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大舍:养深积厚,厚积薄发 | 创见拾集2020 VOL.10

| 写在前面 |
一场疫情过去,我们已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到来。原定于每年3月底的年会,我们都会号召身边的好友同窗们聚集在一起,花半天的时间,探讨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话题,今年在这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也延期到了5月底。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已经步入了第二个五年。在过去第一个五年里,我们分别讨论了哪些话题呢?
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过去我们每天用掉的时间和精力,慢慢累积成了现在的你、现在的我。那么未来的你和我会是怎样的呢?
| 嘉宾简介 |
随大舍

一个搞过地产开发、创办过建筑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混过私募炒过股票、当过居家奶爸、喜欢折腾热爱生活的70后“大叔”。

Q1: 你对人生的“厚度”定义是?】如果人生除了长度与宽度,还可以用“厚度”来衡量的话?你对人生“厚度”的定义会是?沉淀人生的“厚度”对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

人生的长度,我的定义是生命的长短。「生死有命」,不在你的把握之中,既无法决定起点,也无法决定终点。当然,决定终点这件事情是会有例外的。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对生命长度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阳光的还是阴暗的,是幽默的还是沉闷的等等。

对人生长度打分的话,先要取决10分的标准,如果10分对应的是100岁,那么我目前的分数是4.5分,创见是很擅长挖坑的,会暴露年龄。
 
人生的宽度,我的定义是生活的丰富程度,一半不在你的把握,一半在一方面,受性格的影响会比较大,比如说爱折腾的人或许人生的宽度就会更宽一些。另外一方面,和兴趣也有较大关系,比如说学业、行业的经历,或者生活爱好的多少等等,宽度会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多姿多彩,或者人生是否经历丰富。

对人生宽度打分的话,我给自己打6分,因为我是个比较爱折腾的人,喜欢没事给自己找事儿,还给别人找事儿。
 
而人生的厚度,我的定义是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己决定的人生维度。我觉得这是三个度中最重要的。

我习惯把厚度分为高度和深度两方面。高度决定你看问题的视野,反之亦然。高度有的时候和阅历有关系,阅历越丰富,视野就越丰富;当然你站的越高,视野也越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肯定和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到的会不一样。不过好高骛远的风险也越大,同时会给人感觉你很“飘”。深度决定你看问题的视角,反之亦然。深度有的时候和沉淀有关系,反思总结的越多,沉淀就越多,视角就会越独特,看问题的深度也会越深,也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当然也有因为角度太过特别而沉淀为水垢的,会导致死硬顽固、不敢尝试的可能性也很高。

厚度这个方面,我给自己的分数是6分,算勉强及格吧,毕竟需要沉淀和反思的东西还很多,如果人生的长度可以有80岁的话,现在正值中场,宽度上也还有很大的弹性,更何况是厚度。

Q2: 【你曾专注于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你所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最印象深刻的专注于沉淀你自己“人生的厚度”的时光与方式是?
 
大学
大学一年级比较贪玩,基本上不去上课,结果是挂了四门功课留了一级。当时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学习或是回沪打工,思前想后觉得回沪打工没有任何技能,不知道怎么开始,于是斗争了一夜之后,做出了继续学习的选择。之所以分享这段经历,并不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是因为那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察觉到沉淀的意义,选择继续上学是因为意识到需要沉淀,不选回沪打工是因为没有任何沉淀,所以没有信心。留级后的日子,基本上是以学习为主,踢球、音乐和电影为辅,在其中收获了学习的方法,也学会了生活的方式。渐渐明白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有起起落落,如同爬山一般,在山顶时开阔视野,在山谷时韬光养晦。

创业
2002年到现在基本是围绕创业这个主题开展的。其中2002-2010年是比较顺风顺水的,2010-2017年是非常难熬的。如果说人生是场足球比赛的话,2002-2017年是上半场,2018年是中场休息,2019年应该算是正式进入下半场。
在这段时光里,基本上是用思考和实践来沉淀,打开的是人生的宽度,2002-2010年顺利的时候,人生的宽度基本只有工作和学习,没有其他,而2010年-2018年难熬的时候,人生的宽度反而被打开了,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被打开了。2009年我结识了我太太,收获了人生的伴侣,2013年我成为了父亲,收获了可爱的孩子,同时我分别在这几年里涉入资产管理、地产基金和证券基金等领域,拓宽了行业视野,拉开了人生的宽度。


