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用一群人的狂欢抵御一个时代的孤单——《创见》@南京

毛毛导言

怀特·米尔斯在1959出版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曾说道“人们经常觉得他们的私人生活充满了一系列陷阱”、“个人型的焦虑不安被集中体现为明确的困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时代,会有这么多的人以这么快的速度去面临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变化到底使人类彼此联系更紧密还是更孤独?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新型社群,对积极投入其中的个体产生了何种影响,又因此催生了何种社会现象?6月25、26日,创见携手扇贝、半城,六朝古都话互联,与诸君一起聊聊互联网时代的那些事儿。

1

快餐时代,就是要带你一起坚持

南京之行的第一站是移动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扇贝”。作为初创企业的“扇贝”以其英语学习类app而为人所熟知,星星们在南京扇贝总部展开了营销战略模块的实战演练。

“战略竞争分析—五力模型和商业画布”、“数据分析-营销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数据图谱”、“实战案例-扇贝的营销理念,营销目标,及目前面临的挑战”,看这干货慢慢的内容安排,你以为我接下来要跟你唠的是这个画风?

怎么可能~~来,跟着我一起读一下我们这篇文章题目的关键字“互联网”、“社群”。大家可能会奇怪了,明明我们这部分活动内容做的是营销工作坊,跟互联网、跟社群有什么关系?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是一脸懵的,直到扇贝CEO王捷先生在分享扇贝做产品的初心时,Logan中的那句“知道你在改变”触动了我。

网络的发达,让各类信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触达目标人群,这些信息往往支配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远远超过他们的吸收能力,那些我们无法内化吸收的信息也因此沦为另一种形式的诱惑,挤占现代人本就不够用的时间。如果你最近正在学英语,回想一下你背单词用的材料是哪种类型?纸质单词书还是单词软件?你能在背单词这件事上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时间是多久?特别是95后以前出生的读者,可以回想一下在智能设备大规模普及之前,你能集中精力背单词的时间是多久?你一般会被什么事情打扰/占据而转移注意力?

思考完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作为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扇贝的几款产品,到底跟社群有什么关系呢?拿扇贝读书举例,扇贝读书作为一款有情怀的App,功能侧重点是如何使用户完整地读完原版著作。其内嵌的词典功能方便地解决了初、中级英语学习用户阅读原著时频繁查字典的苦恼——遇到不懂的单词时,单击屏幕便可立即查询。

图为扇贝读书

如同创始人王捷所言,“如果只是卖书,那么便无法体现与kindle,当当等的差异性,一本书放在书架上、硬盘里,都不是你的;只有你咬牙切齿过、柳暗花明过,才能真正成为你的。”所以很多一开始“嫌弃”英文书在别处可以下载到、但在扇贝却需要付费的用户,最后都会乖乖回来付费阅读,这也正体现了扇贝一直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学习就是有效的坚持”。

面对如今顺着互联网触角渗透蔓延的各种诱惑,学习这件事儿,一个人的坚持可能无法抵抗时代弱点的侵袭,但一群人的坚持却有可能做到。在扇贝社区的各种小组里,你可以与志趣相投、兴趣一致的贝友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在小组里,你可以看到排名,见证自己每一天的进步;在小组里,你可以与贝友们时刻交流学习心得、有问题找组长……你以为扇贝社区只有背单词么?不不不,在这里有各种有爱、正能量、无厘头的小组——医学交流小组(专业选得好,年年像高考,都说医难学,英语也得讲讲好)、编程英语(程序猿要和国际接轨)、科比之家(为了能听懂科比老大说话,球迷们真是蛮拼的)…….有了社群的支持,学习路上,你不孤单。

 图为扇贝负责人们和创见南京行成员们

2

互联网社群&互联网“时代病”

花香木香书香沁人心脾,鸟声人声心声生生不息。中山陵上的小茅山顶,听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朱虹老师,用自己为做学术南下工厂体验打工妹生活的经历,分享自己发起半城读书会这个社群的缘起,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互联网社群,通过深层剖析人的行为和心理,揭示出互联网社群的状态、价值观维系和文化结构。

 图为半城读书会发起人朱虹(左1)和创见发起人小花(左2)

