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生活中最大的“不安”来自哪里?又会去向何方呢?
我几乎每天的生活状态就像过山车一般,早上醒来,睁开眼脑子里就开始蹦出各种想法,有时候会很兴奋,觉得好多事情可以做,方向很明确;有时候会很焦虑,看到前方困难重重,资金、渠道、资源,手上一个都没有,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 现在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我和我的团队有没有能力执行?我适合创业吗?我的性格弱势会不会是绊脚石?
很多问题我找不到解决方式,各种怀疑,各种自我否定。坐进办公室,打开电脑,不知道从哪件事开始做起,觉得有100件事情要做,无从下手,只能呆坐在那里。很多时候,“停不下来”的不是身体行动,而是心和大脑,在迷失的时候,自我否定的时候,无从下手的时候,什么事都没做是因为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这种“不安”感像是渗透到血液中,赶也赶不走。我时常会和我搭档说,我有种说不出的“焦虑”,不想说,不想面对,堵在心里很想吐又吐不出来。这应该是创业的人每天都在经历的吧。
3
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给自己“留白”呢?
“留白”两个字对你的人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能说说你直观的感受嘛?你会经常给自己的人生“留白”嘛?(比如“间隔年”,一个人的旅行,运动,内观冥想打坐打太极,又比如一些兴趣爱好等等)。请举例分享你最近1-2年里感觉让自己最开心的一次“留白”或一种“留白”方式嘛? 这段人生中的“留白”给你最大的启示与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来看看我的名字“张弛”-一张一弛。我绝对相信那偶尔的“一弛”是为了让我从死胡同的僵局里释放出来,帮助我看清一些事情,这里所说的“事情”并不是我的事业, 而是去回看我的初心,去感觉我正在做的事情是我想要做的吗?我这里用的是“感觉”,不是“分析”和“思考”。 留白对于我的意义是找回感觉,找回直觉。
这里插一句,我其实很相信“吸引力法则”,我对此的理解是 - 如果我的直觉是方向a,意味着内心坚信它是我要去的地方,我的身体行动就会不自觉的往方向a走,不用大脑指挥,我的一言一行也会不自觉地帮助我推向那个方向,散发出的气场会让身边人和事也前来帮助我,然后我可能就成功咯!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并不是说你躺在床上做白日梦。那么留白,就是成就“吸引力法则”的第一步,找回直觉,找回自己当初想要去的方向。
于是我改变我的生活,强制我“留白”。 目前为止对我最有效的方法是瑜伽。这里简单说几句瑜伽,瑜伽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帮你找回对身体每一个细微部分的意识,瑜伽动作没有一个使用蛮力的,而是用巧劲,所谓巧劲,就是可能会用到很多你以前从来没感知过的肌肉群,比如说颈椎旁边的肌肉,肩胛骨内侧的肌肉等等。瑜伽会帮你感觉到那块肌肉的存在,并且激活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瑜伽的习练就是我需要“留白”的初心。
我每天再忙,我到了五点半一定会关电脑离开办公室去上六点的瑜伽,雷打不动。如果今天因为别的不可控原因而错过这节课,我会很生气很失落。这种所谓的自律已经不是大脑的指令,而是身体和精神的需求。我会把每天18-20点的时间作为一天最重要的自我时间,所有的工作可以推到20点以后再继续。我很开心自己养成了这个习惯,上瘾了。
同时,每个月的养生旅行我也一定会至少亲自参加一次,带着别人寻找生活的“留白”的同时,让自己也沉浸于其中。我相信,只有我能够真正享受于此,我才可将这个“留白”的产品做得更完美。
4
关于“给人生留白”的倡议?
“从前慢,如今满”,世界各个角落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安”的阴霾,还有各种我们给自己不断制造的“焦虑”。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无奈”,独立的思想被时时刻刻“过载的信息”淹没。今天,如果你还能定期的自主去选择一份“留白”的时光,是人生中一份别样的幸福。关于“给人生留白”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
早上起床后5分钟的冥想
-
晚上6点以后下班的瑜伽
当我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看着那片夕阳的时候,我放下了新加坡工作时积攒了三天的闷气。对于这片海,我是那么的渺小啊,而我心中的不快更是用放大镜都找不到,为什么还要为那样的小事忧愁呢?
后来,再次面对焦虑不安的时候,我会保持身心平衡,让gut feeling醒来。一起床,给自己留5分钟冥想。我开始改抹椰子油,亲近自然,当全身涂满椰子油时,感觉自己每天都身处在热带,就好像是一只椰子,一只行走的椰子。
一周一次的低温烹饪素食沙拉,让我感觉到食物本来的味道;每天的瑜伽,舒展自己的肢体和肌肉,给自己固定的留白时间,我会觉得30岁的自己比18岁美太多。
2018年拾集-延伸阅读:
图文 | 张弛
编辑 | 可栖
排版 | 可栖
校对 | 可栖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