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宝乡导言
◆
2018年,百宝乡开启了企业传记的阅读,更专注于企业从0到1,乃至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从创始人个人的成长到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策略,遭遇的困难,参与阅读的百宝乡乡民结合自身兴趣或者擅长的角度进行解读,因此也激发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上一期我们读完了《鞋狗》,耐克从一家鞋子代理商开始到逐渐树立自身的品牌,并进行多元化发展成为体育用品商业巨头,本期的皮克斯在面临商业的拐点时,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自身多元化的发展,在迪士尼收购皮克斯背后,也有着艰难前进的多次谈判和皮克斯保持独特文化的“附加条件”。
皮克斯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大部分观众是通过这家公司的作品来了解,《玩具总动员》系列、《虫虫危机》、《机器人瓦力》、《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等19部长片几乎无一败绩,获得了口碑和全球票房的双赢,讲述诙谐幽默、不落俗套同时又涉及意义深远、让人感同身受的话题,皮克斯的动画一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而皮克斯本身可以说是一个超强的创意孵化器,这一期期待和大家一起去发现皮克斯的核心驱动力和让创意长青的秘诀。
芷草简介:创见1stJOB骨灰级学员,上海某校青椒一枚,对美术学、设计学有点想法。
正文:
对皮克斯的认识是从《寻梦环游记》开始的,但皮克斯的作品如《海底总动员》等是从小看到大的影片。作为艺术从业者,对本书的总体印象和观感如下:
本文可以分为5个部分
1、皮克斯–人的理解
2、皮克斯–文创产业
3、结合工作–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4、公司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
皮克斯–人的理解
【个人-信仰】
1.诚、反省与傲。作者倡导公司中的诚,辅以反省的方法使公司形成了“坦诚”、“复盘”的文化。做企业、做人最怕地就是“端着”,也就是“傲”。但凡有才华的人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多半因为此。
《玩具总动员》
2.面对失败。以前上学的时候听徐小平的一个演讲说,他最喜欢投创业有过两次失败经验的人。其一,因为失败两次该犯的错也犯得差不多了;其二,还敢第三次创证明骨子里就是创业的血液。面对失败的态度,也是面对创业态度,个人感觉就是面对人生的态度。如果你把创业看作是一件事,那失败的打击对你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你把一生看作是一次创业(创见所倡导的),那失败对你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坎坷。没什么大不了。当然风险控制和资金投入也是需要规划好的,要让自己能够输得起。我总想着创业,但每当我真正要落实的时候发现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直到前不久小花老师一番话点醒了我:能不能在创业前做一些准备?比如理一理思路;把产品设计起来、打磨起来;商业报告看起来、行业了解起来?没错,这确实是我们普通人的思维限制。从未动态地看一件事情;或者说没有整体地看到一件事情。
3.拥抱不确定。我记得创见有一年的年会叫“走出舒适圈”(不是年会可能是一次活动)。当时并未深刻理解到“为何要走出舒适圈”,只觉得多学点总归是好事。现在慢慢才发现,走出舒适圈至少有两个条件或者说是必备能力:第一,人格独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有定见”);第二,至少有一项强项。如果没有这两项东西,就连心理的“舒适圈”都很可能难以跨越。以皮克斯为代表的创业公司(包括很多中小企业或者大企业创业初期)都是对不确定拥抱的守护者。
皮克斯短片动画《鹬》(yù)
【群体-合作】
1.合作是作者伴随整本书一直所面临的问题,从29岁博士毕业开始与助手合作,再到后来与乔布斯合作(公司从0到10),再到与迪士尼合作(10到100)。合作一直是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也皮克斯一直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每个人都是单独个体,十个人、一百人想要同船共度是何等艰难,更何况是创意公司。书中给予了很多方法,个人对“坦诚”的理解深刻。比如皮克斯采用共同对作品提建议方式,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尝试着理解他人的思维。这种共情力也使得皮克斯公司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乔布斯勒令其上市时)。
2.面临生活中的乔布斯式领导,我们如何应对?书中有个很大的亮点是乔布斯的“参与”。可以从旁人眼中看乔布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专横、暴力、傲慢,而又敏锐、全局、前瞻。于人,确实让人都很难以理解;于公司,公司未来主要靠他判断。另外,皮克斯最初跟Disney的合作也是这样。自始至终,皮克斯自身产品的强大是能够保持与不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基础。另外,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会是皮克斯,而极少数人是乔布斯。作为企业整体而言,都是需要的。
《玩具总动员3》片尾致谢乔布斯
皮克斯-文创产业
