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畅:求善谨行 | 【1st JOB】 “星星”分享

晶晶导言
创见1st JOB项目旨在和年轻的朋友们(星星)一起跳出舒适圈,做自己人生的CEO。目前第6期项目已接近尾声,第6期的星星们正在准备最后的论文,也就是2021年的行动规划。在项目的尾声,也在2020年的最后,与大家分享部分星星年初的感悟。年底,宜回顾。或许会和小畅再看这篇文章一样,有些陌生,但在其中感受了当时的心境。
在1st JOB项目的模块一任务1中,所有星星共同阅读《道德经》、《庄子諵譁》、《了凡四训》和《湖上闲思录》。通过经典阅读、星星交流和馒头点评等方式,星星们在其中感悟自己,感悟世界。
小畅在经典中探索人生的终极困境,在儒释道中看人生追求,更给到了自己四个人生提醒:解除偏见,知易行难,隐“恶”扬善,坚信善的力量。
小畅简介
爱犬代主人出个镜
“畅”是我的小名,别人以这个名字呼唤我的时候,我会觉得亲切、放松和打开。

一、大家都有的烦恼

六七十年前,钱穆说“古代和现代的人,都「身婴世网」,不同时代的人面临不同的烦恼”。他说科学越发达,世界越挤得紧,人生因此愈感到外面压迫。而古人虽然物质环境狭小,内心却比现代人宽大。

我们确实被捆缚了吗?如果是,又是什么捆缚了我们现代的身体与心智?钱穆说“古人毕生如同我们在春假时的旅行。”我想他谈论的是古代中国人,在农耕经济已较为稳定时,摆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不保夕的境况,因而得闲可感可思。科技进步后,生产力解放,我们本可拥有更多的闲暇,本可更为“松弛”,为什么却反而为丰富的物质所苦呢?是因为欲望吗?如果是,这欲望的浪潮从何而来?

再进一步。我们的现代生活,可认为是从工业革命后自西方推行至全球。西方与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显然不同,欧陆自然条件与社会现实培育出强势的、进取的、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文化,外在表现出极强的扩张性,一面是锐意创新、积极争取,另一面却是非黑即白、引发对立与争斗。而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讲求中庸、强调宗族秩序,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吃了大苦,之后似乎自信不足,陷入混乱。

再回到钱穆所说的,他描述的状况,其根本是人面对生活时无法逃避的共同问题: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我怎么样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不管是出身何处、身居何位、是何种族,也不论所处什么时代,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为什么古人好像比我们现在处理得好呢?是不是应该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也回溯一下过去,看看曾经被放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说的?
  
二、儒释道的共同追求

我无法在这里给中国传统文化下一个定义,就先从主流切入,先只看儒释道这三家。此三家经久不衰,信众甚广,发展变化也多,其中佛教可谓包罗万象,道家玄妙精深,儒家似是专研人文社会。我想再框定一下,这里不讨论它们的宗教性质,只讲其思想主张;受限于本人认知程度,只谈思想主张中如下文所举的三个方面;姑且概括来讲,不细究其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拙言浅见,仅供参考,欢迎指点。
 
(1)人与自然
儒释道三家都讲人与自然根本同源,要和谐相处,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儒家与其他二者有所不同,更为强调“人”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人为主导。佛对众生有慈悲心。道家更不必说,道生万物,我即自然,自然即我。
 
(2)为人处世
儒释道都讲到为人处世的方法,逻辑和态度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为善、经久坚持、战战兢兢、自我要求,最有趣的就是都在教大家不要只看到自己。
首先,不要只看到自己。上文讲到三家均认为人与外在自然界本就彼此相关,因而从根本上就不存在一个孤立的、超然的“自己”。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是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关的个体,孔子讲仁者爱人。佛教导大家要心怀众生,爱人无我。道家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庄子的故事最有趣,只是会不会容易令人误入歧途呢?其次,重要的是为善。三家均认为,要进行自我要求,而非要求他人。然后便是对于自己领悟的准则,经久坚持,常作反思。
 
(3)面对自己
憨山大师说此三家的起步都是要先“破我执”。我还需要再体悟“破我执”的涵义。我想,坦然、真实地面对自己,可能是最难的功课。不知道儒家关于面对自我是否有明确说法,孔子似乎是没有对自我进行阐释的。我们从他的教诲中,可以知道他希望能够通过与人和事互动时获得的反思去形成自我认同,与佛和道说的本来成佛、本来自由有区别。在自我要求上,三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无我”,如此反而可得成就。在灵魂之外的万物,并非我,不应去执着。

总结起来,儒释道的共同趋向,是为人的精神求得解脱,是倡导顺应规律、与人为善、对己严格要求。至于具体的理想目标,虽有所区别,但都导向一个顺应天道、人与人之间包容互助,平和稳定的社会。这个导向也并不是说不要求好、不要上进,而是鼓励所有人超越自我的限制,摆脱外物的负累,承认自己的价值,为人为善,是温和地求善求同。“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这样说,前面讲到的问题似可有解——在我们被刺激、诱惑或者是其他任何外力推压,感到窒息、感到违背本性之时,回看自己的内心,重温传统之倡导,再来认识物与我、我与人,是否会澄明一些?

说到这,令人感觉只要有了觉悟、发心力行就没有什么可忧可扰的,唯一可怕的是浑然不觉。我也怕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该怎么办?

