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用结构化写文沉淀内心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3

| 写在前面 |
一场疫情过去,我们已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到来。原定于每年3月底的年会,我们都会号召身边的好友同窗们聚集在一起,花半天的时间,探讨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话题,今年在这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也延期到了5月底。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已经步入了第二个五年。在过去第一个五年里,我们分别讨论了哪些话题呢?
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过去我们每天用掉的时间和精力,慢慢累积成了现在的你、现在的我。那么未来的你和我会是怎样的呢?

| 嘉宾简介 |

紫霞

本科是美院版画,之后想去进修深造艺术治疗。

大学期间创建过LGBT社团,也做过阅读推广,一直关注公益行业。

目前在做残障社企,也开始在澎湃实习。

喜欢写作摄影旅行~

Q1:【你对人生的“厚度”定义是?】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的话?你对人生“厚度”的定义会是?沉淀人生的“厚度”对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


站在时间的维度上,“长度”表面上大概就是物理世界里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生理年龄上活得越长,理论上可以有更多的体验,有更多的选择,有更丰富的产出。而且如果你有副业,你是斜杠,你或许可以在同一个纬度上,驶向人生终点的火车不止一辆也不止一条铁轨。这些“经线”上的铁轨分得越开,宽度越宽,看到的景色也越不一样。而厚度,就是你可以自如地控制列车的快慢,前进倒推,停止或加速。你对这条道路有着完全的掌控,你对这一路的景色,颇有研究,越研究越觉得好看。到了后来,下车,实地走访,也呼朋唤友一起上车,再后来,你就是下一世下一趟列车别人眼里的景。

 

对于我个人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个人感觉,如果要做比较,要打分的话,人生的长度和所有人比,宽度和同辈比,厚度和同行业比较。从这些角度去打分,或许更有实际意义。

 

长度的话只有2分吧,才活了二十岁出头。宽度的话,只能打6分,身边的清北复交剑桥哈佛的大佬同龄人,综合能力真的都太厉害了,高山仰止。而厚度的话,和同龄的同行业相比,感觉还是可以打8分。对于这一点,相对满意,尽力了,但也有很多遗憾。

 

沉淀人生的“厚度”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在我所关注和坚持的艺术治疗领域,厚度做不深,就无法长期立足,无法做到治疗的量化,无法真正地帮助到一个个具体的个体。


Q2:【你曾专注于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你所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最印象深刻的专注于沉淀你自己“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与方式是?

在我到目前为止的艺术治疗自学探索中,我觉得有两段时间是比较好的“沉淀”。一段是创见的毕业论文写作,另一段则是这次疫情期间对“论文”进行的迭代。

 

前一次写作,查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中文文献,对文献中的一些内容做了梳理,也表达了针对性的思考。之前对于艺术治疗的了解非常浮于表面,了解了概括,看一些科普文,也不过是作为助教跟着参与过几次课程。而正是利用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契机,倒逼自己去进行输入,明晰了背景定义、心理学依据、国外的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和国内的发展的脉络。也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原生艺术。

 


后一次写作,是疫情时期。那个时候我已经单独负责了一个绘画治疗教学点的半年课程教学。我趁此机会也就学员的画作进行整理归档,选取些有代表性的放到“论文”里。那个时候对于原生艺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之前理论部分的干巴巴的文字又有了新的认知,就把这篇论文从1.9万字编辑整理到了3.5万。

 

整理的状态是非常兴奋的,能够对冲掉当时疫情带给我的焦虑。我能察觉到自己两年间的变化与成长,对于自己两年前关于理论的注脚多了许多新的思考,记录下新的认知与思考,以及待解决的问题。对内,便于我自省,有系统性结构化思考的自省,也便于之后再次迭代时,能做对比;对外,倘若别人想了解什么是艺术治疗时,把这篇文章发过去,对方就了解大概。如果对方是艺术治疗的同辈,更便于互相交流。

 

或许这些写作不能变现,无法带来物质回报,但是对于我在艺术治疗的“厚度”上的沉淀,却是必不可少的。

Q3:【你认为人生厚度最好的“沉淀”方法是?】想到“沉淀”时,你脑中的场景是?你会如何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沉淀人生厚度的过程呢?你觉得最好的“沉淀”方法应该是?