皮克斯是文创行业里的经典案例。国内近几年文创行业发展迅猛,但是能赚钱的屈指可数。皮克斯以内容和画面为上,坚持讲好“故事”,比如前段时间热映的《寻梦环游记》。皮克斯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书中看来有仨:
①产品做到极致。(有乔布斯在的地方估计都这样)
②皮克斯、乔布斯、迪斯尼。“三斯”的相互借力。
③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的判断和眼光。(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乔布斯)
相反,国内文创产业发展不理想的原因:
①产品重复性大,大同小异,创意不够。就拿某博物院的文创来说,很多设计都是copy文创产品做得好的相关单位的。另外,一些文青开的文艺书店、手工皮具店也都大同小异,产品差异化不大。
②文创行业从业者的跨界背景不足。国内文创行业从业者大多是艺术、设计等行业出身,可能是太过于关注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对企业经营的管理。
③个人认为跨界有利于格局的塑造,跨界不足,格局不够,对公司整体和行业整体甚至是经济形势、政策没有研判,自然难以做成。
(个人观察的思考观点,无数据支撑。)
结合工作-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皮克斯的创新在于计算机与艺术的跨界,形成了以计算机为基座的公司大厦,成就了美国的动漫设计。皮克斯的成功对设计教学的反思:
①重视计算机、技术。设计界目前从传统设计(农业,如苗绣)→现代设计(工业,如广告设计)→创新设计(信息,如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设计需要重建在计算机学科基础上才能发展。皮克斯如此,风靡全球的新媒体艺术公司“Teamlab”更是如此。(只是书中提及部分不多,略为遗憾)
舞动艺术展&未来游乐园
②重视内容。我们的设计抄得太多,有内涵的太少。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设计通常只教技术不教人文。皮克斯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好。比如《寻梦环游记》中的主旨:人的死亡有三次——大脑的死亡、社会意义的死亡、没有任何人记得你的死亡。反观的是当下社会中的我们,每天为工作、为生活忙忙忙,而作为生命的“人”,我们的家人是不是一直被我们忽视着?这是技术无法达到的层面。这也是每部动画片能够高举豆瓣榜前的原因吧!对于我而言,就是把艺术史、文化史的知识更多的传递给我的学生。此外,近年来国内企业培训广泛流行的Storytelling,与此类似。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价值观的营销才是能触碰到灵魂的营销。
公司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
其实公司创业史让我总有鸡血文的感觉。一方面都是成功的公司,俗话说: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百宝乡的前一本书《鞋狗》也好,本书《创新公司》也好,其实都是写的成功公司的成长路径。包括得到订阅专栏还有讲的世界成功的科技公司的成长。通常他们的写作逻辑也类似: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得一群满怀梦想的年轻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经历了一番多么不平凡的故事之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公司形象。看完后当时觉得一时兴起,冷静下来其实能记住的寥寥。再加上快餐文化,书本翻译水准还有待提高,更使得看类似书籍有几分浮躁之意。我个人也在反思用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些书籍:
第一,书本自身呈现的内容,读懂、类比。比如我们可以跟上一次的《鞋狗》类比。
第二,如果我是这家创业者,我会怎么做。这个方法具有实用主义的特点,对于创业者十分管用,对读书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第三,如书中所说要“认清暗藏势力”,尝试建立自己对书中提及公司的认知模型。比如用一个思维导图画出公司的产品内容、公司架构。我记得创见1stJOB一期星星VN曾经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就用思维导图把微信全部拆了一次。当然,这种方法对时间要求高,但也是最能吃透书中公司的方法。
第四,形成自己的哲学观。每个人的成长就是自我哲学观的养成过程,不能用好与坏评判。就跟人的优点一样,在某个时候看是优点,某个时候看又是弱项。因此,要善于把书中的观点总结下来,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观点选择性忽略;令你新奇的观点重点记下;与你价值观相左的观点,牢牢记住,因为这是填补你全局认识的观点。虽然你可能不认可,但在创业的时候确实对事情本身是有利的。综合书本观点,在你的价值体系中尝试加入这些观点,形成你对创业、对世界的认识。
附:
【全书目录】
第一部分皮克斯启航
第1章华特·迪士尼与爱因斯坦
第2章皮克斯诞生
第3章有了目标,才有一切
第4章锤炼企业个性
第二部分营造创新文化
第5章诚信与坦诚
第6章恐惧与失败
第7章饥饿的野兽与丑陋的婴儿
第8章变化是必然,也是机会
第9章认清“暗藏势力”
第三部分创新之路永不停止
第10章保持开放心态
第11章未来等你创造
第四部分不断验证,不断提升
第12章新的挑战
第13章点评日
参与百宝乡读书沙龙活动:
【百宝乡读书会沙龙】招募ing:3D动画起航,皮克斯的壮大和归宿
百宝乡乡民读书笔记:
编辑 | 竹玉
图片 | 网络
校对 | 芷草
排版 | 竹玉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