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导言
不知不觉,1st JOB 已经到第四期了!新晋星星们进入1st JOB 的第一关便是模块一任务1的“阅读挑战”(《老子》、《庄子諵譁》、《了凡四训》和钱穆《湖上闲思路》的选段内容)。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浏览他人的读书笔记,积极互动,共同思考,懂得欣赏他人;在阅读中发现古典之美、哲学之美,激发我们经典阅读、哲学思辨的好奇心。这一次,让阿拉丁同学带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吧~
阿拉丁简介
大家好,我是阿拉丁,取阿拉丁的名字是因为宁波这个城市,阿拉在宁波方言是我的意思,丁是我的姓氏。第一次来宁波这个城市的时候,遇到一位很热情的市民帮忙指路,被宁波人的热情和善意打动了,所以取名叫阿拉丁。
在导学项目的评估中,智识和传承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我目前比较弱的,我想在这两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专业项目策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想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我是公益人,也是一位项目执行人,希望自己的微薄经验能在我们的团队中发挥一点光热。谢谢大家,很高兴认识你们!
前言
十天阅读四本书,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掌握中国哲学和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精髓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每次打卡同学们都非常的认真,群里活跃的交流气氛不仅打开了大家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动力。感谢馒头和助教组的学姐学长们。
模块一的读后感我打算分成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分享我如何学习,(第二部分)分享在本次共学中我的小收获。
我是怎么学习新知识的
1.寻找辅助教材
第一天收到创见第一模块任务的时候我是惶恐的,庄子、老子、了凡四训、钱穆…都不在我关注的知识圈内,很担心自己学不进去也做不好这一模块的任务。比如,读钱穆先生的《湖上闲思录》时,花了一天的时间收获却非常的少。
自知对于中国哲学史知识的缺乏,没有做好基础的积累,很难有自己的收获和输出,于是先放下任务里的书单,寻找更加浅显易懂的书籍,作为辅助书籍中阅读了南怀瑾先生的《南怀瑾选集第五卷》。在该书中,我了解了道教发展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文和自然的共存产生了道,古时道用来辅助生产生活,后作为政治和教育的手段,再到现在人们将他用以修身。结合中国的历史来理解“道”,就变得轻松易懂了。
作为辅助书籍的第二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籍是冯友兰先生在给美国人上课时使用的讲稿,如果他讲的“道”连外国人都能听懂,那么我应该也能听懂吧。但由于时间有限并没有完全阅读完,仅是对诸子百家有了一些认识、了解了他们的风格和中心思想,但是这份“科普”对我之后再读模块任务书籍的时候帮助很大,正是因为这些的积累,才让之后的阅读更加的顺畅,这是我积极主动去改变阅读的习惯和思维在本次模块之中获得的改变。
2.理解、尊重差异
4月8日至9日,我主要的阅读内容是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了凡写给子孙后代的家训书籍,教化的意味比较浓也更容易传播宣扬,在一般的图书馆很容易找到。
在读到第61到88页期间,突生想体验一下的念头,于是去素斋馆吃素,采访当地的居士。在这个过程之中了解到净空法师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在该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观点是净空法师对于修道的见解。净空法师认为修行就是改过修善而已。吃素、念经只是形式,形式可以改变,精神、原理、原则不可变。他认为神明的形象,统统是教学、表法的,绝对不是迷信,如果把神明当来供奉,那就大错特错。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分享是大家觉得在卧室里供奉神像是大不敬,净空法师觉得对于真正修行的人来说,通过在卧室里供奉神像来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那就不是大不敬。对净空法师虽不甚了解,在他的语言中也能够体会到他传道中的变通,他并不是单板的传播道,而是将道和生活社会联系在一起。上文所说的冯友兰先生据说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差异,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多个角度和思维去看问题,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能接收到更多的讯息。
3.碎片化时间管理
抓住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去读书,积极主动的将碎片化的时间积累起来。
比如在吃饭之前、睡觉之前、等车等人、坐车的时间……这十天,仿佛回到了高三时期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状态。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有的人善于管理,一天可以是两天,有的人将时间浪费而不自知。时间管理在城市里工作的同学来说可能并不新鲜,在高度运转的企业中,时间管理显然是一门必修课,时间不仅是生命、金钱、还是项目的完整度、阅读的深度、家庭的融洽度……第四期星星的申请任务里就有《时间规划局》这部电影,他带给我们的思考想必还留着余温。
