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导言
近年来互联网上涌现了得到、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TED、Coursera等各种在线学习平台……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学习并化为己用呢?创见1stJOB一期学员小太阳以近期学习的《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为例和大家分享她的学习心得,并结合课程内容对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实践做了详细的反思和总结。如果你最近也在研习领导力或者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妨从小太阳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经验和灵感。
小太阳:一期星星。目前在运营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践行着小时候回家乡建图书馆的梦想。想读很多书、去很多地方,做一件让世界变更美的事情。In Learning We Trust, 感恩成长的路上有创见的小伙伴!老了,一起喝茶!

常规学习步骤
一般我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以下思考:
学习前:为什么学习?用什么学习方法?
学习中:是否领悟了重点,是否需要记下来?学习笔记如何记录?记录什么样的笔记可以帮助记忆?除了内容,有无其他文本或者音频之外的启发?
学习完:后续执行要如何做?如何结合到生活和工作中?刚刚学习的东西是值得留存的吗?是值得推荐别人的吗?推荐给谁?——让知识流动起来,才是“美”!
最近比较感兴趣“领导力”的研究,感谢小花老师推荐的得到课程《刘澜领导力30讲》。接下来,我会用这门课为例详细解释上述几个学习步骤。
一、学前准备:研究课程设置,选择学习方式
1. 研究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满足学习需求(观察课程大纲)
目录清晰,长度适宜;
每节课的时间长度都是差不多10分钟;
有内容纲要,课后还有读者留言;
课程可以回放;

课程大纲
2. 选择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课程设置,我选择了下列学习方式:
在起床和睡前的碎片时间听语音,这样有足够的空白时间可以思考;
每次听完,随手记下有启发的点(手写记笔记,思绪比较不会被打断);
找较长的一整块时间来整理笔记,包括:
整理启发
用思维导图整理逻辑
评估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设计评估表格)
确认后续的执行方案
这里我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个表格来评估自己的能力,践行课程内容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二次评估(自评为主,如果有老师帮助“他评”也很好)。将两次评估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根据课程要点设计的自我评估表
此外,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说出来和做出来。所以如果觉得课程不错,我会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并将课程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学习中:整理思维导图,记录启发
1. 整理思维导图
我一般会用手写笔记和思维导图来记笔记。本次我用便利贴顺手记下要点,找了一个时间专注整理成后续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大约花了30分钟。