社群,这个完全不同于政治学概念的组织,在各种社交平台的催化下实现了社会的联结和重构,改变了周遭的世界。

构建社群必不可少符号、仪式与认同。网红是互联网文化下催生出的一类特殊人群,以网红为中心的各类社群正日益壮大,甚至诞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网红经济”。粉丝们在网红的互动分享里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影子,并且觉得这比明星更真实,网红因此代替了明星。不管是开设微博还是各种直播,这些互动表面上看是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其实是降低了普通人从“平凡”到“美丽”的难度。网红的出现让许多普通人觉得偶像可以不再高高在上,美丽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我买偶像穿的这件衣服、用的那个化妆品,也可以变得和她一样美丽。”借助这种心理进行的营销活动也因此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人类如今好像进入了一场盛大的不分国界的全民狂欢。借助技术的发达,聚光灯不再是各类精英的特权,只要一个人拥有一项独特的才能,既可以是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也可以是靓丽的外形、犀利的吐槽,总能在千万人中找到他需要的那一部分从而构筑成自己的小圈子。但当我们从这场狂欢中暂时离席,透过这些热闹的表象,似乎发现在财富、地位、美貌的光环背后,人性的弱点也被进一步刺激和放大。每天暴露在海量信息下,人很难不去把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情况做比较。不论一个人多么优秀,总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总有一个人在某方面比他优秀,这种不自觉的互相比较让许多现代人因此活在焦虑中。有一份关于大学生在何时会买奢侈品的调查显示,购买奢侈品行为主要是出于对现有地位的恐慌、对他人进行炫耀等原因。社交网站上永远都有人在晒各种经过精心修饰后的照片,不管这种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其实多多少少透露出了现代人心理上的空虚与不安。

在互联网信息多与快的特点下,人似乎越来越浮躁、浅薄,甚至被“控制”。我们往往会看到饭桌上、地铁里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即使面对面也要通过网络传达话语。网络交流中的情感缺失,也让人更加珍惜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因为不论网络上的交往可以多么便捷,人们仍然需要有一个空间可以产生真实的链接,以培养信任与合作。

当一个人夜晚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刷朋友圈刷微博点赞逗趣耍贫嘴的时候、与几千公里外的亲朋谈天说地互诉衷肠的时候、追当季最流行的剧时点赞吐槽耍贫嘴的时候,我们很难界定,这个人到底是生活在现实中,还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社交元素的各类平台大行其道,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些变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类在精神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集体焦虑。在朱虹教授的分享之后,创见者,专业心理学工作者铁樵夫为大家带来以“心理学视角下的互联网‘时代病’”为主题的分享。

 图为铁樵夫进行主题分享

 

美国《时代周刊》上世纪60年代有一期的封面主题就是“焦虑”,自那之后,几乎每十年都会有一个以“焦虑”为主题的封面出现。21世纪的信息爆炸时代,“焦虑”这个字眼依旧鲜活而与个体生活紧密相关,引人一探究竟。高压力、高焦虑使人也经历了从逃避、分析、面对、理解到接受的过程,焦虑的身份从一种“病”转变成一种动力,驱使着人们去寻找解决方案。但人们在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时,很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希望心理治疗师直接给“解药”。但是很多情况下心理治疗师是无法代替来访者做出选择并行动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最有效的方案需要必须靠来访者自己去探寻。

不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感到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到来,网红产业当下的喧嚣或许只是时代发生更大转变的前奏。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或许是“一种喧嚣的泡沫”,但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并非人力可以扭转。在这片热闹之中,有人看厌了炫耀、中伤和争吵而倍感失望,叹息网络让这个时代变得更糟;有人因为看到了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庆幸网络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但对于互联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我们是否一定要得出一个不是更好就是更坏的非此即彼的答案呢?或许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在享受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同样需要承担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引发的各种焦虑。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个体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似乎总是不得不被裹挟其中无法置身事外。但庆幸的是,互联网社群的兴起,让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的焦虑面前,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或许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实现米尔斯多年前在书中所期待的那样,面对演变为时代病症的焦虑不安,“公众能够不再漠然,参与到公共论题中去”,以社群的形式,用一群人的狂欢去抵御一个时代的孤独。

搭载在互联网的帆船上,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之法,人性的思考、思想的荟萃会使创见和半城这样的社群组织航行得更远。

 图为半城读书会和创见南京行的成员们

作者|秋实,荟爷,星因,毛毛

编辑|秋实

图片|韵帆

校对|竹玉

排版|秋实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