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每一年“年会”我们都相约在一起,探讨关于人生的话题,聊聊我们奔放的思考,遇见有趣的灵魂。
过去几年,我们分别讨论了:
– 独立的人格:那些少有人走的路 (2015创见年会主题)
– the U(Uncertainty) of life: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2016创见年会主题)
– 打开内心的“边界” (Open the Boundary) (2017年年会主题)
按照以往惯例,创见年会主题探讨也将分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3月25日的《创见》年会线下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年会的后半程还在继续。线下活动的分享、讨论、对话,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参考,让我们把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继续深入下去,扩展开来。3月26日-4月3日期间,《创见》将继续播放第6集到第10集《创见-2018拾集》“真人秀”。
每位年会参与者都分组加入到针对本次主题特别设计的互动讨论中。通过小组分享与互动,嘉宾提问等,对“留白”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我们也将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选取部分现场参与者的感悟以及他们对“留白”主题的分享,敬请关注。”
任大侠,从小被认知为乖乖女和学霸。然而事情并不简单,她实则是一位敢于追求自己想法和人生选择的叛逆青年。她有一股敢于追求和打破砂锅的神气,就算偶尔垂头丧气几天,又很容易被激发鸡血重头再来。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Tha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来自丘吉尔的这段话,经常能激励到她。现阶段的目标,是希望能带领团队,从商业诉求和公益情怀之间找到共赢点。
任大侠:这是我初中开始就一直沿用到了大学毕业的外号。大侠,意味着风风火火,喜欢仗义执言和见义勇为。高中时期,我在街头一个十字路口揭发一个小偷,并在小偷的团伙都过来并向我示威了的情况下依然不输气势,坚持怒怼。觉得自己很不愧于这个大侠称号了。
1
你会如何形容(比喻)自己平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请描述一下你所从事的领域(或跨领域)及目前生活的状态。基于这样人生事业背景,你平时每天的生活状态是如何的?可以打个比喻嘛?你感觉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你在自己主动的选择,还是(部分)被动遇到的呢?这样的生活状态最让你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呢?这个生活状态中,最大的幸福感来源自哪里?
现在我每天的生活状态就像是24小时待命随时响应的战斗机。这种状态是不得已的自我调整,因为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已经消失了, 工作中的客户和同事们需要你能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和解决问题,生活上的孩子、父母和伴侣也期待你能给予最优先的关爱和沟通,还得给自己留有一些单独的时间去较为长期地思考工作、未来家庭和教育的选择,所以根本没办法拖延,及时响应和绝不拖延成为了我的工作准则,能当天完成的工作和家庭回应绝对不拖到第二天。
这样的状态让我最满意的是: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抱有开放的心态和积极果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看似按部就班,但是我能踏实地感觉到工作上我们不断尝试创新的新鲜感。这样的状态不满意的是: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密,能挤出整块一些的时间也都在考虑工作上的整体创新和突破、安排孩子教育上的投入规划。留给自己和先生的时间几乎没有,感觉生活实在是太现实,缺乏了想象力和浪漫。
在这个状态下,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工作上一个个创新思路从想法变为落地项目;生活中家庭的和谐以及孩子每个阶段的进步。
2
你最焦虑与心思烦躁的生活场景或状态是?
你曾经经历过(或现在还在经历)的让你最焦虑与心思烦躁的生活场景或状态是什么 (或者说有哪些)?你觉得为什么我们常常会陷入烦忧而无法“停下来”呢?我们经常会把生活塞得满满的,是因为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生活中最大的“不安”来自哪里?又会去向何方呢?
最近我非常焦虑的是,曾经的公益化理想,在面对来自企业的越来越商业化的诉求时,很难找到完美的解决路径和突破创新方法。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会变得很焦急,很有挫败感。我焦虑的时候,整个团队的人都会觉察到,我也装不出来坦然自若的样子,那么就很容易影响士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之后,我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去尝试创新、尽全力,就无愧于心。经常给自己打打气,也就逐步走出了焦虑。丘吉尔有一句话: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Tha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把生活填的满满的人通常都对自己有高要求,上进心足,都在追求这种“超强行动力”的获得感,去抵御焦虑的感觉。对我来说,填满日程表就是在抵御焦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刻在变的市场环境,我随时迸发出来的念头,如果不能马上去验证一下,焦虑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会时刻在担心: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机会?我明天还能不能继续对于这个念头有冲动和热情?这种对于可能会失去什么的“不安”迫使我希望能马上行动,从而日程很满。
对我来讲,工作中最大的不安来自于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前几年的感受不明显,甚至非常自信,觉得自己一定都能解决好这些疑难杂症。但是这几年的市场变化之快,问题之复杂,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来自于其他行业对于公益行业的跨界竞争,经常让我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我觉得这是成熟的表现,更能周全地考虑问题,随时抱有危机感,也不会轻易拍脑袋解决问题了。生活中最大的不安来自于: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不敢确定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投入是否因材施教。我非常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刷题和应试教育,但有的时候,自己不够坚定,容易犹豫并受到周围父母的影响。教育孩子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并逐步理清思路的过程,经常和优秀的父母交流,听取别人的经验和思想,能够看到教育的本质,是帮我减轻焦虑的最佳方法。
3
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给自己“留白”呢?
“留白”两个字对你的人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能说说你直观的感受嘛?你会经常给自己的人生“留白”嘛?(比如“间隔年”,一个人的旅行,运动,内观冥想打坐打太极,又比如一些兴趣爱好等等)。请举例分享你最近1-2年里感觉让自己最开心的一次“留白”或一种“留白”方式嘛? 这段人生中的“留白”给你最大的启示与收获是什么?
对我而言,竟然有点儿害怕去面对“留白”,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有这个时间给我,我究竟会去做什么。已经习惯了忙碌、排时间表和订目标规划,好像一切和我目标不相关的“留白”,都失去了兴趣。每年大概2次的旅行,在过去,是我自己的“留白”时间,现在变成了“亲子家庭”时间,我也乐在其中。最近的一些留白时间,大概就是和老公一起去江边散步吧,一边走,一边聊聊工作、未来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疏解一下压力。这么一想,真的自己不习惯单独的“留白”方式了,更愿意的是:找到一些话题,有针对性地讨论并相互激荡新的想法;或者出去旅游,和孩子、老公一起去发现自己不熟悉的历史、建筑、自然;或者和孩子一起阅读,以新的视角来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4
关于“给人生留白”的倡议?
“从前慢,如今满”,世界各个角落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安”的阴霾,还有各种我们给自己不断制造的“焦虑”。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无奈”,独立的思想被时时刻刻“过载的信息”淹没。今天,如果你还能定期的自主去选择一份“留白”的时光,是人生中一份别样的幸福。关于“给人生留白”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过载的信息”反而给了我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条件。之前没有互联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局限的,思维也容易固化;有了互联网和充分的信息,我们在获得了这么多信息后,自己需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是很大的进步。我们不应该畏惧过载的信息,而是需要驾驭的方法。
对于“留白”,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周末和休假时间也基本上安排得满满,这种做事儿的感觉给我安全感。但并不代表我缺乏思考,每件事儿我会反思和总结,从经验的得失中学习。
2018年拾集-延伸阅读:
图文 | 任大侠
编辑 | 可栖
排版 | 可栖
校对 | 可栖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