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
3月是无比美好的一个月,充满着希望和能量。 每一年的三月底,我们都会号召身边的好友同窗们聚集在一起,花半天的时间,停下手边的事情,探讨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人生话题。
《创见》作为荟聚生活思想家的俱乐部,不知不觉已经将这一场春季聚会做到了第五年。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分别讨论了哪些话题呢?
-
少有人走的路 | 2015
-
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 | 2016
-
打开内心的“边界” | 2017
-
给人生「留白」 | 2018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我们无法解决一个时代病,但我们希望能通过集体的能量自我审视,自我觉察,让每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可以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去掉负面情绪,努力去争取,也坦然接受生命的馈赠。

灵 芝
> > > 百宝乡代表 < < <
英国留学生,正在经历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求职季的十字路口,无论是走过的还是即将要走的,希望能产生共情。
Q1:什么样的“十字路口”会让你彷徨不安?
作为一位刚经历校招摧残的英国留学毕业生,对于十字路口这个话题有着十分新鲜的感慨。在大部分毕业生眼里,最大愿望之一就是“安定下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使尚未到达这个十字路口,只要想到它就在不远的前方,都能感受到那份不安,而在求职过程中,关乎工作的每一点进展都牵动着每一丝敏锐的情绪。现在我在一家500强的快消企业电商部,在十字路口的边上,我试着不受情绪左右,客观回顾那些彷徨时刻,重新认知当时的选择。
我到达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是选择留学读研还是找工作。当时的我并没有在这个路口停留太久,在爸妈的支持下,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国。做完抉择后,便是等待结果在自己身上起作用的静观时光——留学的一年资源丰盛,生活充实,在课堂上和不同文化国籍的同学进行辩论,抓紧 office hour 和教授交流提高认知,在图书馆啃原版书籍,在异国他乡旅途中深入了解自己。那沉下心来的留学岁月,现世静好的安稳岁月,通过踏实修炼提升自己,收获当下的安宁。
在走完出国之路后我忽然认识到,这些收获,是自己好好经营留学生活后才得到的;这些感悟,也是出国回来后我才拥有的。
– 那当时的我,怎么就认为出国比工作更好?我如何在那个十字路口飞快地做出了选择?我做选择时的心情是如何的?
剖析当时做选择时的动机后,我发现决策和收获并非是一致连贯的。从外因来看,当时多少受了出国热的影响,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硕士文凭会更加分。从内因看,当时并没有准备好找工作,工科专业的我没有商业知识背景,能挑选的机会并不多,需要在几个月内做很多努力,承担很大压力,去包装简历、锻炼面试技巧、证明发展潜力。而如果我出国,转专业读商能比自学更轻松,也多了一年的缓冲期去做公司和行业的背景调查。选择留学,无疑对当时的自己会更轻松,诚实地来说,我是想逃避在当时状态下的压力、要扭转局面所投入的改变。
– 如果进一步辨证思考,在路口选择另一条路呢?
回国实习后,我发现毕业工作的同届同学们,已积攒了两年工作经验,他们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更有能力应对职场变化。另一方面,我在研究生时接触到工作间隔年来留学的朋友,能更深地掌握课堂理论,也更有机会在英国找到工作,突破职业瓶颈。
回过头来客观评价,我留学之路的所获所得,是我在出国后努力经营的成果。而站在十字路口,决定留学还是工作,只是当时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同样如果我不留学,我仍可能收获另一种当时的我看不到的美好。
——–
Q2:你所经历过最印象深刻的人生“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
顺利走过留学之路后,终于到了彷徨不安的求职时刻。这才是真正的十字路口、米字路口,我不知道眼前有哪些路,看不到条条道路的延展方向。
找工作第一阶段,四处投简历、网测、面试,每天都很忙碌,却常觉得无功而返。渐渐的,看到微光,陆续进了些复试、终面,第二阶段经历的是焦灼的等待、同龄人的碾压、间歇性的失落。
在这个十字路口,举目四周,各种不安、低落、自我怀疑,仿佛车水马龙穿过身心,从弥漫的迷茫彷徨,体味到浓稠的酸甜苦辣。
——–
Q3: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抉择方式往往会是什么?是什么让你可以勇敢伫立,从容应对呢?
– 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绪起伏?对比第一个十字路口,我却为什么走的很愉快?
当命运飘忽不定,决定权由各种不可控因素控制的时候,最让人感到不安和无能为力。在这个当口,我生怕做错选择、错过更好的机会,我缺乏安全感和确定感,不知道这些路会带我去哪。此时,做决定这个动作变得事关重大,让我在这个路口背负迷茫和焦虑,缺乏安全感。
在这个路口喘不过气时,我试着从回顾留学的经历去思考:
1. 当时做下的“更好”的选择,只是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趋利避害,会受当下的动机和眼界的限制,而另一条路也并非就是不好。
2. 选择本身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选择某条路后,是否走得用心、走得淋漓。
想通到这两点后,我忽然踏实了,真正决定日后生活质量的,并不是做决定那刻的动机和认知,而是之后对生活和工作的用心经营。虽然仍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相信经营的力量让我找回了安全感——这的确是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但未来不仅仅押在这里,明白自己会好好选择,努力经营,那就不需承受妄自菲薄的迷茫,哪怕是在转角在路口,都可以选择笃定、从容地面对。
– 人生归属感来源于哪里?什么东西可以让内心真正从容?
自我认知、独立思考、爱与信仰、兴趣爱好,每一项都很重要,都是构成人生归属感的来源之一,但一旦焦灼的火苗被点燃,情绪当道,理性所推崇的仍会轻易崩塌。所以,我暂时得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先回忆最有归属感的时刻、内心真正从容的时刻:应该就是我在选择出国后,等待结果在身上起作用的静观时光——那沉下心来学习,通过踏实经营,收获当下安宁,又对未来抱有希望的留学时光。无法保证之后的路能一直保持从容,但知道过去某个时刻我曾把生活安排的非常好,仔细回忆是什么让那个时刻稳当且饱满,再把现在的自己重启,从容的心态便有了可复制性。
——–
Q4:当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我们的人生,都站在“十字路口” ,你想对自己与世界大声说什么呢?
二十多岁的阅历,并不够去参悟什么能达到终极从容。我觉得可行的是,来一个坎,乐观迈过去,涨一点知识,下一个坎到来时,没那么心慌,没那么手无寸铁。
有路可走时,用心经营,努力修炼;有乐可享时,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加吝啬地体验。十字路口找不着道时,笃定一点,怀着幽默之心去受困境之锤,灵活地调解期望值,等待重新生猛起来。
👇
灵芝的百宝乡小记
在前往英国读书前,灵芝已成为百宝乡乡民,07年开始参与线下读书会活动。在百宝乡不仅收获到知识和技能,还有朋友,以及很多很多的关心。推荐她的:
百宝乡读书会
百宝乡作为创见旗下营销读书会,每期发起一次营销类书籍阅读,从领读到组织线下讨论,带大家在阅读中、思考中、分享中获得营销新知。推荐往期读书分享回顾:
从心理学、品牌、小数据、场景等多维度认识营销|2017年百宝乡读书回顾
(另,百宝乡线下读书活动、乡民读书分享、读书招募均分享在创见公众号哦!欢迎关注!)