部分思维导图
2. 回忆课程内容,整理启发(时间紧张的读者可跳过此部分)
在回忆课程的主要内容时,我对原文进行了摘录并补充了一些便利贴上记下的内容:
用口诀修炼领导力
这让我就想到10句口诀如果是10门课程的话,那么我可以考多少分数,于是我萌生了自我评估的想法。用不太精准的方法自我评估后大约是6.7分。
回想起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智力、德行、讯息、执行力、技能等几个细分维度对自己进行评估,进入职场之后反而丢失了原来的习惯,是时候重新捡起这个好习惯了。
领导力与魅力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课程中提出的领导力≠魅力,打破了我原先的认知。如果领导力到一定程度的领袖人物会有魅力,但魅力还会有副作用,比如过于权威、个人对组织影响过大等,那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有魅力的领袖人物呢?
想起了前不久看的电视剧《将夜》里面的夫子,貌似就是有智慧但是保持良善的童心和好奇心,也容忍自己“吃”的癖好。他不会因为外界的赞美和惧怕而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而是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领导力第一句口诀“我来”的反思
我想起来以前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的我来,在思维提升上和战略迭代上缺少“积极主动”的投入。想起Ray Dalio在《原则》一书中提到,要帮助团队找到“目标”并以身作则。“我来”不仅是一种做事上的先行,在思考、在反思跌倒的原因上也需要站出来。
反思第二句口诀“我不知道”
体质内的教育经常教育人去“听从”,我是很久之后才学会提问。提问的第一步就是勇敢暴露自己的知识盲区,告诉别人“我不知道”,然后用谦卑的态度向他人请教。
培养唱反调的人
培养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执行的“唱反调员工”非常重要。
追随力
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原来在“追随”上也可以体现领导力。领导也是需要管理的,作为员工要积极动员上级共同参与目标的达成和战略的迭代。
13讲中的领导力故事中要有一面镜子
我想起了哈佛商学院的马修老爷爷曾在课上说过:“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要做什么、为什么现在”。这四个流程和这门课里说的: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何处去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变革的故事,有非常多的重合,二者的内核其实是类似的。“领导力就是动员群众解决问题”,这节课体现了动员力。
概念能力
以后有为人事部在录取管理层员工的时候,不仅要考查硬技能、人际能力,也要着重考核概念能力,关于概念能力上的考查要增加相应的问题设计。
勇于犯错——没有犯过大错的人都是平庸之辈
《原则》这本书刚读完不久,对书中提到的GPDDD的反思方式记忆深刻。这种反思方式是作者不断在犯错中总结经验、优化解决办法、更新思维方式而得出的,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反思
四个要素“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
系统思维
我希望带同事做工作坊,就“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并帮他们习得这种能力。整合思维就是“鱼和熊掌兼得”,回顾从前的很多决策,因为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所以经常处理“兼得”,很怕自己有“舍不下”的执着。
但是学完这节课我觉得应该要给自己一些鼓励,原来整合思维是对的,只是我在技能上需要继续提升,不要在兼得的同时把“鱼与熊掌”降级成“萝卜和白菜”,保证兼得的质量。
“热爱优先”是奥林匹克精神
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自己!
近期看了一些哲学书籍,读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我的“内在系统逻辑”和很多智者竟然相似,所以冲击并不是很大,读起来也不难懂。
比如《智慧书》《人生的智慧》,里面的关于反思、逻辑、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我貌似也差不多。所以我后续就是要好好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学会输出和整理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内在宇宙。
最后就是“更好的成为自己”。因为如果顺应“智慧”,依靠智慧,那么做好了自己,之后就是要创造机会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说“更好”的自己的同时,就是在否认当下的自己。爱自己,成为自己!
元学习概念的鹅卵石人格的启发
我以前认为内方(超级有原则)外柔(比较不在乎一些小的边界,比较包容)的人格是好的。但这门课里提到的鹅卵石人格、π型人才,让我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另外三环学习:行为上改变、目标上改变、心智模式上改变
我会把有为人身上的优秀特质和思维当做学习的养料。计划把近期的学习会主题定为“学习力——我有我优”,和同事们探讨如何“好好”学习。
2. 优化本文并上传至简书和得到,后续可以持续复盘和修炼。
3. 每月反思笔记中加入修炼口诀的反馈。

(打分其实不需要很精准,重点在于内省)
4. 分享课程给需要的朋友。身边的黄老师、丁同学都是我认为下次聊天可以推荐的对象。
5. 两个月后反思自我践行的情况和心智上对“领导力”的理解差别。
课程之外的启发
1. 课程内容外的体验设计
这门课充分考虑了学员和老师的双向互动。课程最后的留言刘澜老师每条都会回复,共性问题还会给学员“加餐”进行统一回复,保证读者的学习体验并给予小惊喜。
课程开始的导读和后续的学习方式的分享,可算作一种礼物,读者会认为物超所值。
2. 在人格精神上的启发
在课程原本的设计上,刘澜老师就体现了自己的鹅卵石人格,有原则有规律地推进课程,但又注意听取读者的反馈并给予支持,这大概也是一种以身作则吧,大家也因此信服他是一个好老师。正因为觉得他是一个好老师,学员们才会更加珍惜他传授的智慧。
3. 学习方式上的反思
投入在本次学习总结上的时间多了些,但效果感觉还是不错的,具体看后续内化和落地的有多少。
结语
从开始为什么决定听这门课,到我选择用自己的早晚时间去听课,选取整块时间整理启发,把启发落实到工作中,后期还规划了反思落实效果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周期,差不多就是我自己总结的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路径。
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路径
以上,感谢阅读,希望我的这份学习笔记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图片 | 小太阳
编辑 | 毛毛
排版 | 毛毛
校对 | 毛毛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