随舍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随舍,这应该算是我人生下半场的再出发。随舍这两个字对我来说有几层含义,第一层是希望打造一个随心自在的场域,第二层是希望提醒自己站在人生的中场,能够随缘舍得,而第三层含义,是希望能将过去的沉淀,通过现在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去为大家设计并连通一个未来。坦白说,做随舍这件事非常艰难,既有客观层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层面的。客观层面,虽然有很多经验可以利用,但有更多的内容是你没有经历过的,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主观层面,你需要在这个年纪去重新去面对自己、面对家庭、面对生活,你该去如何平衡和选择?

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启动随舍,除了性格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和今天的主题有关。人生需要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最终会沉淀为你的人生厚度,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金钱厚度所无法替代的。希望在人生长度即将终结的时候,可以挽着太太的手回顾人生,可以和孩子分享人生经验。或许,也可以为在座的各位朋友在积极探索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Q3:【你认为人生厚度最好的“沉淀”方法是?】想到“沉淀”时,你脑中的场景是?你会如何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沉淀人生厚度的过程呢?你觉得最好的“沉淀”方法应该是?

想到沉淀时,我脑中的场景会是爬山,人生的旅程如同攀登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不是在向上攀登就是在向下行进。行旅其中,你会面临黑暗低谷的恐惧,会面临生理体能的挑战,会面临终点未知的彷徨。当然,你也会感受到登高望远的视野,会感受到挑战自我的成就,会感受到峰回路转的美妙。

最好的沉淀方法是知行合一,在认知的过程中持续前行,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己,沉淀自己,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沉淀学习,提升认知。佛家有云: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看山还是山,非常形象地比喻了知行合一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
Q4:【经历疫情后,我们人生更该“沉淀”什么?】经历此次疫情,你对“沉淀人生的厚度”的思考发生了哪些转变吗?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感悟是?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应对变化是最日常的修行。如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近年来诸多变化中影响最大的一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工作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了变化,甚至会引起全球格局乃至人类认知的变化,这个时候沉淀人生的厚度对应对变化非常重要,同时应对变化时的经历也是对人生厚度最好的沉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市场巨大的变化,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但也有很多企业逆势生长,很多人会说,那些逆势生长的企业真幸运或者机会把握的真好,反应真迅速。是的,的确如此,在这之中我也更相信这是那些逆势生长的企业通过长年累月的沉淀所造就的,就如同华为的超级替补海思芯片一般,如同阳明先生历经坎坷终在龙场悟道破壳重生一般。

最后,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感悟是养深积厚,厚积薄发。这是一个唯快不破的时代、这是一个唯商业至上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养深积厚的时代,是一个沉淀人生厚度的时代,否则就会被时代的旋风吹走。

非常感谢创见年会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选择沉淀【人生的厚度】的主题,足以说明创见的远见卓识,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沉淀自己的厚度,养深积厚扎根当下,厚积薄发拥抱未来。

也欢迎大家有空来随舍坐坐,开启自我对话,沉淀心灵。
延伸阅读:
沉淀-人生的厚度 | 2020创见年会如约而至

牛魔王:重启人生,沉淀生命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1

小火龙:胸怀格局、理解包容,沉淀厚度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2
紫霞:用结构化写文沉淀内心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3
迎风:返璞归真,用平常心沉淀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4
娜娜:专注领域,厚积薄发  |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5
听宇:与时俱进,用沉淀对抗不确定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6
小太阳:做一片杯底的绿茶叶,沉淀人生的色香味温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7
肉肉:一切经历,终成人生厚度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8
青鸟:冲破至暗时刻,沉淀自我本真 |《创见》2020年拾集 VOL.09

作者 | 随大舍
编辑 | 创见编辑部
图片 | 随大舍
排版 | 晶晶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 http://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