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一切经历,终成人生厚度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8

| 写在前面 |
一场疫情过去,我们已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到来。原定于每年3月底的年会,我们都会号召身边的好友同窗们聚集在一起,花半天的时间,探讨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话题,今年在这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也延期到了5月底。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已经步入了第二个五年。在过去第一个五年里,我们分别讨论了哪些话题呢?
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过去我们每天用掉的时间和精力,慢慢累积成了现在的你、现在的我。那么未来的你和我会是怎样的呢?

| 嘉宾简介 |

肉肉
商业观察者,城市发展记录者
成立商业自媒体《锐裘零售观察》。《锐裘零售观察》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关注以消费升级为大背景下的商业零售发展,发现都市人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
同时担任商业媒体《商业地产志》上海站主笔。
 

Q1:【你对人生的“厚度”定义是?】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的话?你对人生“厚度”的定义会是?沉淀人生的“厚度”对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

 

人生的长度代表着生命的长短;宽度代表着视野和胸襟;那厚度就犹如是积累和沉淀,代表着对人生的一种深度思考。

 

如果更将这三者的比喻更具象一些,就可以这么理解:

长度代表ta走过的路;

宽度代表ta在路上遇到的人和风景;

厚度就代表了ta在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消化和理解每处风景里的一草一木,并沉淀为知识。

 

这三者都非常重要,他们就像是可量化的三种维度,并且通过对事物认知的循序渐进,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一套自有的价值观体系。

 

我今29岁,如果以上述比喻来判定我的三方面分数的话,其实并不高。

长度5分(假设自己活到90岁,可以蹦跶到70岁)

宽度3分(从23岁大学毕业,第一次跨出家乡,走出去看外面的风景和人)

厚度3分(从27岁,终于主动将这些风景与人转化为一种自我判断的认知,并开始形成体系)

 

但我并不会对打分低而感到惭愧,因为我深谙自己的意识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开始驱动我走出去,去看风景,最终反哺到我的意识,我相信这个分数增长的“加速度”在30岁到40岁之间,是会不断加快的。

  

Q2:【你曾专注于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你所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最印象深刻的专注于沉淀你自己“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与方式是?

 

我真正意义上积累起的“第一层厚度”,从27岁起开始:辞职,成立个人工作室,从而走向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画成具体的“沉淀路径”,就是:

这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一趟旅程。

 

第一站,找自己

听起来很奇怪,怎么还要找自己呢?我们以前做过不少心理测试,也做过职业规划,以为了解自己。其实不是的。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认清到自己优势的同时,接纳了自己的短板。

有意思的是,当我到达这一站后,在回头看看身边人,才发现,诶,其实大部分人,自我定位都不不明确。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何来做人生的沉淀呢?

 

第二站,自我提升

当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优劣势之后,我观察到自身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比以前更自信,所以我脚下的路,也更坚定一些。

这一段我的旅程很丰富,为了提升自我做了很多事:

工作上,工作室产品线的打造、推出、商业化;工作伙伴的接入、融合;

生活上,旅行、看书看电影、找到一个好教练锻炼身体、写书法。

学习上,通过工作和生活的融合反哺,不断总结训练更快的思维方式。

以上内容形成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第三站,影响他人

这一站很重要,因为来到这一站时,我的工作室已经不是我个人,而是有了一个小团伙。我需要做的,不只是自己要好,同时还要带着身边人往前走。

如何将自己经历的东西,用舒服的方式,影响别人,这又是另一段有趣的经历。

 

Q3:【你认为人生厚度最好的“沉淀”方法是?】想到“沉淀”时,你脑中的场景是?你会如何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沉淀人生厚度的过程呢?你觉得最好的“沉淀”方法应该是?

“人生的厚度”像是一趟需要站站停的单程列车

 

起初,你不知道终点站迎接你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和速度由你个人来掌握,每一站的任务和挑战都不同。

 

你可以选择走“Shortcut”到达下一站,但你也许会错过旅途的风景,和解锁下一站的彩蛋钥匙。总之,这趟旅程,无论怎么开,人生这趟车上的“货”,都会越来越“厚”,只是如何变得“更厚”,“质量”好不好,需要你的个人意志与意识才操控。

 

“风景这边独好”。

不要抱怨是否走错路,也不用埋怨自己走得慢,这些都是让你的人生变厚的机遇。

  

Q4:【经历疫情后,我们人生更该“沉淀”什么?】经历此次疫情,你对“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思考发生了哪些转变吗?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感悟是?

现在,我们可以以“上帝视角”来回看刚刚过去的疫情隔离期。

 

疫情让每个人的人生列车都被迫按下了刹车键,被迫停摆在原地长达几个月。但好像,每辆列车长袒露出的状态、态度,做出的反应,隔离期间做了什么,都不太一样。

 

首先,“煤油够还是不够?” 

有些人只背了3个月的煤油;有些人只背了它离下一站之间的量,谁备的货越充足,谁就相对更安全。

 

其次,“怎么找储备煤油?”

有些人在干等,有些人则寻求帮助。

 

再者,“还能做什么?”

有些人在车上打牌,看直播,有些人则在不停查看哪里需要修修补补,还有些人,在看“旅程精进指南”……

 

隔离期对每个人的时间很公平,所有维度都在同一起跑线,也就是说“长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做出的表现,态度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换句话说,疫情让你“沉淀”了什么呢?你有没有将这段停摆时间,转化为额外的“补给”时间?谁利用得更好,等出发后,谁就有更可能走出来。

延伸阅读:
沉淀-人生的厚度 | 2020创见年会如约而至

牛魔王:重启人生,沉淀生命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1

小火龙:胸怀格局、理解包容,沉淀厚度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2
紫霞:用结构化写文沉淀内心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3
迎风:返璞归真,用平常心沉淀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4
娜娜:专注领域,厚积薄发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5
听宇:与时俱进,用沉淀对抗不确定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6
小太阳:做一片杯底的绿茶叶,沉淀人生的色香味温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7
作者 | 肉肉
图片 | 肉肉
编辑 | 创见编辑部
校对 | 年会工作组
排版 | 晶晶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 http://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