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的人格:少有人走的路 | 2015 -
the U(uncertainty of life)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 | 2016 -
打开内心的“边界” | 2017 -
给人生「留白」 | 2018 -
站在【十字路口】 | 2019
| 嘉宾简介 |
大家好,我是青鸟。我先从“青鸟”这个花名,谈起人生厚度。有花名,自然来自小花老师的创举。若干年前,我正在一个创新实验学校听课,收到了小花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有花名的邮件。当时的那节语文课,教授的文本是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儿童戏剧《青鸟》,故事描写了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在圣诞节前夜受仙女之托为邻家生病的女孩寻找青鸟的经历。他们到了思念之国、夜之宫、森林和墓地,又来到了幸福国和未来王国。他们找到的青鸟不是改变了颜色就是死掉。最后,他们恍然发现,自己家的斑鸠就是青鸟,它治好了女孩的病,并且飞走了。兄妹俩也在这一次历险中领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原来青鸟就在自己家里,而幸福,就在身边。彼时,我用“青鸟”寄托自己对于梦想追寻的理解。而近日提笔写“人生厚度”,在我看来,能穿越挑战,驾驭时间淬炼后的力量,看到人生原本最珍贵能力,是厚度的彰显。
Q1:【你对人生的“厚度”定义是?】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的话?你对人生“厚度”的定义会是?沉淀人生的“厚度”对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
综合看我的“长度”、“宽度”、“厚度三指标:长度是个自然数量,随我年龄一直增迭,是我无法抗衡与干预的数值,只愿我能影响与管理好指标的上限,多一些年岁时光承载我想做这、做那的各种期许;宽度是我涉猎的领域,至此身上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我尚没有活出“斜杠青年”的自由姿态,还好工作已然每隔几年就有大幅度的领域跨越,从商业咨询跨入社会公益,如今正在努力再入教育行业,每次步入一个不曾涉猎的话题领域,推开曾经以为的视野边界,都是人生宽度在一点点扩充;如果说“长度”、“宽度”是“动”中发展,“厚度”恰好相反,是“静”的力量迸发后才有的升维能力,是穿越时光,揉碎长度宽度中承载的日常,重组后能看见“自己”、“望见使命”而积聚而成的力量。对当下的我自己而言,厚度刚刚开启积累的过程,极为重要。
这份理解,其实是我从接招创见年会主题开始的思考。《说文解字》中记录:“厚”原写作“垕”,采用“后、土”会义。翻成白话我理解就是说:厚最早是用来形容大地、土地的。自然界的故事最形象说明土地和厚度的关系。竹子的故事已经有嘉宾提及(见拾集05,娜娜的分享),我换一种动物的故事来说,也能形象,也应今天的时节:马上要入夏了,每年夏日一定不会缺席的“蝉”。蝉鸣是夏季最司空见惯的组成,然后每一只蝉都要在土层中深埋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爬出来鸣叫一夏。这背后是生物进化的自我选择和对种族的必要保护,恰好比喻了我对人获取“厚度”的理解:如蝉一般要经得起长时间的等待,在明确了自己生命价值时择机而出,即使时光短暂也要毫无挂碍的歌唱。
Q2:【你曾专注于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你所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最印象深刻的专注于沉淀你自己“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与方式是?
前文说过“厚度”是静的力量,之所以人生都近“不惑”了,才开始有厚度的积累,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天性“爱赶路”,静下来不容易。一场疫情把我按在了不得不静下来的姿态中。大家别担心,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只不过我自己赶路速度再快,架不住另一个身份中我还是两个小朋友的妈妈。疫情下,所有孩子都进入了超长假期模式,我也不得不接受7*24小时陪娃+工作的双模式。想象力好的话,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我当下生活的一地鸡毛,也更困扰这与“厚积薄发”的厚度有半毛钱关系。可能生活对我就是如此有戏剧感,在这份慌乱中,才开启了我人生厚度的沉淀启动键。如果具体说,也很简单:厚度的沉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去看见、接纳自己的“不如意”、孩子的“不满意”,也才能在无数表面的“妥协”后,看透“什么是我最在乎的”,从而能放下表面的“事事如我规划来,如果乱了就抓狂”的既往模式,愿意去留下更多的灰色地带。人没那么“硬邦邦”了,心就容纳力高很多,事虽多,但心不慌,是开始有了厚度的力量。
Q3:【你认为人生厚度最好的“沉淀”方法是?】想到“沉淀”时,你脑中的场景是?你会如何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沉淀人生厚度的过程呢?你觉得最好的“沉淀”方法应该是?
既然讲了和孩子的相处推我开启厚度积累,那说到沉淀,我觉得最形象的比喻是上儿童自然教育课程中,学到的自然取水法:在容器中从上往下依次放入大石头、小石头、洗树枝、石英砂等,自然水源依次过滤经过,留下的水基本达到饮用标准,一般也被称为“自然沉淀法”。人生也如此,沉淀厚度,是带着人生的表象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硬物”碰撞,“杂物”被滞留,清泉方留下。用这个比喻也是说明,水经沉淀取得的是水原本的清澈样子,厚度沉淀或淬炼出的也不是“新物”,而是人生原本的样貌。还记得我讲过的《青鸟》童话吧,他说人人出生时都带了“盒子”,装了你的人生“使命”,一生各种际遇,都是在历练打开盒子的力量。再说朴实些,沉淀厚度的目标是看到人生自我本来的样子。
那怎么能获得这份看见呢?水要穿越大大小小的石块瓦砾。人生也如此,我选山本耀司非常著名的这段关于“自己”的话语来论述:“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我们必须学会去和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优点在哪里,才能知道我们的情绪会被什么样的东西激发,才能知道我们的肌肉到底能抗多大的压力,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平日里很难看清的“自我”。
Q4:【经历疫情后,我们人生更该“沉淀”什么?】经历此次疫情,你对“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思考发生了哪些转变吗?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感悟是?
在收到创见年会邀请时,我正在翻看手机想给春天增加衣物,其中一家店描述自己“买家秀”的模特身材为“纸片人”。为配美衣,身要轻盈,不是我等当下可以驾驭的。而人生恰好与着衣相反,拒绝生命的纸片人。能经得起沉淀、长得出厚度的人生,是要够丰盈的,是要靠那些美好的、绚烂的闪光时刻的,也要靠那些至暗的、慌乱的无奈时刻充盈的。我觉得此次疫情,是把这些都放在一个静置的容器中呈现了,我希望我和每个创见者,都有去看见的勇气、看到的能力、看透的心境。
牛魔王:重启人生,沉淀生命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1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