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拾“不惑” —《创见文集》20

黛正前言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我, 很感慨人生如活在一本世界与中国的历史鸿篇巨著之中。亲历与触摸如此鲜活的人类历史长卷,体会到每一天的脉搏,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作为一个“泛神论者”,或由此而形成对自己人生calling(使命召唤)“宿命般”的认同,每一次“历劫”都是我人生的礼物,让自己心思更宽广,不断的精进与完善自我。这篇《肆拾“不惑”》只是给过去40年的人生有个简单留墨罢了。



1. 知道了自己不能干什么,能干什么。


过去3-4年里,给很多人做“人生与事业规划”方面的咨询与教练,过去十年多来,经常给大学生、年轻人分享职业人生的感悟。反思自己的人生与事业,之前二十年只能说知道了自己“不能干什么”,因为很多地方都曾经“用力很猛”,比如投身广告行业,市场研究行业,互联网社交媒体领域,电商平台,绿色美食,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素养教育与课程研发,社会创新与社会创业管理等等。到了枫叶国,又观察这里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发展,教育体制。每次在好奇心爆棚之后的“不再有趣”,在“拼命努力”之后发现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潜质,然后看见了自己的“盲区”,理解到自身的“界限”,体会到了“知止”,理解什么是自己其实“不能干的”,或者无法“干得比别人好的”。 很多事业,世界上不独缺我这一份力量,既然有那么多能人志士,我的工作不是“竞争上岗”,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辅佐一把就好,有机会做些“雪中送炭”的帮扶,已经是人生的大幸运了。



到了“不惑之年”,终于知道的是“自己能干什么”。最近三年反复给自己画圈,有三个圈始终交织在一起,成为我自己比较独特的“混合配方”,那就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做一个卓越的领导力教练,一个素养教育产品的研发者,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各方面心理支持的心理咨询师,一位“燃灯者”,服务于中国新生代从事社会创新与创业的年轻组织创设与发展(公益组织/社会企业/商业组织的社会创新),支持70-80-90 自主学习得以修补“时代的创伤”与全人教育的缺憾成为终生学习者,辅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与事业的“CEO”, 成为中国社会创新梦想的勇敢实践者,传承中华人文涵养并兼具中西智慧,应该是我最想干,能干,也能干得比较好的吧!


待到“五十知天命”, 如今这段自我定位,应该可以看到验证,真正变“我能干什么”为“我能干成什么”!



2. 知道了自己能放下什么,放不下什么。


爱冥想与打太极拳的“石头奶奶”,爱好艺术的“樵夫”,总拉我一起“修仙”,然后介绍我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让我理解“历劫”的涵义。过去这3-5年,我还真是体会了很多次的”历劫“,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印象深刻。人总说,这把岁数了,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我过“而立之年”时,就这么自信的认为,觉得自己阅历丰富,也足够成熟了。但回望过去这3-5年,真是发现,每次更大的“劫难”总是还在更后面。人生如果觉得“艰难困苦”年少时候都吃够了,那真是太乐观了。其实不仅是歌词里唱的“越长大越孤单”,其实人生越往后,每个“劫数”都会更大更难预判。周遭的亲友看到的是波澜不惊,但只有自己知道,每次“历劫”的惊心动魄罢了。



但真正有意义的是,每次“历劫”之后真的是“飞升”了,好像游戏里面“打怪”,级别越高,要打的大boss也越发难缠,但过关后的“神功”境界也越发开阔。


最近写到“一个人散步总能让我感觉内心异常平静,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放下,看懂了自己,接纳了命运,也就没有那么多焦虑了。”萨屯这个地方有股“清爽”气息,让我人生这新的3-5年可以滋养自己性格里安静的那部分内涵。


与其抱怨与计较,不如“放下”。我宁愿花时间修炼自己的心胸与视野,锤炼自己的自律与坚韧,也不想花费时间去算计过往的恩怨得失。因为,对我而言,所有的经历与遭遇,都是人生的礼物。每一次“历劫”都是人生一次新的“升华”。如果说自己有什么放不下的,那就是对“爱”与“美”其本真地单纯地追求与向往。


3. 安身立命,终“独立”且“安静”。


知、止、定、静、安、虑、得。 从《创见》发起以来这4年,我个人同时经历了知、止、定,三个阶段,如今终于到了体会“静”与“安”的时光。


今天,樵夫与我聊到她上周去看的“齐白石展 – 我生无田食破砚”的感触,分享了一副齐白石老人的对联(如下图),“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并且她与我聊到齐白石在五十五岁时候的“衰年变法”,感叹老人在人生的下半程仍能实现这样的自我突破与精进。我很喜欢激发老人“变法”的知己陈师曾送给齐白石的两句诗“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点很符合我想表达的“独立”且“安静”的意蕴。如果上半程的人生涵养来自“熏陶”,下半生的突破“变法”真的是安静下心来的“独立”之修为,更不免联想齐白石老人画中的质朴生动与鲜活灵气。


五月中,在瓦斯卡苏湖畔度假,漫步湖边曾写道:“寂寥—从文化荒芜,到有教养,再到有思想,再到灵性之美,最后能神交,谈何容易? 回魔都喝咖啡还是回帝都泡吧,回三门书香还是回英伦花园,只想回我心深处”。 《论语》曰: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慎独”本身不免“寂寥”,但幸福本身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反之,“仁智勇”的独立修为却可以给予点燃周遭幸福的能量,是大大的福气。



筑,远见之道;乐,活在当下!


关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可以自行搜索相关故事,或参考点击“阅读原文”的视频。

更多往期《创见文集》内容,请点击查看:

管理创新组织的必要“领导力”–《创新公司》读书笔记

小花:领悟舍得,学做减法- 给人生“留白” |《创见·2018年拾集》VOL.05

由零开始,我们真的敢嘛?- 2018新年开篇《创见文集》17

“三年慢炖” – 《创见文集》16

读懂“领导者” —《创见文集》15

“读书”与安静的影响力 —《创见文集》14

人生没有“岔道口” – “自由职业者”的点滴探究《创见文集》

“社会企业化创新”运动之实质探讨 –《创见文集》

给新年一张“安静”的书桌 –《创见文集》

中国教育之“纠结”发展–中国教育公益行业正在思考的问题【收藏版】 –-《传承笔录》

【创见一周年】暨教师节特别献礼:Become A CEO of Life – 人生即创业

在中国读博这几年 — 《创见文集》

你能去掉心底的【贪图】吗?– 《创见文集》

旧文曦思 10 — LSE小老师的“亲切尽责”

旧文曦思 09 — 上下课生活与“妄自菲薄”

旧文曦思 08 — 小组讨论会遇到“文化差异”

旧文曦思 07 — 班代表选举看“合适的锋芒”

《创见文集》06 致为人父母“与孩子一起修行” — 教育之“道”与“术” 上篇 (你自由,则TA自由)

《创见文集》05 你自由,则TA自由 – 献给挚爱 — 《创见文集》之“黛正”新年开篇

《创见文集》04 为什么我们需要《创见》?- 因为我们的“怕”与“恨”,更因为“爱”

《创见文集》03 — 游学欧洲 (写给想出国留学的年轻人)

《创见文集》02 —人生的命题(Why weknow & ask?)

《创见文集》01 — 间隔年 (如果“回不到过去,走不进未来”)


编辑 | 秋实

图片 | 小花

校对 | 秋实

排版 | 秋实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