我想这就要说到教育。在佛教和儒家都可以读到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论述。佛祖和孔子言传身教,认为教育是促人向善社会和谐的关键。道家似乎并不在意教育或者说教化,老子的道德经似乎不是说与民听,庄子爱讲故事,我这样的后世读者,更多感觉到的是玄妙精深,是要靠自己去悟。佛与儒有种种方法为你打开方便之门,令你知道要听教诲、循正法、行改过。在道家这里,你甚至有可能寻不到门,而你是否有意愿、是否会改变,好像也都是你自己的事罢了。道家圣人是怎么得道的呢?老子不仅对圣人的标准高,对老师要求也高。没悟道的人去教别人,是不是就只是给学生增加一些智巧奸谋,徒增祸患呢?道家以老子、庄子最为闻名,要总结其思想发展脉络,却不如佛和儒那么清晰。听闻现在道教拥有老子道德经的正知正解,却引为教中机密。如果是真的,实在觉得可惜。
  
三、我的获益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不应该背叛自己的过去和来路,不然则始终在进行自我否定,无法快乐。而一个人看不清自己的前路,更是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状况。庄子说“至人无梦”,而我即使在白天情绪稳定,到夜间会连续几日噩梦连连,想来应该是人格不调,是存有自己未曾察觉或者刻意忽略的不安,是心存妄念,是无法放下。

在创见课程开始后,我久违地进行汉字抄写。第一天时因为许久不握钢笔,抄写道德经两页便觉得手酸,无法完全沉浸其中。第二天、第三天则变得顺畅许多,虽不甚明了文意,但已逐渐浸润在汉语言形与声的优美中。转折发生在第四天,我在抄写中途,听见上海拉响防空警报对疫情中的逝者默哀。我停笔走至阳台,外界春光明媚,行人缓缓,鸣笛声如诉。3分钟后,一切重归喧嚣,我沐浴在阳光中,几欲落泪。回身继续书写,所耗时间比前几日更久,但写毕居然产生一种酣畅感。后几日的书写更加流畅。我想是心境有所转变,道德经的养分悄悄沁入心中,睡眠质量也有所好转了。

读毕四本阅读材料,与群内小伙伴们交流互动,我获益匪浅。真正是人人皆为我师,好多宝藏。

首先明白要真正解除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我先前对中国传统经典涉猎极少,因此“不知自己不知”。在真正有见地前,只会怀疑却不知欣赏与了解,遇事好辩。这个毛病不仅仅在读书思考,更在平时做事,根本是不够虚心清净,看待人与事没做到真正的真诚平等,伏不住自己的妄想与执着,甚至是无法察觉问题存在。

第二要时时提醒自己,知易行难。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不要得过且过,要明理养心。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道歉,振作起来立刻就改。“我以为”只是妄念,“我做到”才是真实修炼。我还存有放不下解不脱的习气,这里要靠朋友和伙伴的督促。

第三,“隐恶扬善”。其实也和现在我们谈领导力、谈管理的本质相吻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应懂得知人善任,懂得如何激发他人的善意,懂得如何给他人助力,而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他人的短处使其痛苦畏惧。

第四,不论时势如何、他人如何,自己一定要坚信善的力量,也要努力有宽容的心量。佛教里说的平等、宽容、慈悲对待众生,是理想境界,个人身心可以获得解放,社会、自然也能够更趋于和谐。

翻出以前写给自己的做人原则,原先是这样三条:(1)不说谎,诚实;(2)守诺,尽责;(3)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现在增加两条:(4)与人为善,谦虚温和;(5)知行合一。

若干年前面试时我曾被问过,事业、家庭、健康会如何排序。当时我排列为健康、家庭、事业。面试人犀利地问我,没有事业,健康有什么用?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健康很重要,家庭、事业也很重要。这几项是会互相矛盾、一定要有所取舍的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正是如何在复杂系统中找到优雅的平衡点。

当我发心立志正确、知行合一的时候,这些组成我人生的部分,应会顺利咬合,柔滑运转。“我”对了,“我”的能量也能影响到他人,逐渐积累,没有什么可消极悲观的。

更多思考:
肉圆:顺其自然之道 回归自我本心| 【1st JOB】 “星星”分享
柳柳:从道家思想看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  | 【1st JOB】 “星星”分享
静谧:十日阅读所思所悟  | 【1st JOB】 “星星”分享
阿拉丁:如何学习?10天的阅读中我有什么收获?|【1st JOB】“星星”分享
亦伦:命数已定?却偏偏要“有为改之”!|【1st JOB】“星星”分享
竹子:人心善与恶 ,人生生与死 |【1st JOB】”星星”分享
丸子:静下心来改变——【1st JOB】”星星”分享


文字 | 小畅

图片 | 网络

排版 | 晶晶

审稿 | 创见编辑部

编辑 | 竹玉、秋实

 

完结

1st JOB项目与星见班介绍


《创见》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自2015年推出的第一期“以老带新”导学项目“1st JOB”,旨在让社会工作创业年资长的创见者(馒头Mentor),给即将与刚踏入社会的18-35岁的年轻人(星星Star) “导学”,学习经营人生与事业的智慧,把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事业乐趣与社会意义相结合。做好“自己人生”,这场最重要的创业的CEO。
1st JOB的含义,一方面指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去工作(即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指Jump out of your box, 跳出自己的盒子,打破陈规,突破自己。导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企业管理,营销规划,研究咨询,广告传媒,社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全局与前瞻视野,养成系统化的自我学习方法及商业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和选择,寻找到独特闪亮的“自我”,成为自己生活的思想家。 
星见班为创见1st Job第六期。寓意:每一个星星来参加创见都是为了我开阔眼界,探索边界,预见自我。星见班的伙伴们,我们既有星辰大海,也有每一个当下所看见的彼此和自己。

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 http://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