延伸阅读:
王捷:一百万种可能 | 《创见》2019年拾集 VOL.04
水灵白骨精:面对抉择,矛盾体的坚持 | 《创见》2019年拾集 VOL.03
寻常:凡事经历,必有“恩典” | 《创见》2019年拾集 VOL.02

年会报名
报名表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3月28日 24:00

时间
2019年3月30日,13:00-18:00(请至少提前15分钟到场)

地点
上海市静安区山西北路126号 北站724星球
(10/12号线天潼路5号口步行400米)
(2号线南京东路1号口步行900米)
(8号线曲阜路步行1公里)
(3/4号线宝山路步行1.4公里)

费用说明
由于场地支持方需要覆盖其成本支出,希望每位参与者支付80元(前50名报名者可享有优惠,仅需支付60元)场地支持费,含一份饮料/咖啡/矿泉水。
本活动实行邀请制(RSVP),鉴于活动的互动性和局限,只能从提交课前阅读任务的申请者中邀请不超过100位参与者。恕不接受直接空降现场的与会者哦。

组织团体
2019 创见年会工作组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
点击阅读原文


敬请期待接下来嘉宾真人版故事!
别忘记扫文中二维码或👇点击原文报名哦!
❤️
作者 | 灵芝
编辑 | 米粒
图片 | 灵芝
校对 | 年会工作组
排版 | 米粒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 http://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创见Csight