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个时代的创伤与机遇 – 跨越2018 《创见文集》23

黛正导言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与这个时代一起步入了“不惑之年”,共同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街口”。2018,整个社会包括海外的华人确实发起了很多反思;而我想反思的,与四年前那篇《为什么我们需要“创见”》有关:关于中国一个时代的创伤和机遇。


“不惑之年”,我们看见了油腻而无聊的自己?


很多“我们”,陪伴着“改革开放”的高速路一起长大,却到如今才开始询问“我是谁”?于是很多人裸辞,很多感情离散了,有人突然转行了,也有人出走只为路过全世界… 只是因为突然那么一天,我们发现需要摸到自己内心的悸动,看见并认识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房价股市与创业新风口。


然而,更多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出走”,只是无聊得透不过气来,却不理解究竟什么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与空洞的思考。


我们走得很快,用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设施,把各种奢侈品与优品从全世界扛回家,却还是感觉活在“迷失(Lost)”中。有人说,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我想说,那是因为过去的四十年,我们心灵确实走得太慢了,实在赶不上经济技术的火箭光速,心灵与思考都没有发育健全就被如此宏大的历史车轮碾过,留下了不想被自己与他人看见的内心淤血与青紫。


每天活在“心理亚健康”之中的我们!


我们长大的这40年里,没有真正靠谱的一堂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 —— 我们觉得艰苦奋斗与谦让礼貌就好。

 

然后看着低调不张扬的多少个“我们”至少是个轻度抑郁或焦虑患者,略带点某类强迫症或恐惧症,多少个我们与自己的父母家人没有健康的亲密关系(更不要说巨大数量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绝无仅有的一个独生子女时代),以为只是因为隔着代沟交流不畅而已,殊不知我们与他们都一样——都被心理创伤萦绕,不敢面对爱,不敢表达爱,不敢信任爱。


当世界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咨询诊疗一样司空见惯,抑郁症与感冒一样常见,在中国的我们(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对自己的心理亚健康还是羞于启齿,对他人的心理亚健康嗤之以鼻羞辱冷漠。你知道当你总爱说“这人脑子有病”的时候,你自己其实有多么病入膏肓吗?随便拿几个心理健康的量表测试,或许会发现你隐含的心理疾病远比你身体器官上的毛病要多得多。


感谢机器设计精密的应试教育,阶层攀爬淘汰制的社会体系,让我们只记得踩在脚下的“有病”的人们,而不必要面对自己伟大的阿Q精神。不必照见自己,就等于不存在? 不去看见自己的闭塞愚昧,我们就真的文明而有审美了吗?


70-80-90,最难的是成全我们自己

那么,我们这些70,80,90后们,就得隐忍各种淤青内伤,眺望喜马拉雅吗?

 

我们注定要与这个时代一样迷失在十字路口、过不好后青春后半生吗?

 

不是,我们还有至少半辈子,可以用来“成全”自己。


既然问题是我们的心灵走得太慢,我们就耐心培育他(她)长大,用各种精神与灵性的养料小火慢炖,而不再用“催熟”的心态;



既然我们被历史车轮碾过,我们就用审辩式的独立思考检查一遍碾在身上的车轮,搞清楚机理与搬动的发力点,与伙伴们一起把它们从身上移走,重获自由;我们看着火箭上天、太空漫步,卓越或经典的艺术品,可以从容驻足欣赏与审美,而不是疯狂按下相机快门的焦虑与“怕错过”;


我们既然知道自己的考场综合症压抑了真正的能力素养,多元智能,知道未来需要的是与机器智能对话的能力、爱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梦想力、灵悟力……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出发,继续再学习,只是换一种真正消化吸收、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


我们既然感知到自己与父母都因为经历各自的时代而经历的内心创伤,我们就可以拿出勇气去拥抱彼此,体谅彼此,尝试去接纳,重新修补亲密关系,与过去和解,与这个时代和解,也是最好的与自己(与父母)和解;


我们既然知道自己不懂如何管理情绪表达情感,我们可以不怕蹒跚学步,重新学习对人用心说“谢谢”,找到自己最健康的情感宣泄方式,不再为自己的坏脾气找各种理由,而是用自己的人生修行去爱自己与身边最亲近的人。这个世界有互联网,有大飞机,只要我们敢于探索,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最想懂的知识,飞去见最想爱的人。


我们见证了过去四十年——这个全世界变革最大、增速最猛的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生活在这段历史里,也亲自参与创造了这段历史,成就了所有的硕果和创伤;也正因为这点,我们学会了闲庭信步、宠辱不惊,我们可以比其他时代的人们更加勇敢——用我们在这段历程中习得的十八般武艺,去创造新的历史、作出新的改变;而这次,我们选择真实的自己与我们真正信仰的美好,为了身上流淌的中国古老先哲们的思想荣光,为了我们的后一代不至于还站在如今的十字路口。


谢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坐上了一班史无前例的磁悬浮列车;我们穿越历史,同时身心暗伤满满;我们无法抱怨亲历这部宏大中国变革历史的荣幸,我们能做的是疗愈好自己的伤痕,不把缺憾、而是把人生的美好传承下去,给未来、给全世界各地带着古老中国那份朴实仁爱的民族基因的华人更多一点自豪与幸福。


 

与你们同龄,此生之幸,

燃灯一盏,伴生偕老!


更多往期黛正(小花)的《创见文集》内容,

请点击查看:

论“领导力”的三重境界 -《创见文集》22

燃灯,最长情的相伴 |《创见文集》 21

肆拾“不惑” —《创见文集》20

管理创新组织的必要“领导力”–《创新公司》读书笔记

小花:领悟舍得,学做减法- 给人生“留白” |《创见·2018年拾集》VOL.05

由零开始,我们真的敢嘛?- 2018新年开篇《创见文集》17

“三年慢炖” – 《创见文集》16

读懂“领导者” —《创见文集》15

“读书”与安静的影响力 —《创见文集》14

人生没有“岔道口” – “自由职业者”的点滴探究《创见文集》

“社会企业化创新”运动之实质探讨 –《创见文集》

给新年一张“安静”的书桌 –《创见文集》

中国教育之“纠结”发展–中国教育公益行业正在思考的问题【收藏版】 –-《传承笔录》

【创见一周年】暨教师节特别献礼:Become A CEO of Life – 人生即创业

在中国读博这几年 — 《创见文集》

你能去掉心底的【贪图】吗?– 《创见文集》

旧文曦思 10 — LSE小老师的“亲切尽责”

旧文曦思 09 — 上下课生活与“妄自菲薄”

旧文曦思 08 — 小组讨论会遇到“文化差异”

旧文曦思 07 — 班代表选举看“合适的锋芒”

《创见文集》06 致为人父母“与孩子一起修行” — 教育之“道”与“术” 上篇 (你自由,则TA自由)

《创见文集》05 你自由,则TA自由 – 献给挚爱 — 《创见文集》之“黛正”新年开篇

《创见文集》04 为什么我们需要《创见》?- 因为我们的“怕”与“恨”,更因为“爱”

《创见文集》03 — 游学欧洲 (写给想出国留学的年轻人)

《创见文集》02 —人生的命题(Why weknow & ask?)

《创见文集》01 — 间隔年 (如果“回不到过去,走不进未来”)

图片 | 小花

编辑 | 秋实

排版 | 秋实

校对 | 菡萏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