可创见的年会主题是“留白”,而我们却在做着“填满”的事情,矛盾吗?填满是为了更好的留白,提醒一点的是:在填满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利他(他指的是身体),如果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而做损害身体和伤害他人的事情,将原本属于吃饭睡觉的时间、原本属于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用来读书,这是利已,这不符合我们的“道”。
4.双赢思维:是一不是二
双赢思维是近几个月影响我比较大的一个习惯,我所工作的有为图书馆是一个人少项目多的机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独当一面,这样的工作方式导致各个同事之间的互动很少,2018年1月份,我参加《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读书会,也让我有机会从图书馆的整体上看问题,其实有很多的项目和资源是共通的,但由于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资源像被困在潭里的死水。参加创见的项目,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时间和精力的牵制。
双赢具体体现在工作中。我把创见和工作相结合,这就不是一个额外的“任务”,而变成了工作上的助力器。
《老子》抄写 —— 阿拉丁
对哲学的思考:有爱、有思、有为
哲学是一门即使花去十年的精力也未必学透的学问,翻开笔记和之前记录的读后感,摘录的点点滴滴就如同沧海一粟。索性抛开笔记和书籍,这十天阅读后还能留在我脑中的是什么?离开这些笔记,用我自己的话还能说出来的是什么?我把他们归为有爱有思有为这六个字。 也就是“爱万物,常思考”,且付诸行动。
1.有爱
什么是爱?很多人把爱当成是一种感受。我喜欢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样东西,你觉得那就是爱,但真正的爱是一种行动。打个比方说两个人谈恋爱,刚开始你侬我侬,时间一久其中一方可能会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但是仔细观察两个人的生活:她做一顿丰盛的菜等着他下班;他陪她一起逛超市买菜……这些细小的举动就是爱,所以爱是行动而非感受。你做什么样的事情才促成了爱,在“道”中,我们说行善。
说到行善,在了凡四训中有说到某人生前做了很多的坏事,到了阎王爷那里算总账,结果发现一大堆的恶事居然没有他做的很少的善事重量重,原来是他做的恶事都是小事,而他做的善事,确是关乎黎明百姓的大善。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更需要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去感化身边的人,我们的善虽小,照亮的却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无限可能的生命。
2.有思:多思考多修正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没有人生来就是圣人、能人,所以我们需要多反思多思考,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修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修行就是改善修身的过程。一件玉器尚且需要切磋琢磨这繁琐的四套工序,经过不断的磨合才能打造出一件完美的作品。
有思除了反思之外,还有就是思考力。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事物的本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勿随波逐流。我们说到思考力,在当今社会真的很缺少,现代的教育造就了我们对于新事物采取的是你传授我接收的方式,几十年几百年的教育方式加上人性潜伏的惰性,重新养成思考的习惯非常的困难(比有爱是难多了),但是思考是可以经过每日的锻炼得到提高的,创见的学习就是增加自己思考力的一个过程。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创见慢炖过程,在各位馒头的引导下,各位星星们都能在不同的方面得到成长,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3.有为
佛说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如果你自己都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你如何感化他人。
有为并非事有所成,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实践他,身体力行。很多人的心里或许有很多的想法和善意。都说一件成功的事情需要经过两次的发酵,第一次是在脑海中的形成,也就是有想法和想做这件事,第二次才是将这件事情实践出来。
有为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简单的道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追求善和真实,但是也要提防善心做恶事,这是作为给公益人(也就是我)的一个警醒。
1st Job项目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4年推出了“以老带新”的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踏入社会的20-28岁年轻人(星星Star)“导学”(原则上18-35岁皆可),主要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结合。做好“自己的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编辑 | 虚空行者、米粒
图片 | 阿拉丁
校对 | 习十七、米粒
排版 | 米粒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