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少信守当年的信诺,希望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个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艺术创作品、一栋感人的建筑与空间,都能产生一份灵动力,丰富大家的精神与心灵。”
“相较于弘一大师,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但开始思考人生的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吴清友先生在1989年3月创立的诚品书店,提出了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诚品之旅。
•壹
台湾诚品目前开有43个分店,每个分店各有特色,诚品不只卖书,还行销文化,倡导文化美学的生活方式和慢生活节奏。
每一家诚品的室内设计几乎都不同,但一定温馨、简约,充盈艺术气息。以至于有评论家说,其设计风格影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台湾美学风格。诚品书店总是摆在最显眼处的“生活风格”类图书,甚至影响了台湾的出版界。
此外,它不仅继续复合式多元经营,还向互动参与式经营实现新的跨越,诚品已跨过纯粹购物(完善的商场、诚品书店)、体验消费(美食餐厅和咖啡厅),进入零售业的第三个阶段(打造了画廊、多功能视听展演听、实验剧场、艺文空间等,未来也将引进各项文化活动,举办讲堂和戏剧演出;并与苏州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建立联系),让顾客、读者能够共同参与。以诚为名,以品为核。是这座城市里的一个美学生活博物馆,在这里停下来栖息休憩,可以听到心的呼唤。
这就是诚品从小众书店到生活美学再到城市生活空间的不断变化所拓展出的经营边界,它在某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份逆袭成功的商业案例。
•贰
迈克•费德斯通曾说:“消费文化中对身体的维护保养和外表的重视程度提出了两个基本范畴:内在的身体和外在的身体”。这两方面都指向了一种所谓的“审美的人”。吴清友通过诚品所传递的消费文化,更多的是指向“内在的身体”。通过制售个性产品、读书活动、文艺表演,都尽可能地让顾客参与进来,让受众停下来栖息休憩,想想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听听内心的呼唤。
哲人杜威说过,艺术虽然就是生活经验,但又不能与日常经验整齐划一,又绝不是与之绝缘,而是从日常经验中升发出来。诚品书店,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理念和经验,打包整理后,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贩卖给目标人群。
美与生活之间是一种“对话性“关系。现实生活成为了美的本源性的规定,或者说,美以生活为本源。在诚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如此。“你不在家,就在诚品。你不在诚品,就在往诚品的路上。”诚品不单单有书,视听觉艺术上的可能性都触及,让你在诚品能沉浸式地享受生活的美。
•叁
生活美学是在生活的各个层次、阶段追求对应的生活品质,就像是一层层阶梯。它可能是在满足温饱基本需求之后,产生的高层需求。抱以平和开放,好奇单纯的心态生活。
但是不代表只有中产阶层及以上才可以拥有生活美学,所有人都可以。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关注,取决于个人的追求。生活美学顺应体验经济,后面的发展比较好。
另一种看法是,关于生活美学,可能很关键。就是生活中、行为中等等的,有无美学的存在,或者说有没有去注意这块,对于灵魂、个体的区分度相当大。这边可能把美学的概念发散了一下,不是说仪式感,至少有某种“一致性”在里面,把看上去一致或不一致的东西给得体地关联起来,态度或行为。这个一,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明显也可以不明显,但得有。
但,当我们讨论生活美学,说到美,到底什么是美?我发现当我们在讨论美的时候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可设限的。我们能够去探讨的,只是我们主观的、发自本能的且基于自身探索、感知到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讲,美丑都是很私人的。
“审美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审丑’的过程,而生活美学——就是在我发现生活‘不美’的时候,并且这种‘不美’影响到个体的心境,个体需要脱离或改造它寻求的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就生活美学本身而言,出发点是好的,而现在商人们拿出来集体贩卖的、成为社会景观的“生活美学”方式,则很容易让人从实用朴素滑向华而不实的另一个极端,反而变得庸俗和虚荣。可以说,像这样同质化的美就等于走向消亡。
新的现代的美学生活方式应该是更多的去关注“本我”,通过对自己的审美探索以及后天对“美”的学习,不断地成长和否定成长,不断地挖掘在“美”的领域里的“审美本我”,充实内心,去变成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精神人种。这应该才是生活美学带给我们关于美的正确启迪。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九点杂谈”(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编辑:竹子,大培,忆轩
大培(紫霞——创见者):非典型90后,非典型美院学子。性格开朗,情感细腻。热爱文字,绘画摄影。立志于献身绘画治疗领域。
久点杂谈
每周日晚9点
一起分享一周的成长与进步
即使未来过着平凡的生活
却必定不趋平庸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