 

疫情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写作项目:一周之内,趁着隔离在家的契机,梳理自己擅长/专注的领域,为此写一篇万字文。我借助这个项目,迭代了论文。而更多的伙伴,是在这个时间窗口写出了自己的“万字文”。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我的好朋友钻研草木染和纺织。她怎么学,去哪里学?学了日文,去日本找师傅学。因为在中国,由于自古以来信奉的口耳相传,这些传统手工艺不少在大陆都失传了。而在日本,匠人们把这些技艺都写下来成书以传代。时至今日,很多中国的传统技艺,我们还需要学了日文去日本学,真的非常尴尬和令人无奈。


 

那么对于我们凡人,如果能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行当或者工作之外真正感兴趣的某一个方向,个人认为是可以去实践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实践的【沉淀】方式。选择一段相对闲适的时间,把时间交给自己。在整理中,写作会倒逼你去反思归纳,把之前的似是而非都表达清楚。去做归档,去再学习,在和自己较劲的时候甚至会去查文献。你会对你所专注的方向,有一个更完善而系统的认识。遇到一些之前被忽视的问题,或许可以去请教同行。

 

这样的【沉淀】助己,亦能助人。

 

Q4:【经历疫情后,我们人生更该“沉淀”什么?】经历此次疫情,你对“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思考发生了哪些转变吗?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感悟是?

 

当你打开求职网站,哪一类岗位的薪酬高,哪一类岗位的薪酬低?乍一听,似乎无从回答。其实,就是“沉淀出厚度”,而且这个【厚度】高到这个准入门槛大多数人达不到时,这个工种的薪酬普遍较高。我们如果以此为依照,会发现金融、IT、咨询、律师等准入门槛高的,没有沉淀没有厚度就无法胜任的工种,回报比准入门槛低的高很多。这个趋势在后疫情时代,会越来越明显。很多人会没有被剥削的价值。


另外在后疫情时代,每个人在这个商业世界中生存,无论是赚大钱还是守情怀,首先选择不会被时代潮流洗刷的职业方向。不然你再增加厚度,就好比在沙滩上堆沙子,浪潮上来,一无所有。在这个基础上,对于自己所坚持的,所坚守的,一定要好好沉淀去增加厚度。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实际工作实践和关门理论总结两者相结合,螺旋上升,相辅相成。


同时补充一点,在这个时代,将来的许多方向都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这更需要你对生活的细致安排,以及寻找适合的机会从不同的方面去沉淀。比如我的人生志向是想用社会企业创业的方式做艺术治疗,我自己的选择是,无论在哪个时间段下,要么在社会企业(泛公益),要么在创业,要么在艺术治疗(大健康)。很分散吗?我所面临的情形就好比,面前有一个杯子,需要用石头把它塞满。在我面前有大中小三种石头,只有把每种石头都往瓶里放,才能把石头间的间隙都填满,把这个瓶子做到最充实。而什么时候扔什么石头下去,就要看机缘了。或许有的人选择的道路,是往瓶子里灌水灌沙子。沉淀的具体形式,因人而异。


但是无论如何,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长度里,要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去沉淀的话,不妨采用系统性思考来结构化写文的方式实践。你会发现生命里被忽略的光亮,在向你徐徐照来。迎着光亮,是一片更广袤的风景,让你欢喜满心。


延伸阅读:
沉淀-人生的厚度 | 2020创见年会如约而至

牛魔王:重启人生,沉淀生命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1

小火龙:胸怀格局、理解包容,沉淀厚度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2

活动时间:2020年5月31日 13:00-18:00
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5月29日 23:00
活动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山西北路126号  北站724星球
(因疫情影响,活动地点可能会有所变更,敬请注意)
(10/12号线天潼路5号口步行400米)
(2号线南京东路1号口步行900米)
(8号线曲阜路步行1公里)
(3/4号线宝山路步行1.4公里)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或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填表报名
报名表最终提截止
2020年5月29日 23:00
作者 | 紫霞
编辑 | 秋实、菡萏
图片 | 紫霞
校对 | 创见编辑部
排版 | 晶晶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 http://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